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路

2018-05-14 17:05黄玖琴王德召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党员教育新形势

黄玖琴 王德召

[摘 要]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党员教育工作非常必要,笔者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加强高校教师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路。主要通过改革教师党员教育方式、创新教师党员教育内容、发挥业余党校作用和提升教师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四个方面来论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党员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新形势;教师党员;党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新形势是指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面临的新的发展态势,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高校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代表,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因此在党的建设中应被重点关注师。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更应该加强党员教育问题,就高校来说,应加强针对高校教师党员的党性教育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路。

1 改革教师党员教育方式

教师党员在校园的身份是特殊的,既是一名共产党党员,又是一名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职业的形象,不同于其他的职业,你在校园里的所有时间都是毫无疑问暴露在阳光下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用言语教学,课下也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么,对于这类多种身份的人群,他们的党员教育方式就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1.1 改变传统的党员教育方式

传统的单一理论学习的教育方式亟待改革,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教育相结合。传统的党员教育方式,是按照入党程序一步步完成,而教师申请入党,则需要考查到职业道德素养及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永远战斗在教育事业的前沿,他们的政治素养如何,是否具备加入共產党的条件,在符合条件的同时,能否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教师的教育实践就是教学能力,是否能上好一堂课、是否能教好班里的学生;而科研能力,则是教学延伸出来的能力;好的教学方式要得到推广,需要有成文的理论;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也需要有理论的支撑和论证;科研能力日趋成为衡量教师的标准之一。

1.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就业压力的增加,各行各业的人都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更有甚者会发现,学生时代完全没有联系的课程学习,现在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专业就业不对口,已经成为就业形势的常态化。而作为唯一一个有寒、暑两假令人羡慕的教师职业,想进来就业的人就趋之若鹜了。那么,如何挑选到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这就成为加强教师队伍的首选标准。

从原来就业看专业,到今天就业看学历、看毕业学校、看专业的一致性、看年龄、看性别、看婚否等等,教师的职业道德预计排名比较靠后。虽然也有笔试,但这个分值一般不高,很有象征的意味。当然,面试中一般会有试讲环节,这对于有过家教经历的人来说,会比较轻松,但在这里也很容易看出端倪。语言、吐字等等,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是幼儿园的话,还得需要有健康证明才能上岗呢!

思想道德修养的考核也应该有所考虑,人与人之间是既复杂,又多样的关系,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坚韧的精神,估计一天10节课下来,崩溃的几率也是比较高的。这一关没通过的人,往往以后容易出现一些经济上的问题,如什么红包、礼品、补课等等。

1.3 基本的党史教育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点滴,历史上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有的是专业的教师来给予解答,甚至有可能比讲台上的某人更讲得生动、具体,一丝不苟。对于教师的党的知识的普及方式应该区别对待,补充、强调重点即可,知识的学习本身就是教师职业的长项。巩固加深理解,补充新的知识填充即可。

2 创新教师党员教育内容

教师党员的学习内容,需要有针对性地删选,并不需要从入门的基础知识进行普及。很多的知识是重新的梳理和加深理解,并非重新讲解和学习。“温故而知新”,只要把握这样的一个尺度,自然能收到成效;同时对于教师党员的要求也可以适当地拔高,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结合本职工作和实际情况,加以学习和讨论,教育内容可以更集中,资源更丰富,更富有层次感。

2.1 学习最新理论知识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00年的历史,实现了两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世界形势如何复杂,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中国依然是屹立不动。江泽民同志说过“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读,来提升自己的共产主义觉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学习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教师在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的同时,也更好地感染、熏陶身边的人,尤其是教育第一线的学生。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把党章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教育。

2.2 学习先进典型事迹

学习先进人物、树立正面典型,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常态下的一种方法。我们从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开始,听本人讲演、听旁人诉说,到自己亲身感受,程度是一层层加深的。所谓以情感人,正是如此。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了障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陌生。信任感消失、疑窦丛生,很难产生心灵的碰撞,也很难再走进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社会正能量的传递需要大家携手同行,社会的风尚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在各条战线上涌现的先进人物,在不同职业、阶层出现的动人故事,都将成为我们所学习的对象。典型事迹的内容早已超越了自身范畴,延伸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通过学习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加深而自己对党的感情,激励自己的行动。

2.3 加强自身业务学习

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时间已是日趋频繁。“打铁还需自身硬” 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还似回荡在耳边。专业知识技能需要不断充电和补充新的研究成果,终身学习的理念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学生的视野和接受能力的更新是人群中最快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适应这变化,才能更契合职业的需求。

教育是育人的工作,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变,都是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学习的。学习本身是思考的过程,教会别人思考的同时,自己也得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扎实自己的业务能力。

3 发挥业务党校的作用

很多的单位机构都兼职从事业余党校的功能。而业余党校作用的发挥却是不一样的,从多方合作的关系来看,是可以实现共赢的。但需要秉持共同的理念,来这里接受教育的,都是即将要进入到共产党队伍里的先进分子,我们应该做好他们的保障工作,这样才能让他们从此刻起就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3.1 业务党校的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很多学校都担负着业余党校的功能。业余党校很好地弥补了党校的不足,也充当了众多的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课堂。除了系统的讲解之外,还有各种实践课程的参与,各种思想的汇总与讨论。要充分地发挥业余党校的教育主渠道作用。业余党校的存在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场地有限问题,可以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起到关键作用。业余党校合办的形式居多,依然也可以合理的利用闲置的时间、校舍、教学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余热。

业余党校本身属于非编机构,是一个多重身份的存在。这一点已经节省了物力、财力的成本,但教学的内容和质量上必须要做出承诺和保障,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党所赋予的政治任务。

3.2 提高业务党校在教室党员教育中的地位

业余党校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业余的培训存在,它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常的校园每天的时间都比较满额,教师的工作时间固定。只要另辟蹊径,才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时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课程的安排也应该因人而异,上课方式也可灵活多样。时间多是利用休息日的间隙,那么就更需要考虑到个人的情况,确实有需要照顾的,要有所关注。多体现人文关怀,教师党员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高,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3.3 提升业务党校的教育效果

业余党校结业的时候,可以加入时政热点的学习和热议,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思想动态,随时高度关注学员思想的变化情况。及时加入最新的实事动态,牢牢把握国家的新的大政方针政策,切实提升业务党校的教育效果。

不同课程的开展也是必须的,不同形式的参与也很有必要,需要分段、分步骤进行,组合并完成。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重点的把握与活动的开展都显得非常有必要,时间的分寸要拿捏得好,灵活处理的方式也要多变,提升的效果才会明显。

4 提升教师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教师作为一种以人为对象的职业,其职业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行为举止、言传身教各个方面都影响着学生,向师性则由此产生。对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及时将有变化的权威信息向学生传递。

4.1 随时关注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变化

世情、国情、党情都处于不断变化当中,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大整体。对于学生正面的引导不可或缺,但知识的补充也是刻不容缓。现在的时代,处于变化的快速期,知识的更新换代也很快,教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也得加入到终身教育的大潮中,才能永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国内的重要新闻信息,透漏出各种潜在的变动,及时了解,有助于把握机会,努力提升自我发展空间。人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和提高的,从尊重生存权到今天的个体发展空间、平台的需求,无一不折射出个体的诉求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

4.2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时代的变化,呼唤多样的教学模式,新的增长点,也衍生出新的知识。在网络成为必需品的时代,课堂也和网络实现了和谐共生,慕课、翻转课堂的出现,是教师在探索课堂与信息时代接轨的方式,从而找到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授课模式。信息时代的来临,对传统教学无疑是一项重大挑战。在这种时刻,只有狭路相逢的勇者才能最终屹立于时代之巅。提升内在,充实自我,最终和时代同生共长。

4.3 及时调整教育内容

十九大刚刚闭幕,世界各地热议之声不绝于耳。紧靠课本的传授已经赶不上事情发展的速度了,新的内容和变化的要点,要求教师尽快带入课堂,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掌握国家的重大信息非常必要。当然形式多样,主要是知晓、了解之后,才需深入。新的信息进课本不会那么快,教师则需要做到与学生同步学,同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新要求。

4.4 提升教师党员教育实效性

时代的脉搏太快,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节奏,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适应能力,充电能力,各种突击能力,都要进行有效锻炼。教师本身就兼具为人师表,教师党员的责任则更加明确,除了自身,在学生中也是最初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里,并不是一句空话,真的需要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影响很大,传递正能量的话,则会更大。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5 结语

教师作为人类三类教育的主体之一,有着自己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教育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方式是很难轻易改變的。教师这份职业很重,要做好会很难,但做好之后的影响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 高青、吕万翔.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员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研究,1997(03).

[2] 边社辉. 大学生入党动机及其教育引导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9(08).

[3] 廖智君.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猜你喜欢
党员教育新形势
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的创新研究
创新工作方法 做活党员教育
开展“两学一做”,要抓住三个关键
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研究综述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微党课”的探讨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