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组曲《西藏素描》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探析

2018-05-14 08:59杜丽蓉
北方音乐 2018年4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素描手指

【摘要】《钢琴组曲《西藏素描》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探析》是作曲家崔炳元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曾荣获“第四届全国音乐作品”二等奖,是一部具有文化标志性和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作品创作于1985年,发表于1986年《音乐创作》第二期中。这部作品是崔炳元老师在西藏采风工作期间以西藏地区的风土人情为描绘对象,借鉴西方现代音乐的作曲技法,抓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韵精髓创作完成的。组曲以简洁抒情的笔触,将西藏的民情民风栩栩如生的勾勒出来。

【关键词】钢琴组曲;《西藏素描》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作曲家生平简介及音乐风格概述

崔炳元,1958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现任陕西爱乐乐团团长,有着丰富的经历和独特的艺术才华。崔炳元作为活跃在我国严肃音乐创作一线的一位音乐创作家,作曲家,创作了大量优秀严肃的音乐作品,带领陕西省交响乐团从低潮走向繁荣,开拓市场,勇于创新,用新作品,新形式找到了新市场。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和鲜明的民族气质,专业功力扎实,艺术风格独特,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崔炳元将自己所精通的西方传统的曲式和和声结构与我国的民族音乐相结合,在结合中大量运用民族乐器和我国民族音乐特有的民族曲式与音程,创造出独特的民族音乐。其音乐作品大都气势磅礴,波澜壮阔,还将西北少数民族那种神秘特异的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二、钢琴组曲《西藏素描》的内容分析

在音乐范畴里,“素描”被用来形容音乐作品简单直接,真实而又生动,当时涌现出不少类似的音乐作品,《黄山素描》《延安生活素描》都是非常优秀的组曲音乐作品,短小精悍,简单直接,描绘的形象活灵活现真实的让人敬畏。

在《西藏素描》的三部分组曲中,关于调式和调性有很多有价值的特色和特点值得我们研究,而纵横调式调性综合也正是我们现代的中国音乐中多调性的形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纵向的调式综合体现在如下方面谱例一所示(寺院的佛事第7小节),本小节中坐着利用在C羽调式上构建和声,达到了对古刹中钟声的神韵的模仿,还在降B的徵调式上将主题旋律构建,声音仿佛是在模仿一位位得道高僧在朗诵朗朗经文,这两次构建都是归属于降E的宫调,是调式的重叠。在常见的纵向叠合的调性重叠中,最常见的是三六度的和四五度这两种,而极其罕见的时候也会出现二七度的重叠。第一篇章《牧歌与对歌》的最开始,作者将右手在C宫系统上建立,将左手在F宫系统上建立,这二者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四五度关系。在第二篇章《寺庙的佛事》第54小节的地方,将右手在降B的宫系统调上建立,左手在降D宫系统上建立,让二者之间形成了大六度的关系。也在第二篇章《寺庙与佛事》中的第62到第64小节之中,右手先是在降B的宫系统调上,而左手则是在C宫的系统调上,但是到了第64小节后,左手和右手,都向上移调,移调的幅度是一个全音,也就是说左手和右手一直叠合在了大二度的调之上。

钢琴组曲《西藏素描》是由三个部分所组成的《谐——牧歌与对歌》《雀——寺院的佛事》《卓——村民的舞蹈》。三个章节描述了西藏非常具有特色的三个场景,或者说是最有民族气息的三种文明符号-草原、寺庙、村落。对于没有去过西藏的我来说辽阔无垠的草原上满是牦牛、羚羊,藏族僧人身披红色手拿手持,村落里保有原生态的真实和美好,这就是西藏。这些我们心中西藏的特有文明符号和元素,作为西藏独有的色彩和标记被崔炳元用独特的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绘制成一副西藏的真实的素描图画,用细微的声音如草原的回响,寺庙的钟声,村落的热闹极具张力的表现了整个西藏的精神面貌,独特而又深入人心。虽然在80年代我国的钢琴音乐并不如建国之初发展的那样红火,但《西藏素描》作为那个时代钢琴作品的一个标志性作品,仍然见证了80年代的精神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这部由刚从大学毕业的崔炳元创造的钢琴组曲如同那是风华正茂的崔炳元,洋洋洒洒自然脱俗。作品不仅仅将西藏宗教文化的圣洁展现在我们耳边还将西藏那种原生态的生活状态鲜活地送进我们的脑海。

三、钢琴组曲《西藏素描》的演奏探析

(一) 音乐基调

《西藏素描》是崔炳元老师把西藏的所见所闻还有文化传统地域特点融合而作的钢琴组曲,在曲目固有的曲式和结构之上,演奏过程是对作品地诠释和再一次地创造,是弹奏者根据自己的演奏技巧和对曲目的理解相融合,贯穿曲目本身的一个表现过程。《西藏素描》这一组钢琴组曲是中国风格的钢琴曲,演奏中国风格的钢琴曲目,由于曲式以及韵味都和西方传统钢琴曲目不同,把握中国风韵味和感觉在演奏中尤为重要,这种韵味不仅需要建立在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上,还需要深刻了解所要演奏曲目内容所涉及的中国文化和人文底蕴,这样才能让作者想要传达的底蕴和内涵很好地通过演奏传达出来。

(二)技术难点

首先是曲目的情感的理解和处理,因为想要体会藏族人民对于宗教的崇拜和虔诚如果没有亲身体验或者是无神论者是很难真正去体会的,所以说要用藏族文化作为突破点,先了解藏族文化和藏族文明,深入到藏族的生活和宗教活动宗教信仰,才能够从内在了解这首曲目的情感和感情基调。左手的低音部分的保持和倚音的协调配合很难控制。在这一部分之中,低音声部也就是左手的小指部分要坚持保持,这是一种神秘而诡异的情绪,而其它手指在弹中音部的时候,倚音和旋律都要清晰而有力,在手指的控制上是很难的,要注意。本来,相对于右手,左手弹琴的力度就会较弱,而四五指又是手指中相对更弱的手指,所有想要弹得有力量需要多加练习,练习手指的独立性虽然是弹奏钢琴的基础,但是却也是这部分的重中之重。而右手部分的八度带七音和弦也要求四五手指的支撑,這种支撑对于手指的跨度和关节的开合有很高的要求。而本段中还要注意在旋律的部分,一定要突出,力度的变化不能够和伴奏部分相互混淆,要有强有弱,有对比,有情感,这是曲目表达的关键所在。

在曲目的高潮部分,很多感情的表达还有力度控制也是本章节的重点难点。这部分谱例谱面复杂,要求演奏者有很好的弹奏技巧,手指速度,以及视谱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官。可以说这个曲目的精华和高潮部分都体现在这段之中,在弹奏者快要进行到这段谱面的时候,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情绪的铺垫,作为一个崇尚宗教的民族,作为一群崇尚神灵的信徒,这时候他们的心态是虔诚而又紧张激动的,这种情绪也就是我们这支曲目高潮的中心情绪,其中出现了很多双音齐奏,还有手指手腕的转换,三连音的和弦弹奏,弹奏时要把齐奏弹得整齐划一,要把手指手腕的转换控制的准确及时,要把三连音的和弦的节奏掌握准确。第一个和弦就要准确有力的下键,然后接下来的几个和弦还要重新做一次力度上的提升,逐渐强烈,情绪逐渐高涨,营造一种紧张激烈的气氛。

四、结束语

在中国音乐发展的历程中,钢琴组曲《西藏素描》是中国钢琴发展中一部具有跨时代,地域代表性,民族标志性的优秀作品。笔者通过对钢琴组曲《西藏素描》的研究,在人文文化、音乐理论及演奏技巧上都得到了更深刻地了解和提高。钢琴组曲《西藏素描》,无论从艺术性、人文教育性、旋律性、欣赏性上,都是一部佳作。因此,它得到了我国钢琴家们亲睐。

参考文献

[1]裴娜.论中国钢琴组曲创作的发展之路[J].人民音乐, 2007(05).

[2]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张静薇.中国钢琴作品民族审美底蕴初探[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4]杨润.钢琴组曲《西藏素描》与《滇南山瑶三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5.

作者简介:杜丽蓉,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素描手指
武汉素描
素描
一根手指点点点
手指被“卡”住了
跟踪导练(一)4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凡·高的早期素描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