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幻觉的研究分析

2018-05-14 13:50羊赛花
好日子(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通货膨胀物价

羊赛花

摘 要:货币幻觉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经济高涨时期,不断上涨的价格刺激了投资需求,所以许多人对货币及其名义数量的真实价格缺乏透彻的认识,但要避免货币幻觉,必须要搜集到足够的相关信息,为了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货币幻觉,本文介绍了货币幻觉的含义,并用了一些数据分析了货币幻觉的表现,发现了货币幻觉带来的一些问题,也从正面肯定货币幻觉的作用,对走出货币幻觉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货币幻觉;通货膨胀;物价

一、货币幻觉的含义

货币幻觉是指经济交易活动中,人们因倾向于以货币的名义价值而非实际价值思考而对其消费和投资行为造成影响的一种认知偏差。大量研究表明,货币幻觉普遍存在于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组织管理以及捐赠等领域中。通常在货币幻觉下,人们会产生一种奇特的认知模式:如果自己的工资增长了,人们不会觉得这是物价上升的结果,而会觉得是自己工作努力获得认可的结果。所以,涨工资,每个人都很开心。反过来,如果物价持续下跌10年,跌幅达到20%,然后人们的工资也下降20%,每个人都会非常不高兴。他们不会去比较物价的因素,而只关心眼前、当下的货币标价,这就是货币幻觉。

二、货币幻觉的表现

货币幻觉在人们的周围不时发生,大家都感觉到物价在上涨,工资也在涨,但是今天的一百元抵不上几年前的一百元,可是到底差多少呢?人们常常未能认真地考虑,这就会发生“货币幻觉”。货币幻觉它一般是指“不能正确地觉察出货币购买力增大或缩小”,这样一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不仅仅普通老百姓在日常选择中会产生“货币幻觉”,政府政策法规中这种现象也同樣会产生。

比如,2016年中国的GDP达到74.4万亿元,与1993年的3.55万亿相比,简单比较,我们知道这23年的经济规模正好增长20倍。但是,有多少人会用这段时间的物价涨幅去扣减增速呢——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78年的物价指数为100的话,到1993年则达到273.1,2016年为627.5。这意味着1993-2016年期间的物价上涨幅度是1.3倍。如果要将物价的因素剔除掉,则经济实际增长只有8.1倍。可是20倍的经济增速更能反映经济成长水平,还是8.1倍才是真实的呢?仔细想一想,所谓的物价扣减因素,只存在于书面统计和分析中。人们通常只关注名义价格,而不是实际价格或价格与他们的收入之比。说到任何商品,我们报出的价格、关心的价格,永远只是当前标签下的价格,没有人会用同比环比的数据去扣减一下再来决定这个价格是贵还是便宜。此外,大多数人只关心自己熟悉的商品(比如有的人关心鸡蛋,有的人关心大米,有的人关心手机,有的人关心汽车等等)的价格,并且对这些价格非常熟悉。尽管世界上有无数商品、无数价格,人们却仍习惯于就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做出反应,所以价格幻觉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货币幻觉带来的问题

货币幻觉引发了一系列金融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通胀导致实际购买力下降时,收入的名义增长被误解为购买力的实际增长。实际上,货币幻觉一直被视为小幅通胀(每年 1%-2%)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至少在企业盈利增长方面是如此。小幅通胀可使雇主小幅上调名义工资,而无需增加实际支出。因此,由于无法准确计算通胀影响,因此许多获得加薪的人士都误以为他们的财富实现了增长。

在通胀上升时期,收入和物价往往会成正比。历史上,我们已经看到过工资和物价呈螺旋上升态势,即两者带动彼此共同上升。在通货紧缩时期,理论上这个过程也会反过来,即工资和物价呈螺旋下降,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原因在于,受货币幻觉等原因的影响,劳动者不愿意接受名义工资下降的现实,因此工资具有向下刚性,即使物价下降,工人的收入也不会减少。在此情况下,失业往往会成为刚性工资的结果,因为公司最终会通过裁员应对价格(及利润)下降的状况。

在投资方面,投资者面临的障碍是了解投入资金的真实回报。如果通胀率为 3%,投资回报为 5%,那么实际回报率则为 2%。由于通胀可以像税收一样随着时间流逝而削弱购买力,因此应对或对冲通胀的最佳方法是投资可提供高于通胀的实际回报的资产。

在利率创下历史新低的背景下,将资金放在银行储蓄账户或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也许无法产生足以抵消温和通胀的回报。尽管如此,有证据显示投资者更反感名义风险而非实际风险。可参考在大多数经济和股市低迷时期出现的“避险”热潮。尽管股价可能已经大幅探底,但投资者会在放弃股票的同时大举涌入国债等安全资产,但这些资产的回报率却无法抵消通胀影响。虽然持有现金以避开市场波动的想法可能在情感上极具吸引力(在名义价值方面这似乎是一种安全交易),但这种保守策略却要承担购买力下降的风险。

在当前利率创下历史新低的背景下,假设我们并未进入彻底通缩期,部分分析师认为目前持有现金以及投资国债面临着实际回报为负值的风险。这促使许多投资者提高风险水平,在高收益债券、房地产及股市中寻求实际回报。投资周期为五年或以上的投资者无疑应考虑将盈余资金转移到实际回报有望超过通胀的资产中。股票具备诱人的抗通胀特性,因为许多公司能够将物价的上涨转嫁给消费者,以保护其利润和股息。所以有句话说 “你所付出的只是价钱,你所得到的才是价值”。

四、货币幻觉的作用

目前的宏观政策有意识地保持货币幻觉,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同时,投资趋热,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资料价格最先上涨。一般地,货币政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产出效应,另一是价格效应。如果扩张性货币政策是以通货膨胀来换取产出增长,我们说这种政策有着暂时的“货币幻觉”。货币幻觉一旦消失,就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

现实中也有两个参照系,一是1993年下半年的“软着陆”,主要是限制货币供应,效果是显著的,但也造成“惜贷”现象,导致了更加严重的通货紧缩局面;

二是1986年的通货膨胀,等到物价已经上来,市场预期已经形成,货币政策也就只能跟着通货膨胀走,最后靠“套期保值”缓解了储户的恐慌心理。

五、走出货币幻觉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在寻求出路前,我们不妨来回顾下过去十年里棉花、蚕茧、商品销售等一轮又一轮的大战,尽管那最初的震荡令人难忘,但市场机制也正是那个时候呱呱坠地的。从眼下激烈的资金争夺战中,我们不难分辨出金融改革的强劲节拍。

近年来,金融改革的蹒跚步履已日渐变得矫健,其目标指向是资金商品化、利率市场化,作为生产要素的资金只有成为商品时才能实现合理供给,产生最大的滚动效应。

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显得刻不容缓,完善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完善对持有各类牌照金融机构的分类监管机制。探索建立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管机制,对企业跨境收支进行全面监测评价,实施分类管理。强化外汇风险防控,实施主体监管,建立合规评价体系,以大数据为依托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做好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工作,防范非法资金跨境、跨区流动。

(二)实现利率市场化

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是资金价格从政府部门规定走向市场主体决定、从政府管制为主迈向市场形成为主的过程,是政府部门对资金价格从直接干预转变为间接调控的过程,是市场主体对资金从被动接受并执行到主动决策并调整的过程。

实现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宏观经济方面失衡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使得微观经济中不同投资项目的风险与资本成本想匹配,鼓励创新行业的发展。金融是国之重器,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货币政策更是重中之重,健全货币政策可以加大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保持币值稳定,不受到恶意汇率冲击,维稳我国的金融体系,沿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轨道逐步深化。健全的货币政策将相继落地,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三)了解名义汇率与有效汇率的区别

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在升值,但对“一揽子货币”来说,美元对欧元、日元的大幅贬值,使人民币有效汇率可能是轻微贬值。而就另一个口径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测算显示,去除通货膨胀因素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2006年7月,比去年同期贬值1.6%。如此种种在本币升值中的“货币幻觉”,伴随某种“非理性升值”,可能会使政策效果被扭曲,并降低本币升值对一国经济和社会福利所带来的利好程度,所以要加强人们关于名义汇率与有效汇率的概念认识,以便更好地觉察到货币幻觉的存在,并能够自行分析。

(四)人们应该走出这种货币发行体制

总的看来,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体制下,会不断制造出“货币幻觉“。虽然要谨防“货币幻觉”,有效管理自己的货币资产和实物资产。但是,在这种体制下,老百姓对“货币幻觉”防不胜防。似乎再防也不怎么顶用。唯一的出路是走出这种货币发行体制。备选的体制可能是金本位,自由银行体制即私人货币竞争体制,或者一种纳入比特币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的、更为广义的私人货币竞争体制。这些体制均能有效避免“貨币幻觉”,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讨论。

六、小结

我们不应该对商品或劳务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每笔收入都可以用纯粹的货币额来表示,也可以用当前通货膨胀率把它折算成实际价值,这将得到一个实际收入,它更准确地指示出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但是患有货币幻觉毛病的人,常常只注意到货币数量上的变化,却不会注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的变化。因此,虽然货币幻觉已经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只要我们对它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够着眼于自己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变化,就能从容的走出货币幻觉。

参考文献

[1]通货膨胀与中国股票价格波动——基于货币幻觉假说的解释[J].刘仁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06)

[2]通货膨胀幻觉与中国股市估值[J].刘仁和,陈柳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3]当前经济偏热的原因与宏观政策的“货币幻觉”[J].桁林.社会科学研究. 2004(05)

[4]货币幻觉的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J]. 黄宝珍,徐富明,王岚,文桂婵,于会会. 心理科学进展. 2010(11)

[5]验证货币幻觉假设的研究述评[J].刘仁和,陈英楠,程昆. 经济学家. 2009(08)

[6]破解“货币幻觉”[N]. 刘巍,程东升,李振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01-29(029)

[7]经济增长中的“虚幻货币”[J].甘耘.经济研究. 1990(08)

[8]货币幻觉与我国城市住宅估值[J].刘仁和,陈英楠,程昆. 财贸经济. 2009(02)

猜你喜欢
通货膨胀物价
对通货膨胀的几点反思
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长期并存现象的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对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经济计量性检验
鸟人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