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中的音组及其多种组合方式

2018-05-14 08:59岳技博
北方音乐 2018年4期

【摘要】十二音序列可以根据其内部的结构特点,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音组,这些音组称为序列中的音组。本文以施尼特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首先对其序列的原型进行分析,并划分音组;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对音组的多种组合方式进行阐述;最后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分析能够在创作中得到帮助。

【关键词】序列中;音组;纵向叠置;横向交错;多声部结合

【中图分类号】J647.21 【文献标识码】A

将十二个半音按照不同顺序可以排列多种不同的序列,根据这些序列的结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旋律序列、调性序列、无调性序列、对称序列、五声性序列和组合性序列等几种类型。通常一个序列包含了多种特征,可能既属于旋律序列,又属于对称序列,也属于组合性序列。

在一个十二音的序列中,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音组,这些音组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值得一提的是,序列中的音组与组合性序列不同。“十二音序列中有一种常见而独特的结构叫‘組合型序列,由相关联的两个六音组,或三个四音组,或四个三音组组合而构成的。将第一组视为原型,则其他组为其不同的变形(R、I、RI)。”①与之不同的序列中的音组结构可以是5+7、4+3+5、3+3+3+3等等,这些音组的音的数目不一定是相等的,而且每个音组的关系也可以不同,这些音组类似于“序列中的动机”②,并且每个音组都是重要的“动机”。

下面以施尼特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对其序列原型进行分析,并将该序列划分成不同的音组。

乐曲开始在小提琴声部单独呈现出该乐曲的原始序列(O),如图1:

该序列为一个对称序列,将前六个音作为原型的话,后6个音为其倒影逆行,正因为整个序列如此的结构特征,因此,此序列有以下两个特点:倒影既是逆行的移位;倒影逆行既原型移位。换句话说,该序列变形只有原型和逆行的十一次移位,而移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变形,所以该序列只有逆行一种变形。作曲家自然是对自己的序列了然于心,所以该乐曲中序列的每次出现都是以原型的形式出现,直至最后在钢琴声部以逆行的形式出现。

在该序列中,前六个音又可以划分为两个音组,后六个音也可划分为两个音组。如图2:

在这四个音组中a音组与d音组结构相同:小三度加小三度;b音组与c音组结构相同:在纵向叠置时为小二度加小三度。将其分为四个音组主要依据是在钢琴声部m6-m7③。

乐曲m1-m5中,序列在小提琴声部以横向方式呈现,在m6-7中,序列在钢琴声部以纵向叠置分组呈现。这四个不同的音组在音乐的发展中有着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一、纵向叠置

纵向叠置,一是指单个音组在无序的状态下纵向叠置起来;二是指音组与音组之间相互结合在无序状态下纵向叠置起来。

单个音组纵向叠置。在乐曲m6-m10中,钢琴声部多以单个音组在无序状态下叠置起来,也有单个音组分布在小提琴声部和钢琴声部的叠置。在乐曲m38-40中,单个音组的纵向结合,也有单个不完全音组的纵向结合。

在乐曲m15-m18中,钢琴声部为a+b音组的叠置;m19-m21中,钢琴声部为c+d音组的叠置。在以下的纵向叠置中有a+c、a+d和b+d组合不同的组合。

从一个音组的横向进行,到纵向结合,再到两个音组的音组的纵向结合,而后到三个音组、四个音组的纵向结合,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乐曲中也所有体现。尤其是在乐曲m27-m28中音块的出现,形成了全曲的高点。

纵向的叠置导致了序列的无序,使乐曲获得了更多的顺序的自由,因此纵向的结合不仅把握了主题核心,而且使乐曲的音响更加丰富。

二、横向交错

横向的交错,指在音组与音组之间横向进行时打破了原始序列的先后顺序。

如乐曲m22-m27中的小提琴声部中,a+d音组、b+c音组等。这些音组从横向上看依然是一条完整的序列,若从纵向的上看,当小提琴声部为a+d的组合时,钢琴声部为b+c的组合;当小提琴声部为b+c的结合时,钢琴声部为a+d的组合。单从音高上来看,这样在声部上形成了一种“复对位”的形式。

在横向上的交错,使原始序列更加无序,甚至形成了新的序列。这种无序并不是作曲家的突发奇想,而在乐曲m6-m7钢琴声部中,将两个原始序列结合,并进行了顺序的改变。“新”的序列的形成为乐曲形成了对比,前文已提到,该乐曲序列的变形只有逆行一种,所以作曲家在保证了核心音组的情况下,将多个音组再次结合形成“新”的序列,使乐曲的内容更加丰富。

三、多声部结合

多声部结合,类似于多声部织体中序列用法中的“分割法”。所谓“分割法”,就是将一个序列分割成若干个截断并分配给不同声部④。而多声部结合是指整个序列按照顺序在不同声部依次出现一个序列,而在音组的多声部结合中,可能在一个序列没有结束时,下一个序列已经开始了,并且这种结合主要是指声部之间的结合。在乐曲m8-m14小提琴声部与钢琴结合最为明显。

其中,在乐曲m12小提琴声部的拨弦(pizz.)至m14,这里是音组的结合最为自由的地方。拨弦的四个音组(Eb、D、B、Ab),由于音色的不同,使这4个音统一起来,而在这4个音中,Eb属于a音组、D和B属于b音组、Ab属于c音组,纵向上与钢琴声部的结合是自由之一,横向上的重复是自由之二。

多声部无序的结合,不仅是序列变得更加自由,而且使乐曲的声部更加丰富。这种自由避免了序列音乐写作中的理性化的弊端,也说明了当时的作曲家也在对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术做了发展。

序列作曲技法,为音乐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同时,音乐中的因素都通过计算得出的,也使音乐走向理性化的极端。20世纪50年代部分作曲家就一直在寻求另一种解放。在施尼特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遵守序列原则的情况下,已经获得了自由。仅在音高方面,他把一个序列设计成了对称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又划分出四个音组,在音乐的发展中,音组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使音乐不再是一潭死水。由此也引发我们在遵守序列的原则上,要十分灵活地运用音乐中的各要素,不仅仅是对音高。在节奏、音色、结构、力度等众多音乐元素下更应该在一定的规则下灵活的组合,也即是在音乐元素空间下的多种多维的组合。音乐元素的空间感,要求我们要从多维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注释:

①郑英烈编著《序列音乐写作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第24页.

②郑英烈编著《序列音乐写作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第27页.

③“m”,measure的缩写,如“m6”指第6小节;“m6-m7”第6到第7小节,后同。

④郑英烈编著《序列音乐写作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第45页.

作者简介:岳技博(1990—),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