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性研究

2018-05-14 17:05田振花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协调性工业化城镇化

田振花

[摘要]湖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协同发展,选取1980~2015年间湖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数据分析了两化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当前湖北省工业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城镇化发展超前于工业化的发展。推动湖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湖北省城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加快湖北省工业的发展,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实现湖北省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湖北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当前,湖北城镇化面临的工作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有效转移,实现户籍、生活、就业上的多重转移,这依赖于工业发展能否提供有力的支撑。在中国“调结构”、“重优化”的背景下,如何评价湖北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其与工业化发展的协调程度,是湖北城镇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重要問题,是做好城镇发展“加减法”的前提条件。

1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联

从各国的历史实践来看,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的自然过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推动工业化,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密切关联。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在工业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乡村集聚,对专业化劳动力的需求增长,导致农村人口经过相应的培训进入到产业生产中,由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与此同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更多的资本向城镇集聚,扩大再生产。产业、人口、资本的运动,使得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一方面,城镇化是市场需求扩张的重要力量,城镇人口增加以及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会带来消费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对相应公共基础设施需求的增加,通过需求扩张拉动经济增长与工业化。另一方面,城乡居民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上存在的差异,使得城镇化带动的新增市场呈现出不断升级的商品和劳务市场,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相应的市场基础。

2 湖北省的工业化发展水平

衡量工业化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两种,一是以产值为计算基准,以工业增加值除以生产总值,二是以从业人员作为计算基准,以第二产业从业人员除以总就业人数。在此以工业产值为基准以反映湖北省工业化的变化和发展。

由图1可见,与全国工业化水平相比,1980~1984年间,湖北省的工业化水平低于全国;1985~1992年间,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从1993年开始,湖北省工业化的发展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运行,且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2008年;2008年湖北省工业化发展水平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以产值计算,1980~2015年期间,湖北省工业化发展水平呈现出曲折上升的趋势。1980年湖北省工业产值75.63亿元,2015年增加到11532.37亿元,其间工业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年份为2012年,达到了43.75%。湖北省工业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0~1998年,工业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1980年工业化水平37.93%,到1998年下降至33.43%;第二阶段为1999~2015年,工业化发展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从1999年的35.28%缓慢增加到2015年39.03%。

3 湖北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

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常采用的指标之一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实践中,可选择以常住人口为基准,以城镇常住人口除以总人口数衡量城镇化水平;也可以以户籍人口为基准,以城镇户籍人口总数除以总人口数衡量城镇化水平。在此,选用第一种方法来衡量湖北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

1980年以来,湖北省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与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图2)。湖北省城镇化水平自1980年以来不断提高,1980~1994年间,城镇化率基本保持在低于30%的水平发展(1993年除外)。1995年突破30%后持续增长,在2000年突破40%,达到40.47%,2011年突破50%,到2015年湖北省城镇化率已达到56.85%。1980~2000年期间,湖北省城镇化率呈波动增长,自2001年以来,城镇化水平增长趋于平缓和稳定,逐年缓慢上升。

4 湖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分析

4.1 指标选取

IU和NU两个指标常被用来分析研究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IU等于劳动力工业化率比上城镇化率,小于1,表明一地区劳动力工业化率低于城镇化率,城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农业劳动人口;等于1,表明一地区的工业化率等于城镇化率;大于1,表明农村中存在一定数量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员。NU等于劳动力非农化率比上城镇化率,小于1,劳动力非农化率低于城镇化率,表明城镇里部分人员从事农业生产;大于1,劳动力非农化率大于城镇化率,表明农村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人口从事非农产业生产。

城镇化、工业化、非农化发展比较协调时,IU值接近0.5,NU值接近1.2。IU明显小于0.5,NU明显小于1.2时,说明城镇化明显超前于工业化、非农化的发展,可能导致过度城镇化,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地区,却无法找到非农就业岗位。IU明显大于0.5,NU明显大于1.2时,说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非农化的发展,存在大量滞留于农村地区的从事工业和其他非农生产的人口。

4.2 数据来源

表1中I是劳动力工业化率,以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计算;N是非农化率,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之和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计算;U是城镇化率,以城镇人口占人口的比重计算,I、N、U据1980~2015年《湖北省统计年鉴》中的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数、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计算整理而来。计算公式如下:

猜你喜欢
协调性工业化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协调性练习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作用
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环境雕塑在共有空间中协调性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