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人器物观影响下的紫砂壶当代性设计思考

2018-05-14 12:07赵一军
江苏陶瓷 2018年1期
关键词:设计创新紫砂壶

赵一军

摘 要 本文从明代社会背景、历史人文着手,通过明代文人器物观的阐释,探索紫砂壶情以物兴的审美标准,并从尚小为贵与返璞归真、美学品质与侘寂之意、鉴赏学识与设计创新等方面,对紫砂壶传承与创新设计提出个人见解,期望对紫砂壶设计研究与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明代文人;器物观;紫砂壶;设计创新

中国的造物历史源远流长,对器物的喜爱延续了整个历史。明代,随着文人向社会各个阶层角色的转变和渗透,造物艺术已达到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时期,且基本上具备了近代特色的主要特征,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先进的设计思想,得到了士绅阶级的普遍认同。而该时期,瓷器生产已趋于历史的高峰,日常使用的瓶瓶罐罐、杯杯盘盘上布满了各种彩绘。而就在这方兴未艾的彩瓷包围中,宋元时期“斗茶”之风渐趋没落,明太祖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废团茶、饼茶,兴散茶,推广泡茶法这一诏令,带着泥土本色的紫砂陶器受茶文化、陶文化的影响,以及明代文人雅士的广泛参与和助推下,一跃登上了实用工艺美术的殿堂。因此笔者认为对这一造物思想的研究,将为当代紫砂壶设计创新提供全新的灵感,为当代紫砂壶设计创新带来新的气象。

1 尚小为贵与返璞归真

王世贞笔记中记载道:“今吾吴中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银……皆比常价再倍。而其人至有与缙绅坐着。”明确记载了文人阶层与工匠大师的密切接触,甚至文人本身就参与紫砂壶制造的过程。明代散文家、收藏家、鉴赏家张岱对紫砂壶情有独钟;明代学者许次纾偏爱紫砂;明天启壬戌年(1622年)进士,官湖州司班冯可宾尚“壶以小为贵”。而真正受文人影响并明确有文人参与的紫砂壶制作,首推明代紫砂巨匠时大彬。清吴骞在《阳羡名陶录》中记载:“时大彬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瑯琊、太原诸公,诸公品茶试茶之论,乃做小壶”。

紫砂壶由大至小的改革,受到文人思想的影响,符合了明代文人“自适”、“尊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自适”的生活理念追求个体精神的愉悦和身体的享受,体现在物质生活上即是以适用为主的器物观;“尊生”观念要求文人尊重自己的欲望,重视世俗生活的精神慰藉和身体养护,把自身的物质需求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当代紫砂壶的设计创新,在日常普遍实用的基础上,应尽量满足现代人返璞归真、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心理需求及生活理念,只有讲求理性的文化品格与传统,才能创造紫砂壶独具一格的文人样式,使紫砂壶呈现出与西方造物大异其趣的历史走向。

2 美学品质与侘寂之境

明代文人思想器物观多为追求“美学品质”而非“巧技”。文震亨在评价一种精巧连盖滚螭白玉印池说:“虽工致绝伦,然不入品。” 可见器物已不再仅仅是礼乐文化的载体或是道德情操的隐喻,更是服务于个体生活的审美依据和物质消费。对于明代文人来说,仅“寓意于物”显然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唯有“借怡于物”才能达到“内畅其性灵”的人生境界。而紫砂壶的出现,正是迎合了唐宋以来以品茶、斗茶之华丽精美饮茶风向自然纯朴转变,所饮之茶也由煎煮向冲泡方式转变的阶程,遂明代起,“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

文人追求闲适、平静、荒寒简远及侘寂之意境,而紫砂壶造型质朴、内敛含蓄、敦厚亲和的形态符合其追求,传达出了宁静、安逸、空寂之意韵,可谓不务妍媚而朴雅坚致。在当代紫砂壶设计中,设计者仍要守护创作的初心,多从外界感受文化情境,体味极为精致和古典的江南审美,注重生活情趣,领会侘寂之美,如庄子《天下论》所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做到“心手合一”,“心物一元”(身心一体,心物合一),让人与物、道与器产生互动,使得每一件作品在欣賞之时,不单只是在视网膜中的呈现,而是将作品与心灵结合,不自限于技巧的追逐,心存形而上的“品”,做好形而下的“匠气”。

3 鉴赏文化与设计创新

宋代理学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格物态度,使得明初文人也能在器物的考证、诠释、品定、辨伪和鉴赏中即物穷理,以达到通晓道理和获取知识的研究目的,因此大量鉴赏类题材的书籍,不仅记载了诸多高雅品位的文人陈设,更有大量文字关于真伪迹的鉴别,这一类书籍一直流行。明代中晚期,对器物的品鉴活动成为一种风雅的文人生活,观物、用物、论物、玩物逐渐成为文人实现其审美追求和娱乐生活的文化方式。直至明末,出现了丛书《说郛》,赏鉴者大多为明代有学识者,多为有“目力”也有“心力”者,博学广识,人品高贵。鉴赏者不仅通晓历史文学、书法篆刻、工艺材质,对美学也有极为深厚的见解。

紫砂壶的设计创新方式与设计者的鉴赏能力有相当的关联性。一件好的紫砂器皿,安全性和功能性是它的根本,形制、色调是它的风采,而设计创新将赋予它新的生命。当代紫砂壶设计者必须具有极高的综合鉴别能力,在长期的实践及文化积累中,对紫砂壶的形式、色泽、质地及其文化内涵构成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不被赝品所蒙蔽,并伴随着日常的生活,详加了解各类壶型的历史背景、风格特色、作者习性等,做到“物质与精神并重,应用与鉴赏兼精,实惠却又独多风雅的追新逐奇,取精容宏”,使自身的鉴赏能力不断精细敏感并用之于自身创造。

紫砂壶作为明代茶具兴起之物,承载的不仅仅是普通工匠的制造技艺,更多的是明代文人士绅、弃官山人对社会等级下物质生活的“寄情”。研究紫砂壶设计创新方式不能简单从各历史时期紫砂壶器型成因及衍变入手,需从当时历史社会背景、制作者身份、消费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从而提出中西文化情境下的紫砂产品设计新思路。

参 考 文 献

[1]紫檀.中国紫砂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

[2]宋建文.紫砂壶古玩收藏投资解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古月.紫砂壶图谱[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设计创新紫砂壶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乐在紫砂壶
挂在树上的茶壶
泡壶
方城黄石砚石工艺品产业升级途径探讨
研究多感官体验设计理念融入书籍中的积极影响
江西民间竹器物审美形态研究
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设计创新初探
创客教育
购买紫砂壶4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