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砂“禅琴壶”的造型及陶刻艺术特征

2018-05-14 12:07陈宏林
江苏陶瓷 2018年1期
关键词:造型紫砂

陈宏林

摘 要 紫砂“禅琴壶”是根据六方器的造型创作而来,形体明快挺秀,具有阳刚之气。壶器的棱角清晰,将方器的几何之美塑造得十分漂亮,也满足方器对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的规则要求。

关键词 紫砂;禅琴壶;造型;陶刻艺术

陶刻艺术集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学、绘画、篆刻、书法于一体,陶艺人运用刻绘工具在紫砂壶泥坯上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然后进窑将泥坯烧制成型。陶艺人将陶刻艺术运用到历史悠久、艺术造型精致独特的紫砂壶上,为紫砂壶带来艺术审美与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使得紫砂壶升值空间潜力巨大。如今,紫砂壶作为兼具实用、收藏、把玩、观赏于一身的艺术珍品,投资收藏更是风行,而收藏者对陶刻的紫砂壶更是趋之若鹜。所以陶刻的技法、文化内涵的深度,以及人们对诗词书画的审美等方面,都会对紫砂壶的价值产生巨大的影响。现以这款紫砂“禅琴壶”(见图1)为例,谈谈壶器的造型及陶刻的艺术特征。

1 紫砂“禅琴壶”的造型

紫砂“禅琴壶”为六方形,壶身、壶流、壶盖、壶钮、壶底、壶颈都是呈六方,曲折合宜尺度;六方壶流三弯向上,挺秀美丽;壶把四方,连接流畅;壶盖大而平,壶钮六方状似珠圆,钮脚六方干净利落。紫砂“禅琴壶”虽是六方壶,但肩颈处以弧线处理,线条明确流畅,充分运用点、线、面的变化,起承转合交待清楚,整体结构合理。

2 紫砂“禅琴壶”的陶刻艺术特征

苏东坡在《赤壁赋》中说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大自然是我们艺术创作题材和灵感无穷无尽的宝库。喜欢陶刻的人都是热爱大自然的,与大自然相通的人谙熟鸟语花香,山川河流、春华秋实,常常以陶刻之刀挥洒自如地将大自然活灵活现地铺陈在每一把紫砂壶上。返璞归真却又不落窠臼是这款紫砂“禅琴壶”的鲜明特征,初次接触此壶的人,会不知不觉地被壶腹陶刻的人物及其自然景色所慑服,只见陶刻的画面是一位在树荫下弹琴的闲人,他坦胸露乳,足见其人随意洒脱,不受世俗的规矩所束缚,也说明了他追求心灵的自由。而他手尖触及的琴弦仿佛丝丝动人,并与周围的树荫环境和谐、统一。这件紫砂壶作品将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融入了其中,展现出自然的艺术之美:树木是那样葱郁挺拔,天空是那樣空旷,而琴声悦耳飘渺。紫砂“禅琴壶”的点和线、物象和意象,壶面和壶体有机地融为一体了。

3 紫砂“禅琴壶”的禅意

紫砂“禅琴壶”的壶腹所刻绘的画面简洁而寓意内敛,蕴含着“自由自在”的禅意。佛教西来,立地生根,在皇家、贵族和民间普度众生。生死之间、山水之间,产生了一种名叫禅宗的全新生命体验。禅宗追溯或虚构了一个开端: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佛祖“教外别传”,既开了后世各种见人大一级的小组和工作组之先河,也把“观自在”回到“本来面目”的追求,发展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地步。但是禅意并无东西,胡兰成有本书叫《禅是一枝花》,不该说的都说了,因为凡是说禅就非禅;该说的他没说,他说禅是一枝花,没说是一枝什么花?禅是一枝不结果实的智慧之花。不结果实,就是一种两手空空、心中空空的状态。因为结了果实就会掉,就会烂,而且你还可能不喜欢。所以禅就是不多不少,并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多了过犹不及,少了功亏一篑。也即《心经》所言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紫砂“禅琴壶”的刻绘体现的境界是:“禅意诗心烟雨梦,山水之间最自在。”

4 结 语

紫砂壶的文化价值潜力无穷,更与自身的艺术审美、文化内涵、领悟修养所融合。紫砂“禅琴壶”的神韵盎然,艺术气质彰显,壶器的陶刻部分出彩,但不喧宾夺主,对于壶的整体创作毫不含糊。又因紫砂“禅琴壶”的陶刻装饰蕴含禅意,所以此壶更显其独特性,值得珍藏。

参 考 文 献

[1]吴志平.紫砂陶艺风格的传承和创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3):91.

[2]许息根.宜兴紫砂茶壶的文化艺术价值[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5(3):98.

猜你喜欢
造型紫砂
浅析紫砂“将军壶”的形韵气质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基于内外流场仿真分析对整车性能研究和优化
北魏佛教石窟雕塑造型与装饰风格的分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紫砂文化与文化紫砂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