农村人情消费的初步探究

2018-05-14 17:05韩冬青吉宇琴付裕冯婉蓉孙榕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期

韩冬青 吉宇琴 付裕 冯婉蓉 孙榕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理财意识的提高,中国农村人情消费状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基于对吉林省长岭县农村人情消费的调查进行取证,结合农村独特的社会特点,以农村的人情往来为切入点,结合消费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逐步进行剖析。

[关键词]人情消费; 畸形消费;长岭县

[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码]A

人情消费是指个体用于人情往来的礼仪性消费,即驱动利益杠杆平衡的两个主体通过物质和非物质形式,对社会资本进行交换,来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经济行为,是一种感情投资。

农村进行人情消费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村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人口同质性高,也就是所谓的“熟人社会”,邻里相扶,守望相助,是这个社会最为显著的特点。在这样一个群体中生活,情感投入在所难免。

数据来自吉林省长岭县,调查走访了长岭县的5个乡,5个镇,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89份,无效问卷11份。

1 人情消费的时代变化

1.1 人情消费从实物化逐渐转变到货币化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情消费多半是一种一时集合人力物力的表现,那时农村社会贫穷,物资极少,邻里之间相互帮扶。一家好事将近,其他村民有什么出什么,不管是少量的钱、物,甚至人力,都是出于心底最真挚的感情。而如今的商品社会,物品琳琅满目,人们不再需要别人的帮助来凑齐喜事所需物资。所以,货币逐渐取代了实物在人情消费中的位置。据吉林省长岭县的调查,在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人情消费多以鸡蛋、布料、挂面为主,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小额的现金,二十一世纪后,人情消费主要是现金,并且礼金逐年增加,直至如今的200~1000元不等。

1.2 从单一的婚丧嫁娶演化到形式多样的人情方式

在二十世纪以前,人情消费主要是婚丧嫁娶,而如今,除了基本的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升学招工、添丁增岁、评优选先、乔迁新居、出国参军、看病求医等各种名头的人情消费不计其数。

1.3 从礼轻情意重过渡到礼重情才重,被迫消费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充分反映了以前的人情消費观,而据调查,90%长岭县农民表示以前收了别人的礼,现在不得不以同等甚至略高的礼金回礼,更有高达93.5%的人对人情消费表示无奈,但又不得不消费。

1.4 从大规模的量力而行到小区域约定俗成的限价消费

在市场经济并不发达的年代,人情消费大多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但如今,每个地区基本都存在约定俗成的礼金标准,这种畸形的限价消费,迫使更多的人不得不按价消费,这就致使很多收入低的家庭甚至借款随礼,在调查中,也发现38%的长岭县人进行人情消费的金额占家庭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之多。

1.5 从周期长频率慢发展到二者的直线缩短和加快

大多数年长的长岭人表示在以前社会,人情消费基本都是少之又少,每家都是几年才办一次喜事,但是现在,人情消费的周期直线缩短、频率不断加快。78%的长岭县人2016年的人情消费在20次以上,其中有25.6%的人在年消费40次以上,只有3.8%的人在10次以下。

1.6 从成人消费到小孩消费,人情消费人群的年龄在不断下降

在调查中,有89.6%的家长表示家中的孩子已经开始人情消费,名目包括:给老师过节、给同学过生日、毕业纪念礼品等,并且家里的孩子会以小礼物的贵重程度来判断与朋友的友谊程度,也会认为自己收到的礼物越多人缘就越好。这也充分显示,人情消费已经逐渐过渡到年轻人甚至儿童,这一现象,令人堪忧。

2 人情消费的影响因素

(1)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让人情消费成为可能。

(2)一个地方的区域文化在无意识间对生活在此区域的人产生影响,积极向上的区域文化会引导健康的消费观念,反之,则阻碍。

(3)个人心理,包括从众攀比投机心理,都会诱导不良的人情消费。

(4)社会的消费习惯和其他人的消费行为将对周围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让人刻意的效仿。

3 当前农村人情消费存在的问题

3.1 畸形消费

调查中,76.6%的人表示当人情花费超过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时,省吃俭用也要去,甚至借钱也得去,否则面子上过不去。这是一种“死要面子活受罪”、“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的表现,这种偏激的行为既不利于家庭和睦,也不利于社会和谐。

3.2 大办酒宴,浪费过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酒席上,虽然菜式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贵,可人们的口味却越来越挑剔,每场酒席的大半粮食被浪费,这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3.3 酒宴后垃圾废物过多,污染严重

由于酒席后产生了大量的剩余饭菜和一次性纸巾,碗筷,不能再次使用且不能回收,而且农村的垃圾处理装置落后,基本都将这些垃圾废物堆于路边,污染极其严重。

4 过度人情消费的解决措施

4.1 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建立良好的消费格局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告诉我们,要善于应用看得见的手,如果过度人情消费在市场中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那么就需要政府来调控这一经济行为,所以,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建立良好的消费格局,政府责无旁贷。

4.2 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一个行为必须有条条框框来限制它,这个行为才不能肆意妄为、为所欲为。所以要克制过度人情消费,必须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包括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道德行为规范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公认的约束力。

4.3 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

从发生这一行为的主体出发,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提高其素质和修养,让农民真正认识到过度人情消费的弊端,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

4.4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服务体制

人情消费有短暂的融资功能,所以有很多投机的人就会巧妙运用这一功能,不断的“办酒宴”,已达到短期内获得较大收入的目的。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服务体制,拓宽农民集资渠道、提供优惠政策、加大福利补贴力度等,只有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才能很好的缓解这一状况。

4.5 加强政府机关和基层干部的廉政建设

政府机关和基层干部是廉政建设的带头人,尤其是村干部,他们是农民的“领头羊”,他们的行为往往对本村的村民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以身作则,率先做好表率作用,引导农民进行合理适度的人情消费。

4.6 构建健康文明的区域文化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构建健康文明的区域文化有利于抑制过度的畸形消费。例如: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加村民的心灵沟通、将农民联络感情的方式引导到其他形式上来等。

[参考文献]

[1] 柳丽.农村人情消费功能分析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29):203.

[2] 秦广强.农村人情及人情消费的变迁[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18 (3) :14-18.

[3] 李晓玲.中国人情:本土化的社会资本来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0 (2) :42-45.

[4] 汲怀远.高燕.中国人情消费异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7):26-27.

[5] 张丽娜.当前我国农村人情消费研究[J].南方论刊,2012(11):38-40.

[6] 李晓青.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农村人情消费[J].理论视野,2012(2):67-69.

[7] 于彬. 农村人情消费行为分析[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