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农民工就业公共服务社会化路径研究

2018-05-14 11:32邱安民钱芳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赣南公共服务就业

邱安民 钱芳

摘 要 阐述赣南独特区位、资源和文化特征对当地民众就業创业的影响,在经济新常态下,赣南传统的就业路径面临着诸多挑战。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公共服务的重要一环,面对就业困境,必须要开拓性地做好应对措施。1)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职业技能。2)要注重赣南区域的内涵建设,大力推进赣南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人”的城镇化。要确保广大农民工进得了城、留得住根,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村民”向“市民”转变。3)要优化产业结构,助推林果业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拓展产业链、顺应“互联网+林果业”发展新模式提升产业附加值,引领赣南特色物联网潮流,打造赣南特色林果品牌。

关键词 赣南;农民工;就业;公共服务;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3.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4.020

农民工就业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涉及千家万户,也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切的问题。赣南独特的区位、丰富的资源和客家文化对当地民众的就业创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赣南典型特色的农民工就业路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个革命老区,传统的就业路径面临诸多挑战,必须要结合赣南自身优势,深入挖掘自身潜力,闯出一条赣南农民工就业创业新路径。

1 赣南独特区位、资源和文化特征对当地民众就业创业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地方的区位、资源和文化都会对当地民众谋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受赣南独特区位、资源和文化特征影响,当前赣南民众就业创业路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外出务工,主要是到广东福建等沿海区域务工;2)留守赣南,从事传统农业种植或林果产业开发;3)自主创业,涌现了一波以家具和服装产业为典型的创业大潮。

1.1 独特区位造就大量的外出务工

赣南地处江西南部,绝大部分由赣州18个县市区构成,区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5%,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0%。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自古就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山地多而耕地面积小,人均占有量就更少。赣南地理位置优越,地处赣江上游,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东接福建,南至广东,西靠湖南,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赣南人多地少,加之距离广东、福建较近,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导致大量的青壮年前往广东、福建沿海区域务工。当然,随着交通日益便捷,越来越多的赣南人走向了全国甚至走出了国门,目前足迹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但主要的外出务工地仍然还是广东、福建等地。

1.2 传统农业与林果种养业吸纳大量就业人口

基于适宜的气候特征,赣南地区的传统农业发展较好,但仍处于较为松散的小农产业阶段,许多家庭中青壮年外出务工,而老弱妇幼则留守农村负责农业生产。此种模式能够吸纳大量就业人口,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将会对向现代农业升级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林基地和重点开发的林区,赣南林果产业资源一直较为丰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03.9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1 921.65万立方米,毛竹林蓄积量34 720.72万株,森林覆盖率76.24%[1],林业资源居全省第一。在果业方面,目前主要的经济林果作物有油茶、脐橙、沙田柚等,林果产业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地区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赣南茶园面积1.28万公顷,果园面积17.29万公顷,其中脐橙面积10.45万公顷[2]。2014年赣南地区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口为127.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为29.8%[1],而其中林果产业从业人数就占到47%,由此可见林果产业在转移剩余劳动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1.3 客家文化引领创新创业

受地理区位的影响,不同区域民众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成型后的文化类型进而又影响所在区域人的性格。如海洋文化代表着敢想敢拼,敢于投机冒险;平原文化意味着心胸开阔,善于包容,有一颗开拓进取之心;而山地文化山水环绕,往往造就一种小富即安,思想保守的淳朴性格。江西本属于典型的山地文化,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山青水秀,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但也正是因为有着如此优越的自然资源,再加上山水阻隔,导致在很长一段时期江西人难以主动接触外面的世界,养成了比较淳朴而保守的性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江西人主动创新创业的人相对较少。然而赣南却又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于赣南客家文化的影响。赣南人大部分是因为战乱,由北方历经多次大迁徙而来,在迁徙过程中逐渐使客家人养成了坚忍卓绝、吃苦耐劳、冒险犯难以及团结奋进的特性。迁徙到赣南后,由于赣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山多田少,加之又靠近广东、福建,所以大一批赣南人在改革开放之后就挣开土地束缚,远赴他乡做木匠、服装等。经过十几年的历练,第一批返乡者利用自己所学的技艺和积累的资金回乡开办家具厂、服装厂。正是这种拼搏精神,造就了赣南独特的家具产业集群,家具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工作,目前仅南康区就有家具厂5 000余家,2 000多家配套工厂和近

1 000家辅料厂,从业人员达到了30万人以上[3]。

综上所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赣南农民工在就业创业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赣南特色,大部分中青年外出务工,部分老弱妇幼留守务农或种养,少部分能手则开始走上了创新创业的路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赣南各级政府也基本上是遵循这样一条路径在向群众提供就业公共服务的,主要是提供外出务工就业资讯、林果种养技术培训及创业扶持贷款等方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贫困人口大大减少,人均年收入逐年上升,2015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 786元,比上年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 001元,增长9.0%[2]。

2 新形势新常态下传统就业路径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行严重,各地就业形势极为严峻。赣南传统的就业路径面临着诸多挑战。1)受宏观经济下行和产业结构转型影响,劳务输出难度加大,40~50岁人群就业难问题突出;2)传统林果产业受病虫害、面源污染等影响,产业发展遭遇瓶颈;3)创新力度不足导致创业后继乏力。

2.1 传统的外出务工路径受阻

外出務工是赣南众多中青年农民工的首选,然而受近几年经济下行影响,国内需求不畅,国际订单不足,再加上汇率起伏不定,沿海一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出现倒闭或是转型,直接导致低端农民工需求萎缩。许多农民工春节后到广东深圳才发现,适合自己的岗位没有了,或是因为工资待遇太低而不愿意做。而在另一方面,目前沿海众多企业也正在不断转型升级,由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或是资金密集型,传统的流水线正在被现代的工业机器人所替代。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以中低知识结构为主体的赣南农民工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冲击,尤其是40~50岁年龄层次的农民工就业益发困难。这个群体的农民工基本上是初中以下的学历,对现代技能掌握不够,加之年龄又大了,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既使对他们进行培训也难以取得好效果,许多人不得不回家务农或是打零工。而新生代的农民工由于要求的条件较高,在外出务工就业方面也遇到诸多的问题,不适应现象严重。

2.2 林果产业发展遭遇瓶颈

林果产业作为赣南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吸纳和转移剩余劳动力功不可没,近十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地皆有超大规模的种植,林果业成为了农村群众增收的主渠道。1)林果种养业近几年遭受了严重的病虫害,尤其是果树病虫害(黄龙病),大批的果树感染病菌死亡,而随着种植规模的日益扩大,诸如此类的病虫害问题益发频繁。由于受过较高教育、年富力强的农村“精英”大多流出就业,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素质较为低下的妇女和老人,知识水平较低,更难以解决病虫害等难题。2)由于超大规模种植,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农药化肥滥用与超量问题极为严重,由此带来了隐性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大量的氮磷进入到了水体,使水体富营养化而出现蓝藻或水华现象,严重威胁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不利于长远的发展。3)由于种植规模的扩大,进入市场的林果产量不断攀升,而大部分果农们仍然采用传统的销售模式,甚至坐等商贩上门上购,导致果业附加值很低,价格更是受市场的影响极大,果农们难以获得稳定的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果产业的发展。

2.3 创业层次水平较低,创新后继乏力

尽管赣南民众创新创业的意识较强,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体上来看目前创新创业仍处于较低层次,主要集中在模仿与引进阶段。以赣南创业最为活跃的家具产业为例,尽管整个南康区家具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商多达8 000余家,遍布全区各个角落,但从家具厂的规模来看,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占比不足5%,绝大部分均为小微企业,存在大量的小作坊式企业,小规模经营和作坊式生产,易造成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进而导致产品产量低、质量次,无法产生规模化效应。这样的企业在面临经济危机时抵御能力很低。而从家具产品来看,南康家具产品设计主要来自广东,由于自身设计创新能力不足,缺少知名品牌以及质量不高等原因,导致南康家具主要销往三线、四线城市,价格也较为低廉。此外,创新乏力也是阻碍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创新需要大量的智力投入,而由于江西本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强,就更不要谈远离省会的赣南区域了。加之诸多企业主创新热情不足,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创新与研发,从而造成了当前创新后继乏力的困境。

3 探索新形势下的赣南农民工就业公共服务新路径

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公共服务的重要一环,面对就业困境,必须要开拓性地做好应对措施。1)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职业技能。2)要注重赣南区域的内涵建设,大力推进赣南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人”的城镇化。要确保广大农民工进得了城、留得住根,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村民”向“市民”转变。3)要优化产业结构,助推林果业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拓展产业链、顺应“互联网+林果业”发展新模式提升产业附加值,引领赣南特色物联网潮流,打造赣南特色林果品牌。

3.1 依托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开展高效贴身培训

从赣南农民工务工情况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外出务工型,二是农村留守型。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该有所侧重,开展针对性的贴身培训,绝不能搞一刀切。培训作为提升农民工技能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手段,必须要明确培训主体,过去由于培训的农民工主要是外出型农民工,往往委托部分职业学校或是职业培训中心承担,但从实践的效果来看并不好,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意愿极低,不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从农村跑到县城进行培训;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寻租问题,大量虚假培训套取资金现象频频出现。因此在培训主体方面必须倾听农民工的意愿,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农民工特别是年纪较大的农民工更希望在家门口能获得培训,培训内容不能过于复杂,培训时间宜尽量短一些。基于此,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原先广泛设置于乡村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的作用,其离村民最近,最了解村民所思所想,夯实基层培训力量,才能真正使培训发挥应有的效力。此外,赣南规模巨大的林果产业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健全基层农村服务体系。

从培训内容方式来看,需要针对不同对象有所侧重。对于外出务工型农民工,依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和个人自身意愿,重点提升其就业素质与能力。如针对40~50岁群体,由于年龄及知识结构的影响,更多的是引导其留守当地开展林果产业或是就近到城镇进入第三产业,可以依据不同需求开展林果产业技能培训和第三产业方面的专项学习。而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则重点倾向于引导他们进入职业技能学校进行蓝领技术学习。2017年底,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要加快发展职校,在很大程度上即有此方面的考虑。而对于留守农村从事传统农业和林果业的村民,则重点强化现代农业技能和现代电商营销方面的培训。要针对留守群体知识水平低,多为老弱妇幼这一特点,在培训内容上要更加贴近乡村实际,易懂好学能用。例如,可以培训农民新型农业与林果产业的种养新方法。同时更要逐步引导农民朋友们树立绿色有机生态意识,尤其是要安排农技服务人员科学测量土壤,实现水肥药的精准施用。这一点对于解决赣南严重的隐性面源污染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因此要特别重视对农产品的现代营销观念的树立。在培训过程中,要尽可能通过入村培训、现场指导等村民朋友喜爱的方式,提升培训实效。

3.2 切实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农民”向“市民”转变

中青年农民工长期外出务工导致的留守儿童问题、家庭不和谐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终还是要通过缩小城乡二元化鸿沟来实现,如果家乡附近有较好的就业机会和不错的收入待遇,大部分的农民工其实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外出奔波。而城镇化是解决城乡二元差距的有效途径,通过小城镇化路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引导农民在小城镇落户安居,并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才能真正做到“人的城镇化”。当前城镇化的过程之所以被人诟病,主要是过分强调“户籍城镇化”,即重视的是城镇化的比例,而对于搬迁入户的农民能否留得住、留得长等问题考虑不周全。这直接导致许多农民虽然在城镇买了房子,但由于城镇周边不能提供适宜的就业机会,不得不远走他乡。这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更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

赣南特色城镇化建设。城镇化过程必须结合当地特色,以实现“人的城镇化”。赣南资源极为丰富,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交融较好,因此在不同县区城镇化道路上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推进特色城镇化。例如,部分有着林果产业优势的县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可以考虑建设油茶之乡、脐橙镇、甜柚县等具有特色的城镇,以此为依托逐步推进产业链建设,依靠内生动力实现未来的健康永续发展。还有部分县区有着丰富的稀土钨矿资源,那么也可以打造一些稀土城镇、钨矿城镇等。总而言之,赣南的城镇化之路不应一味地求快,而应在结合当地特色的基础上注意激发其内生动力,實现内在的良性发展。这就要求政府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咬定青山不放松,创造出赣南奇迹。只有这样,依托不同县区的特色产业城镇化,才能真正为本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才能真正解决周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实现离土不离乡。

3.3 优化产业结构,助推赣南林果业产业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赣南林果业产业链。通过拓宽林果产业链,可以快速提升其附加值。要特别注意引入一些现代农业企业,打造现代农业龙头骨干标杆,实现赣南林果产业由传统的粗放种养向初中级甚至深精加工方向转型升级。通过构建以全产业链为导向,重点发展林果全产业链方式。如以油茶(脐橙、甜柚)种植—初加工—深加工—电商销售为代表的果业产业链布局,以做大做强南康家具产业链为代表的林业全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全产业链可以吸纳巨量的就业人口,仅南康区家具产业集群就有30万以上从业人员。这样,不仅解决了附加值低的问题,更能解决剩余农民工就业转移问题。

构建“互联网+农业”,拓展赣南林果绿色电商新模式。传统的赣南林果业是粗放的零售模式,许多果农依托的是中介或果贩进行农产品的销售。等、靠思想浓重,销售手段与渠道单一。因此必须要与时俱进,依托现有的“互联网+绿色电子商务”模式对传统模式进行革新,以赣南独特的林果产业为品牌,主动与淘宝、京东、1号店等生鲜网上平台深度合作,同时强化与现代快递物流企业的协同,实现林果种植—物流快递—网上销售一条龙,从而最大限度减化中间环节成本,提升林果产业利润。此外,还应力举未来赣南“物联网+农业”旗帜,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随着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日益关注,未来高端农产品必将成为绿色有机者天下。因此要逐步让赣南群众认清未来发展形势,引导他们创建赣南特色有机农产品品牌。要充分抓住刚刚兴起的物联网大潮流,利用“物联网+农业”构建可全程追溯的有机绿色产品体系,通过物联网让全国人民都能实时查看赣南特色种养业,为塑造赣南高端农产品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统计局.2015江西省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 赣州市统计局.赣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gztj.gov.cn/article.html?id=11884,2016-03-25.

[3] 江西日报.从低档次迈向“高大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12/02/c_128488697.htm,2015-12-02.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赣南公共服务就业
赣南老区展新貌剪影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国画作品《四季》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