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疫苗,打得值不值得?

2018-05-14 12:54何申申
健康人生 2018年2期
关键词:细胞学危型宫颈癌

何申申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长期以来,人们都不知道病因是什么,当然也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德国科学家楚尔·豪森第一次将HPV感染和宫颈癌之间的特殊关系昭告天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了解病因后,宫颈癌的早期筛查项目就增加了一项HPV DNA的检查,这是通过基因及时检查是否已经感染HPV。

2006年,预防性宫颈癌疫苗在美国上市,HPV疫苗的诞生,为全球众多女性带来了福音。相关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世界已有160个国家使用疫苗,现在,除了2价疫苗,4价疫苗也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建议适龄女性都在内地接种4价疫苗;当然,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去香港等地接种9价疫苗。

三级预防,一级疫苗预防

有妇科专家提出:任何疾病都有三级预防,也相当于三重防线,宫颈癌的预防也不例外。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三级预防中最重要的环节,它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它指的是通过减少个体接触致癌因素或增加个体的抵抗力来预防癌症起病。比如,熏肉制品可以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那么不吃或少吃熏肉制品就属于针对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HPV疫苗就是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措施。HPV疫苗是全球第一个肿瘤疫苗,是人类首次尝试通过疫苗预防一种癌症。

HPV疫苗目前确实有局限性。引起宫颈癌的高危型HPV亚型有十余种,而9价疫苗也仅仅包含7种亚型的高危病毒。所以目前接种HPV疫苗后,依然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的筛查。要做宫颈细胞学检查,了解是否有病变细胞产生;也要做HPV的基因检查,了解是否有HPV感染。

尽管存在上述局限,2价、4价疫苗仍然可以预防70%的宫颈癌,而9价疫苗则可以预防90%的宫颈癌。因为这些疫苗都可以预防导致70%宫颈癌的16、18型HPV病毒的感染。现在接种HPV疫苗的年轻女性,20年后,宫颈癌的发病率将大幅度下降。

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作用

二级预防是在疾病的潜伏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具体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故又称为三早预防。病因不明确无法做到一级预防的,要做好二级预防。在没有HPV疫苗之前,我们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就是宫颈癌的二级预防,要做的检查是TCT检查和HPV的基因检测。不管是TCT还是HPV DNA检查,都属于二级预防的范畴,无法替代作为一级预防措施的疫苗。如果查到HPV基因,就说明已经感染了。那么,发生HPV感染怎么办?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清除病毒的办法,要么等病毒自然消除,要么等发生病变后切除。同时,接种疫苗也不能代替筛查,还需每2~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检查和 HPV的基因检查。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三级预防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其实,宫颈癌的三级预防就是指宫颈癌中晚期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一级预防能做到100%,那么就不需要二级预防。如果第一道防线被突破,第二道防线就非常重要了。对于肿瘤患者,三级预防是没有意义的。

以上解释了三级预防的概念,如果是你,你愿意全方位预防宫颈癌,还是只采取二级预防?显然,多一种预防措施就少一分危险。

基因检测能替代宫颈癌疫苗吗?

当然不是!“打疫苗+筛查”才是最佳的预防方式。预防宫颈癌,疫苗虽然可以作为一道有效屏障,但也不是注射了疫苗就可一生高枕无忧,配合宫颈癌的筛查才可做到万无一失。基因检测具有自身的优势,但早期筛查并非单纯的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只是宫颈癌筛查的一种,仅有HPV基因检测的结果不具有诊断价值,而是要和细胞学检测结合。“HPV+细胞学”联合筛查癌前病变,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漏诊率。所以,疫苗和早期检测都必不可少,且不能互相替代。

现在疫苗只针对16、18两种类型病毒,引起宫颈癌的高危型HPV亚型有10余种,即便是9价疫苗也仅覆盖7种亚型的高危病毒。所以,最佳预防方式就是疫苗从小朋友时开始打,还要跟筛查结合起来。

目前,宫颈癌的筛查包括宫颈刮片、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及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高危型检测等主要方法,各种方法检测灵敏度、特异度也都不一样,但不存在哪一种最好或不好的问题选择的时候要根据个体年龄、身体状况及家族病史来选择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HPV疫苗需要五年接种一次吗?

目前HPV疫苗的产品说明书和宫颈癌预防指南中都没有建议五年接种一次。

HPV疫苗的保护期是多久,还没有长期的大样本数据出来,有一个小样本的研究证明HPV疫苗至少有8年的保护期。无论疫苗保护期有多长,9~26岁接种一轮疫苗都能起到有效的保护,这和HPV的传播规律有关。HPV感染的高峰年龄是18岁,这是因为青壮年时期性活跃,更容易感染HPV。年輕时的感染持续,最终会在45岁后发生宫颈癌。即便是只有8~10年保护期,也能让大部分年轻人避免HPV的感染,从而降低中年后的宫颈癌发病率。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活跃度下降,感染的风险也会下降。

猜你喜欢
细胞学危型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临床筛选的临床价值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如何选择不同效价的宫颈癌疫苗?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阴道镜检查在异常细胞组织学中的必要性
孙晓光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22例近期疗效分析
VEGF在宫颈癌术后放疗的临床观察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在宫颈癌及前期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