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有效教学反思模式的个案研究

2018-05-14 13:52李奕慧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7期
关键词:剖析重构情境

李奕慧

[摘 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以往教学活动进行回顾、识别与分析重构的过程。以撰写的88篇教学反思为立足点,剖析教学反思过程。并通过分析由“由点到面”的提升,进一步揭示教学反思对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教学反思;过程剖析;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148-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越来越受到学校以及教师的重视。而教学反思就是一线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最基本、最直接的途径,也是教师成长的核心因素。华中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的作用在于,教师通过识别以及分析等思维过程,对教学进行重新剖析而得到专业成长。笔者参与了广州市“十一五”科学规划课题——“教学反思对有效教学促进作用的个案研究”的探索,几乎每课都坚持撰写教学反思。从2010年9月到2014年3月,共撰写教学反思88篇。本文立足这88篇反思,尝试剖析反思的过程,进而揭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反思的构建

综观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一般教学反思的框架可以概括为三个环节:课堂回顾—分析问题—剖析重构。

(一)课堂回顾

课堂回顾就是教师自述具体的教学活动,使教师再次经历课堂的体验,从而对已经发生的教学环节以及学生反馈有进一步的理解。为了及时、准确地识别问题,要养成课堂回顾的习惯。

(二)分析问题

教师在课堂回顾中发现问题后,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三)剖析重构

教师在经过检查教学行为、效果及分析问题之后,就会有改变教学方法的想法,并及时在教学反思中尝试重构。可以说,剖析重构是尝试改进的关键。在剖析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我提问帮助对问题的理解;在重构过程中,教师又开始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三、反思过程的剖析

以上述教学反思的框架为依据,分析笔者从2010年—2014年撰写的88篇教学反思后发现,4年的反思过程,在本质上呈现由“由点到面”的提升。所谓“点”,即仅仅描述某个教学问题。所谓“面”即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探究问题所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然后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一)2010年—2012年共撰写教学反思31篇,大多数为“点”式的反思

1.课堂回顾:概括性描述较多

在31篇反思中,有6篇没有描述情境,开篇就直接分析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这种缺乏对实践情境描述的反思,问题本身并不清晰。其余25篇尽管有描述课堂情境,但都像“记流水账”,如“今天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讲到意象这个知识点,学生一脸茫然”等。这样的反思,对改进教学的作用非常有限。

2.分析问题:能针对教学情境提出困惑

在31篇反思中,基本都能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发觉自己走进‘灌得越多越有效的误区。”“课堂上会不会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装到学生大脑的内容少”……虽然提出了问题,却没有深入地剖析,也没有明确教学问题出在哪里,更没有提出有效的改进手段。

3.剖析重构:缺乏深层次的探究

在31篇反思中,很多都是困顿其中,不求甚解。教学反思暴露的问题不胜枚举,问题虽然意识到了,但由于缺少深度挖掘,分析重构所占的篇幅很少。有的反思虽然加上自己的评价,但多为正向的附和性评价,少有批判性的思维。这样的反思没有太大的价值,对教师的成长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2013年—2014年共撰写教学反思57篇,逐渐开始关注“面”的反思

1.课堂回顾:着重过程性描述

在描述教学情景的环节上,后两年的教学反思和前两年的教学反思没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总体而言,描述得更为细致。例如,我在《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中的反思——关于第六自然段的讨论。

我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要你把这段文字用图画表现出来,你会怎么画呢?”

“素描吧。”一个学生低声回答。

“请你谈谈原因,”我趁热打铁地继续发问。

“因为素描画线条清晰,可以勾勒出山和树等景物。”学生回答的声音逐渐响亮。其他学生不约而同地拍手称赞。

上述的反思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细致具体的描述,这样才能明确教学问题出在哪里,以及如何更好地界定它。课堂回顾的环节既是对教学设计、学生反馈等信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教师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识别问题的过程。

2.分析问题:能联系“问题”出现的前因后果谈

在后两年的反思中,有些“问题”被多次提出,从而引发笔者的关注并持续思考。比如针对自己在前段时间的教学反思中反复提到的“学生上课积极性不能持久”的问题,笔者就专门进行了“立案”。如《电脑神童盖茨》的教学反思片段——

“本单元学习人物传记,学生一看书就有疲态。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展示了大量‘微软王国的图片,学生津津有味。但这样又产生新问题,课文的内容怎么学。我有些迷茫。以后应考虑所创设的情境是否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识别问题是教师对教学情境有较为具體、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使教师以探究者的身份主动改进教学。

3.剖析重构:探寻改进方法,尝试重构课堂

对问题进行“立案”后,我会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尝试重构课堂。除了利用自我提问帮助对问题理解外,我还通过合作的方式,如利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机会,借鉴同事的一些做法,或通过查阅资料,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得到解决问题进行重构的一些途径。如《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片段:

“与同科组的陈丽萍老师交流有关《春江花月夜》背诵的教学问题,她提出了余文森教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和同事进行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在同事的合作帮助中能激发更多的教学思路,对课堂有效教学进行重构。”

上述的反思是一个系统的探究过程,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描述问题所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然后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

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呢?教育家汤姆普森把教师的改变分为三个层面:教学材料和活动的改变,教师实践行为的改变,教师价值、信念和情感的改变。前两个层面是浅层改变,最后一个层面是深层改变。据此,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在于教学反思的过程首先是对各种课堂情境进行回顾,涉及的是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等浅层面的内容,教师再进一步对这些教学问题持续观察后,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搜寻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決问题的方案,这种过程有助于教师的价值、教学理念和情感的深层次改变。

纵观笔者四年来撰写的教学反思,前期反思往往只是起源于对教学困惑和课堂现象的一般性感知。接着再对教学情境进行表层上的描述、概括与总结,即是否完成教学目标、出现了哪些困惑、哪些环节教学效果不理想等。我获得了“知其然”的知识,但还不能获得“知其所以然”的知识。后期的教学反思,以明确的问题为出发点,不仅分析教学行为,而且能找寻行为背后的原因并能根据原因重构课堂,有效地运用于实践中。尽管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教师会积累大量的教学经验,但是经验并不意味着成长。因为不加反思的经验有时候不仅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反而会成为固化教师思维的包袱。只有通过有意识地记录、思考甚至怀疑自己得来的经验,才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且还需要把这种经验用于自己的教学改进上。从上述教学反思的过程可以看出,笔者四年来在专业上扎扎实实地成长,从一名年轻的教师逐渐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所上的课也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其中,教学课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杰出校友访谈》获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课例比赛一等奖,并在全市推广。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践行“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推进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早日实现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的专业教师。

参考文献:

[1]赵明仁,黄显华.从教学反思的过程看教师专业成长:基于新课程实施中4位老师的个案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4):37-42.

[2]曹庆珠.反思“教学反思”:一个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之路[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9):7.

[3]黄丽娴.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中日记式教学反思的效用与原则[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8):24-26.

[4]严月华.从一道考题看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2014(6).

[5]张明辉.论反思性教学模式下中学语文教师的应对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8):56-57.

[6]薛淑民,严国禄.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途径[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6(2).

[7]张忠华,李婷婷.论大学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与发展策略:基于实证的结论与逻辑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4):51-55.

猜你喜欢
剖析重构情境
长城叙事的重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创作剖析
“角”的常见错解剖析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