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歌唱状态的相对性研究

2018-05-14 08:59宋永强宁洪梅
北方音乐 2018年8期
关键词:演唱声乐

宋永强 宁洪梅

【摘要】歌唱状态的相对性,是说咬字、发声、共鸣的产生和呼吸的相对支持有着直接的关系和相似性,需正确理解和利用 。

【关键词】声乐;演唱;歌唱状态;相对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歌唱呼吸的相对性

演唱者常见的错误呼吸方法有耸肩、吸气过小、吸得太浅、吸气声音太大等。呼吸训练的重点是教会演唱者吸气时平稳柔和,并保持腹部的扩张,以及呼气时均匀持久,从而逐步学会控制气息,正确的呼吸习惯需要长时间培养,闻花香、吹灰、吐肥皂泡、大笑、抽泣、惊讶等演唱者熟知的动作有助于对呼吸方法的体会。教师需要帮助演唱者找到呼吸支点,使呼气均匀、平稳、有效、可控。呼吸支点一般建立在中腰上腹部,教师可以先让演唱者双手叉腰找到中腰的位置,再把手放置于紧邻肚脐以下的部位以明确支点的位置。建立呼吸支点,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训练过程,逐步使演唱者的呼吸变得有意识、可控制,呼吸的基础训练主要是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等。慢吸慢呼可以采用发“丝”、吹唇即俗称的“打嘴皮”等方法进行训练,注意吸气、呼气时动作都要轻柔、平稳,防止演唱者因吸气太猛、呼气不能保持足够时间,造成身体僵硬。快吸慢呼则是要求演唱者吸气迅速,呼气缓慢、均衡,可以通过轻轻吹蜡烛的动作进行,要防止演唱者由于快速吸气造成的身体紧张。快吸快呼可以通过演唱者模仿小狗喘气的动作进行,通常演唱者在练习时气比较浅,引导演唱者运用腹部的肌肉一起参与呼吸运动,循序渐进地教会演唱者呼吸的方法,不可急于求成。

二、歌唱音准的相对性

演唱者听觉是正常的,能够准确地听辨出音的高低和时值的长短,但听觉与噪音之间的不协调,导致唱出的音高与听到的标准音(琴声、教师范唱音)不一致。針对这种情况,可以增加单音、音程、音阶的训练,使演唱者逐步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呼吸方法不正确,呼气或吸气中气流的不稳定导致音高不断漂移,甚至出现颤动的情况。很多情况下,演唱者对于视唱和歌唱中的音不准问题是知道的,但就是控制不了,如用力过大时往往会音偏高,用力过小时往往音会偏低,换气时容易走音等。针对这种情况,重点是练习呼吸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嘴型选择相应的象声词,如吗、咿、啊、咪等,分别以不同音高的音唱出来,发音要自然,力度要适度。音量要保持统一、平稳,可以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变化,也可以用缓缓吐气的方式将音“吐”出来,强调发声技巧和演唱技巧,影响了对音准的关注。这种问题常常导致情绪高涨时音偏高,情绪低落时音偏低;渐强时音偏高,渐弱时音偏低,反映出音准感不稳定的特点,音准训练与歌唱发声训练的目的性不同,训练的方法也截然不同。音准训练的过程侧重于发音的准确性,发声技巧处于次要、甚至被忽略的位置。因此,音准训练应体现渐进式特点,先做好视唱音准训练,再将表情和发声技巧逐步融合进来,将音准训练与歌唱的发声训练结合起来,最后才是歌曲演唱中的音准训练,紧张、害羞、自信心不足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音唱不准。针对这种情况应细心观察演唱者的心理,不要直接指责演唱者的听力不好或音准差,而应以积极鼓励为主,指出每次演唱中的点滴进步,使演唱者的情绪尽快稳定下来,训练的音域超出了演唱者的能力,也可能导致音高不准。音准训练和练声一样,都要考虑演唱者的嗓音条件。

三、咬字、吐字的相对性

演唱者在咬字上存在的问题通常是咬字不够积极,唇、齿、舌、牙、喉等器官不够灵活,发声母时缺乏力度,造成唱不清歌词的现象。在吐字方面,有的演唱者收字尾的时间不得当,收音太早字腹被忽略了,口形不能保持,导致声音发暗,收音太晚字尾不清,歌词往往交代不清楚。还有的演唱者把字头、字腹、字尾割裂开来,字唱得支离破碎,缺乏整体感。演唱者说话时存在的缺陷音、地方口音、呼吸方法、口腔大小、声区等也会对咬字、吐字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唱清歌词的难度。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宽疏、速度较慢的歌曲,做韵母引长发音练习,用轻声念诵歌词,或是慢速朗读歌词,以加强吐字的能力。

四、结语

歌唱状态就是歌唱 时各腔体的状态。人有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等,在歌唱过程中,它们各自状态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欢
演唱声乐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陇东民歌演唱特征探究
传统民歌中方言演唱的重要性阐释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声乐教学略见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