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记的杭州市区旅游线路网络结构分析

2018-05-14 17:05陈立云李凤全王天阳朱丽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网络结构

陈立云 李凤全 王天阳 朱丽东

[摘要]基于网络游记,提取旅游线路数据,以此构建杭州市区旅游线路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了该市区旅游线路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区旅游线路网络密度为0.45,旅游线路节点间联系程度略低,旅游线路密度在空间上呈现出“多核心,中间密”的总体特征;旅游线路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西湖、灵隐寺、河坊街、雷峰塔、岳王庙、西溪为重要的集散中心和中转中心,在整个旅游线路网络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其他旅游景点的网络地位相对较低,景点处于竞争劣势。

[关键词]社会网络理论;网络结构;旅游线路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旅游线路是旅游系统在线性轨迹上的空间投射,它将不同旅游景点/景区联系起来,是依赖于旅游资源分布的线形旅游产品。为此,旅游线路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主要开展了旅游线路布局、旅游线路的空间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等。随着交通网的改善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旅游线路呈现出网络化特征,旅游线路的网络分析逐渐引起重视。网络分析主要是通过网络关系数据对网络节点和整个网络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最初主要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研究领域,但在旅游领域的研究较少。国外学者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到旅游中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目的地空间结构、旅游企业的成长及营销策略等方面。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我国的旅游应用研究中起步较晚。陈秀琼等在2006年借助社会網络分析方法对福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尚雪梅等在2010年首次将社会网络理论运用到区域旅游中。此外,还包括入境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城市群旅游地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旅游线路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等。网络分析方法已成为分析旅游线路网络特征的主要方法之一。

分析旅游线路网络特征需要获取线路数据,由于旅游线路数据较难获取,相关研究大多以旅行社发布的旅游线路作为研究数据,但旅游社提供的旅游线路一般存在更新慢、数据量小等局限性。旅游游记作为一种新型的数据形式,具有更新快,数据量较大,记载了游客体验、旅游行为等优势。杭州市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人次较高,旅游线路网络研究尚较为薄弱。因此,本文以网络游记为研究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GIS技术,探讨杭州市区旅游线路的网络结构特征,以便为杭州市区的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规划提供参考。

2 数据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东临杭州湾,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5A级风景区3个(西湖风景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千岛湖风景区)、4A级风景区32个,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国家级博物馆9个。杭州市旅游业近10年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2006年全市国内旅游接待人次为3682万人次,2016年增至1369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到15.35%。

2.2 数据获取与处理

本研究数据来自旅游者发布在携程、百度两大旅游网站上的旅游游记。共收集了1256篇游记,涉及67个旅游景点。根据研究需要,删除记录不完整的、难以形成网络的旅游景点的数据,最后筛选了543条符合研究的旅游线路,涉及杭州市区21个旅游景点,分别是:X1西湖风景区、X2宋城、X3西溪国家湿地公园、X4雷峰塔、X5灵隐寺、X6岳王庙、X7河坊街、X8浙江省博物馆、X9南宋御街、X10太子湾公园、X11西冷印社、X12孤山、X13六和塔、X14胡雪岩故居、X15钱塘江、X16九溪十八涧、X17杭州花圃、X18京杭大运河、X19杭州植物园、X20钱王祠、X21茅家埠。其他景点或游览较少,或是孤立点未成为网络节点。

杭州市旅游线路网络构建基本思路是:以杭州市区为网络研究范围,以旅游景点/景区为旅游网络中的旅游节点,以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在旅游景区/景点的流动轨迹为旅游网络关系。根据所筛选的数据,建立赋值矩阵,即当两个旅游节点之间存在单向的流动关系时用“1”表示,反之,用“0”表示。最后对赋值矩阵运用Ucinet6软件进行二值化处理,经过反复测试,最终确定断点值为1,大于1取值为1,反之,取0,该处理能更好地反映绝大多数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特征,使网络矩阵具有一定代表性。

2.3 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旅游节点结构和旅游网络结构两个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杭州市区旅游网络结构特征。包括中心性、结构洞、网络密度、中心势、核心-边缘结构指标,关于各个指标的释义,已有学者做了深入剖析,本文因篇幅限制不再赘述。

3 结果分析

3.1 网络密度

网络密度是指“实际存在的关系数”除以“理论上最多可能存在的关系总数”,其值介于0到1之间。网络密度越高,说明网络中节点联结程度越大,在旅游线路网络中,表现为节点之间存在旅游路线多,旅游网络效果就好。杭州市区旅游网络密度为0.45,青岛市旅游网络密度为0.15,南京市旅游网络密度为0.35。这表明与青岛市和南京市的旅游网络密度相比,杭州市区旅游网络密度较高,优于上述两市。但与理论值相比,网络整体水平略低,尚有提升空间。

另外,为了进一步分析线路网络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根据每条旅游线路的旅游频次,利用Arcgis10.2绘制了杭州市区旅游线路网络分布图(见图1)。其中,线路越粗,旅游频次越多;反之则越小。由图1知,杭州市区旅游线路网络在空间上呈现出“多核心,中间密”的空间分布模式,且旅游流具有明显的向热点旅游景点/景区集聚的特征。除西湖、岳王庙等处于空间网络中心景点属于热点外,网络的东部的河坊街和南宋御街为旅游者购物常去的地方,网络西北部的西溪景区成为重要的集聚、扩散和中转中心,网络南部的宋城集聚的游客数多。

3.2 网络中心势分析

网络中心势包括度数中心势、接近中心势、中介中心势等常用的中心势指数。由表1可知:杭州市区旅游线路整体网络的内向度数中心势、外向度数中心势分别为52%和57.25%,内向接近中心势和外向接近中心势分别为52.88%和52.20%。度数中心势和接近中心势较大,说明旅游网络的中心化程度较高,线路网络整体上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不同旅游景点在网络中地位存在差异。外向度数中心势高于内向度数中心势,表明杭州市区旅游流围绕核心节点分散程度高于集聚程度。中介中心势越低,表明在整个旅游网络中出现的核心点越多,杭州市区旅游整体网络的中介中心势为4.67%,反映了大部分旅游景点需要通过少数核心景点来建立联系。

3.3 旅游节点结构分析

以上对线路网络整体特征进行了分析,旅游节点结构分析将选取中心性、结构洞(有效规模、效率、限制度)两个指标对网络的局部特征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网络中每个景点的地位和作用。相关指标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3.3.1 旅游节点的度数中心性。度数中心性反映了每个景点与多少个其他景点存在旅游流联系。从表1可知,杭州市区旅游线路网络每个景点平均约与9个其他旅游景点存在联系,约占21个景点的50%,联系程度一般。外向和内向度数中心性的方差分别为22.27、20.75,表明旅游网络中各旅游景点与其他景点连接数量分布不均衡。度数中心性值空间差异很大,其中,西湖、灵隐寺的度数中心性值最高,属旅游网络中的首要集散中心,外向度数中心性值分别为20和16,内向度数中心性值都是19,表明西湖分散游客的能力略强于其集聚游客的能力,而灵隐寺集聚游客的能力强于其分散游客的能力。河坊街、雷峰塔、岳王庙、西溪的度数中心性值也较高,在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集散功能。其中,河坊街、雷峰塔、西溪外向度数中心性高于内向中心性,分散游客的能力较强。南宋御街、钱塘江、浙江省博物馆、西冷印社、太子湾公园、宋城度数中心性略高于平均,具有一定的集散游客的能力。六和塔、京杭大运河、孤山、胡雪岩故居、九溪十八涧度数中心性值略低于平均,属于一般旅游集散景点,承担部分集散游客的功能,内向度数中心性值大于外向度数中心性值,集聚游客的能力明显强于分散游客的能力。杭州花圃、钱王祠、杭州植物园、茅家埠等度数中心性较低,在集聚和分散游客方面的能力较差,在整个网络中属于边缘旅游景点,停留的游客人数较少或停留时间较短。

3.3.2 旅游节点的中介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用来衡量某个景点在整个网络中作为媒介者能力的指标,该值越大,景点的旅游中转作用越高。结合图2知,中介中心性值空间差异较大。西湖、灵隐寺的中介中心性最高,在整个旅游网络中,对其他旅游景点的控制力最强。河坊街的中介中心性值较高,为16.43,在网络的东部,一般选择河坊街作为中转中心,南宋御街、胡雪岩故居等旅游景点通过河坊街取得联系。在网络的西北部,西溪作为5A级风景区,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中介中心性值较高,为12.56,又因为西北方向上旅游景点较少,西溪成为唯一的中转中心。六和塔的中介中心性值也较高,为9.50,在网络的南部扮演着重要中间人的位置。其他景点的中转作用不明显。

3.3.3 旅游节点的结构洞。结构洞指标(见表1)表明,西湖、灵隐寺、河坊街的有效规模和效率较高,限制度较低,说明上述旅游景点(区)在整个网络中占据结构洞优势,对其他旅游景点依赖性低,具有明显的竞争和非替代性优势。雷峰塔、岳王庙、西溪的结构洞水平仅次于上述三个旅游景点(区),自身资源优势或地理区位优势也很明显,吸引了较多的游客。如雷峰塔和岳王庙接近西湖风景区,受其辐射影响较多,再加上本身的知名度,集聚了大量的观光游客。西溪风景区虽离市区较远,但作为5A级风景名胜区也吸引了大多数的游客,从收集的游记中也发现,西溪的口碑效应好。南宋御街、钱塘江、浙江省博物馆、太子湾公园的整体结构洞水平较好,太子湾公园的有效规模为5.806,限制度为0.295,竞争力比其他三个旅游景点更强。宋城、京杭大运河、六和塔、九溪十八涧的结构洞水平较低,虽然这些旅游景点的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较高,但因地理区位离主城区较远,竞争力弱,对游客的吸引力小。西冷印社、孤山、胡雪岩故居、杭州花圃等旅游景点有效规模、效率很低,但限制度很高,这些旅游景点靠近核心旅游景点,受核心旅游景点的限制多。

3.4 旅游网络核心-边缘分析

由于网络整体上存在不均衡性,个别网络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差异。为此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杭州市区旅游线路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杭州市旅游线路网络核心区内,成员主要包括西湖、灵隐寺、雷峰塔、岳王庙、宋城等12个旅游景点,成员彼此间的联结密度为0.92,旅游景点之间联系紧密;在网络边缘区内,主要包括杭州花圃、钱王祠、京杭大运河、六和塔等9个旅游景点,成员彼此之间的联结密度仅为0.09,联系较为疏松。上述特征表明,杭州市区旅游线路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另外,核心成员与边缘成员的联结密度为0.48,这反映了核心区和边缘区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核心区旅游景点能够对边缘区旅游景点产生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而边缘成员与核心成员的联结密度为0.47,表明旅游网络中边缘区旅游景点对核心区旅游景点的依赖性较高。

4 结论

本文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及分析方法,采用旅游游記数据,以杭州市区的部分旅游景点为例,对杭州市区的旅游线路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杭州市区旅游线路网络密度为0.4548,整体水平偏低。旅游线路网络中心化程度较高,整体发展不均衡,旅游线路网络存在明显核心-边缘结构。西湖、灵隐寺、雷峰塔、岳王庙、宋城等12个旅游景点成为核心区的成员,杭州花圃、钱王祠、京杭大运河、六和塔等9个旅游景点成为边缘区的成员,核心区与边缘区联系紧密,核心区的旅游景点能够对边缘区旅游景点产生一定的辐射带动的作用。

(2)在杭州市区旅游线路网络中,西湖、灵隐寺、河坊街、西溪等为重要的集散中心和中转中心,在整个旅游线路网络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其他旅游景点的网络地位相对较低,竞争力弱,对游客的吸引力小。

(3)杭州市区旅游线路网络在空间上呈现出“多核心,中间密”的总体分布模式,且旅游流具有明显的向热点旅游景點/景区集聚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 金玉芳,董大海.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过程的观点[J].管理世界,2004(7):93-99.

[3] Oppermann M.A model of travel itineraries [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5,33(4):57-61.

[4] Stewart S I, Vogt C A.Multi-destination trip patterns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24(2):458-461.

[5] Lew A A, Mc Kercher B.Trip Destinations, Gateways and Itineraries: The Example of Hong Kong [J].Tourism Management,2002,23 (6):609-621.

[6] Lew A, Mc Kercher B. Modeling Tourist Movements: A Local Desti-nation Analysis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33 (2):403-423.

[7] Tideswell C,Faulkner B.Multidestination Travel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s to Queensland [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9, 37(4):364-374.

[8] 史春云,张宏磊,朱明.国内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11):1918-1922.

[9] 约翰逊·斯科特.社会网络分析法(第二版)[M].刘军,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10] Palvovich K.The evol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 tourism destination network: the Wautoma Cavas, New Zealand [J].Tourism Management,2003, 24(2):203-216.

[11] Scott N,Cooper C,Baggio R.Destination networks: Four Australian cases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8,35(1):169-188.

[12] Grangsjo YVF.Hotel networks and social capital in destination marke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2006,17(1):58-75.

[13] 陈秀琼,黄福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5):75-80.

[14] 尚雪梅,王国强.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特区经济,2010,28(11):66-68.

[15] 王永明,马耀峰,王美霞.中国入境游客多城市旅游空间网络结构[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4):519-526.

[16] 刘法建,张捷,陈冬冬.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J].地理学报,2010,65(8):1013-1024.

[17] 陈浩,陆林,郑嬗婷.基于旅游流的城市群旅游地空间网络结构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地理学报,2011,66(2):258-265.

[18] 刘宏盈,韦丽柳,张娟.基于旅游线路的区域旅游流网路结构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2012,12(26):132-136.

[19] 汤黎明,魏冀明,赵渺希.区域旅游线路的复杂网络特征——以福建省为例[J].旅游学刊,2014,29(6):57-65.

[20] 孙勇,史春云,唐雯雯,等.云南省旅游线路网络与空间结构特征[J].人文地理, 2016,147(1):147-160.

[21] 周慧玲,许春晓.基于游记行程的湖南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J].经济地理,2016,36(10):202-206.

[22] 杨兴柱,顾朝林,王群.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J].地理学报,2007,62(6):610-620.

[23] 彭红松,陆林,等.基于旅游客流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3):422-431.

猜你喜欢
网络结构
基于SNA的网络舆论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网络结构研究
区域空间结构的“资源诅咒”效应分析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层次化保护控制系统及可靠性评估
全程全网通信电子演示系统研制
网络安全技术与公安网络系统安全研究
展会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新浪微博娱乐明星的社会网络分析
试论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结构分析与优化
带通信配网故障指示器故障监测方法及安装分析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