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2018-05-14 11:32廖江黄道先蔡会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产业现状发展思路茶叶

廖江 黄道先 蔡会

摘 要 重庆市武隆区是全国最适宜种植茶叶的区域之一,截至2017年底,武隆区茶园在地面积0.368万公顷。茶叶产业已经成为武隆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分析了重庆市武隆区茶叶产业的发展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5个发展对策:坚持文化为魂,挖掘千年茶史;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坚持市场导向,打造生态品牌;坚持茶旅融合,提升产业价值;坚持政策整合,优化运行机制。

关键词 茶叶;产业现状;茶旅融合;发展思路;重庆市武隆区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3.016

近年来,茶叶产业成为武隆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重庆市重点打造“百亿级”茶产业链,武隆区委区政府结合實际制订了《武隆区加快推进高山茶叶发展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茶叶产业对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积极作用。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点”“两地”定位要求,大力推动武隆区茶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农业+文化+旅游”的创新之路,不断激发产业内生动力,打造“十亿级”茶产业链,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的奋斗目标。

1 发展优势

1.1 区位生态优势

武隆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7°13′~108°5′、北纬29°2′~29°40′,东连彭水,西接南川和涪陵,北抵丰都,南邻贵州道真,地处武陵山脉与大娄山脉的交汇地带,渝东南乌江下游。武隆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8 ℃,日照时数1 100 h,降水量1 000~1 200 mm。区域最低海拔160 m,最高海拔2 033 m,山上山下温差10 ℃左右,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动植物生存。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武隆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确保了武隆区高山茶的品质和独特口感。

1.2 茶叶品质优势

武隆区是全国最适宜种植茶叶的区域之一,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其独特的冬暖春早立体生态气候,形成了茶树发芽早、生长势强、持嫩性好、内含物质丰富、成茶香气好、滋味鲜醇、耐冲泡等特点,茶叶品质优、污染小、农残和重金属含量低等得天独厚的市场竞争优势。

2 发展现状

武隆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丰厚。早在3 000年前,武隆一带就已是著名茶区,巴人向周武王献贡之茶即产自白马山。清道光《武隆县志》载:早在清代,县内白马、羊角、桐梓等地每年产茶量就多达300 t,民间有“卖茶叶置口粮,卖桐籽缝衣裳”的谣谚。

武隆区茶树品种以重庆市级地方良种——“四川小叶种”为主,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耐寒力强、抗逆性强、茶芽肥壮、持嫩性好、内含物丰富等特点。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武隆区已将茶叶产业作为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作为六大“十亿级”产业链之一来进行重点打造。

截至2017年底,武隆区茶园在地面积0.368万公顷,千亩成片规模以上茶园5个,已建成白马、赵家、后坪、桐梓4个茶叶生产基地,可采摘面积0.187万公顷,茶叶产量305 t,名优茶占总产量的28%,无性系良种比达45%以上,茶产业链综合产值2亿元。仙女红高山红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力争到2020年,武隆区茶叶在地面积0.667万公顷,改造低产茶园0.167万公顷,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0.2万公顷,良种率85%,茶叶产量达到1 800 t,名优茶比例达到50%以上,实现产业链综合产值10亿元。“一绿一红一特”茶叶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将武隆“仙女红”红茶打造成重庆市红茶的代表,建成全国知名的中高端红茶品牌。建成全国茶叶生态观光示范基地和重庆市高山优质茶叶基地。

3 主要措施

3.1 精心规划,合理布局茶叶产业

坚持统筹安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可持续发展、融合发展的原则,围绕构建武隆区“一绿一红一特”的总体茶产业布局,精心编制《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覆盖14个乡镇1万余户农户(其中贫困户3 000余户),核心区面积0.333万公顷,辐射区面积0.333万公顷。以桐梓镇、后坪乡、土地乡为核心区的高山绿茶核心区,辐射带动仙女山镇、火炉镇、沧沟乡、文复乡等地,主要生产“武隆高山有机绿茶”。以白马镇、赵家乡、巷口镇为核心的红茶产业核心区,辐射带动和顺镇、石桥乡、大洞河乡、土坎镇等地,主要生产“渝派工夫红茶”——仙女红。以浩口乡为核心的特色老荫茶产区,主要生产“火锅伴侣”——特色老荫茶,辐射带动石桥乡、巷口镇、江口镇等地。新建茶园适当引进福鼎大白茶、早白尖、南江1号、巴渝特早、金观音(又名茗科1号)等茶树品种。

3.2 出台政策,促进茶叶产业发展

制订出台了《武隆区加快推进高山茶叶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茶叶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举措、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明确设立一定的茶叶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良种繁育基地、茶树良种补贴、标准茶园创建和龙头企业品牌培育、技术改造、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环节。第二期退耕还林要保证不少于0.133万公顷的计划指标用于茶叶产业发展。同时,在《武隆区推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产业扶持办法的通知》中明确了扶持期限、对象、重点及标准等。

3.3 培育主体,发展壮大茶企龙头

大力推行“加工企业+合作社+种植户+原料基地”的产业经营模式,扩大基地规模、培育壮大企业,带动农民致富。支持茶企业积极引进和利用先进设备、技术,不断提升茶产业加工能力,打造“种植—加工—终端市场”的茶叶产业链。茶叶产业协会,促进茶叶产业聚集和抱团发展,不断与茶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对没有资金、技术、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分红、入股龙头企业、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免费提供资金技术、购买社会化服务和季节性采茶务工等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武隆区共有茶叶企业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7家,茶产业大户150户。茶叶产业链带动从业人员1万余人,茶农平均年收入2万余元。

3.4 强化示范,提升茶叶品牌建设

按照标准化、系统化、市场化的要求,加强茶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时修订、完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用标准指导、规范茶农的种植和企业的加工行为。积极开展标准园、示范园创建,广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建设模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无性系良种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叶机械化采摘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努力将“武隆高山茶”打造成为区域公用品牌。目前,武隆区共建成33.333 hm2以上规模核心示范茶园6个,重庆市赤茗农业有限公司、武隆洪山茶叶专业合作社、重庆沐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正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3.5 科技引领,提高茶叶发展水平

充分依托“十百千”科技支撑体系,加强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引进茶叶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茶叶产业科技支撑能力。目前,已与西南大学签订茶叶合作项目1个,引进茶叶产业专业技术人才1人,实施高山茶叶“引、育、繁、推、加、销及品牌推广”一体化产业研究1项。

3.6 整合资源,茶旅产业融合发展

充分挖掘武隆茶树资源(古茶树)、饮茶习俗民俗、茶叶文化、历史记载、制茶饮茶器具等,建立系统茶文化资源,强化虎老溪茶和白马野茶等茶制品的研发、保护。在白马山旅游度假区开发过程中,大力植入茶文化、建设茶文化休闲度假产品。白马天尺坪、桐梓双凤山、后坪高坪村农业基地纳入武隆区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进行重点打造。通过举办茶文化节、品茶会和采茶等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到茶园基地体验。

4 存在的问题

虽然,武隆区茶叶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软肋”和“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茶园基础设施差。武隆大山区山高坡陡的实际,茶园区内沟渠道路尚不配套。

2)组织化程度低。部分茶园已承包给农户,茶叶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社会化服务组织缺乏;茶叶企业规模小且布局分散,未形成产业集群。

3)品牌意识不浓。茶叶品牌产品少、知名度不大,品牌创建、名牌化意识不强,宣传不到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经济效益不高。

4)科技水平不高。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茶叶发展专业技能培训缺乏。茶叶科技转化率低,科技研究与生产需求存在差异,科研成果在生产技术、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转化有限。

5 发展對策

5.1 坚持文化为魂,挖掘千年茶史

广泛收集流失民间、有价值的茶文化传说、历史典故,并邀请学者、作家深入挖掘、考证和整理《茶经》记载的巴人向周武王献贡茶的故事,撰写文章和剧本。与市级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武隆“贡茶”文化课题研究,出版一批武隆高山茶系列书籍。同时,依托重庆市赤茗农业有限公司等高起点规划武隆高山茶发展规划,为武隆高山茶注入文化灵魂。

5.2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

制订武隆高山茶地方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依托重庆市百亿级茶叶产业链建设项目,推行“园区+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扩大基地规模,培育壮大企业,带动农民致富。同时,鼓励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多元化开发和精深加工。

5.3 坚持市场导向,打造生态品牌

茶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的创造,区级层面统一打造武隆高山茶公用品牌。支持和鼓励茶企业积极开展品牌创建,不断扩大武隆区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1)走出去,健全网络。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直销展示窗口,积极参加各种交易会、博览会,开展交流合作。2)请进来,节会搭台。开展一批茶文化交流会、品鉴会等,以节会形式开展对外营销。3)重合作,区域联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发展百亿级产业链的时机,主动作为,按照“一绿一红一特”区域布局倾力打造“十亿级”产业链经济带。

5.4 坚持茶旅融合,提升产业价值

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以白马山贡茶园为代表,深挖地方茶文化内涵和茶产业特色,开发丰富多彩的茶旅产品和线路。高起点规划一批茶园、茶庄、茶村,高规格设计制造一批茶叶旅游产品,开展生态茶旅、节庆茶旅、休闲茶旅、养生茶旅、休闲茶旅,同时开设亲子式茶旅、游学式茶旅、探险式茶旅等,满足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茶旅产品的吸引力。

5.5 坚持政策整合,优化运行机制

按照“一脉文化传承、一个规划指导、一套政策扶持、一套专班协调、一个团队运作、一个品牌对外”的思路,武隆区政府成立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整合涉农部门参与茶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市级产业发展资金,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全面整合涉农资金,优先用于茶原料基地开发建设、品牌的营销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

(责任编辑:敬廷桃)

猜你喜欢
产业现状发展思路茶叶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就中国电影市场论艺术电影生存现状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