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琦:做一个让各族百姓都认可的好人

2018-05-14 17:42陈先义戴骐帆
雷锋 2018年9期
关键词:百姓老虎北京

陈先义 戴骐帆

说她是牛街好人,总觉得还有点局限,因为她的知名度不仅在北京牛街;在整个北京,也几乎是为人熟知。不,还不止北京,在全国许多地方,比如宁夏银川、新疆喀什等等,沈琦的名字和事迹已经为人耳熟能详了。

南疆朋友们心目中“中国丹娘式的英雄”

先说一个故事吧。

那一年,在新疆的天山脚下,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了一次干部训练班。说是训练班,其实来的学员几乎都是全国各地市公安战线“老总”级别的领导干部。奇怪,唯独北京,这次却来了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她是牛街街道的片警,名叫沈琦。于是那些资历不浅的老警们面对这个初出茅庐、还带有几分稚气的小姑娘,很有几分不屑。那意思很明白:你北京怎么說也该来个科处长吧。怎么来个小姑娘,一个小丫头,居然与我们这些公安老班头平起平坐?你们首都也太牛了吧。于是,开着会有人便小声说起了风凉话:人家北京嘛本来就牛,可北京的牛街更牛,我们大小来的都是老总,可人家来了个小辫子“富康”。嘿嘿,“富康”,谁不知道,那是对警察最低警衔的一种戏称。

“富康”,警察圈里人都明白,肩膀上警衔最低的那个符号,很像富康车的标志那两个括号,还像军营最低军衔的列兵。听着个别代表的风凉话,沈琦无语,心想领导真不该派自己这么个新兵蛋子来参加这么一个会议。可转念一想,北京因为是首都,眼下不是赶上国家重要会议,一个人当两个人用,派不出干部嘛!再说了,我一个女孩咋啦,不一样也是公安干警啊,为什么就不能代表北京公安了。然而,接着开始的一次实习,却让瞧不起这个北京小辫子的老总们大跌了眼镜。那是训练班的第一堂实习课,实习地点是新疆南疆的喀什。

那天全国各地的公安老总们刚进喀什政府大门,一个让他们感到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喀什市政府及其当地的公安干警们,好像是为沈琦一个人准备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欢迎仪式。那个场面热闹啊,简直让人心生嫉妒。前来迎接的政府官员们,把那些层级不低的老警们晾在一边,一起涌向了沈琦,沈琦一个一米七几的大姑娘几乎被他们抬起来抛起来,那情景已经没了男女之别。有的维吾尔族女干部甚至当场情不自禁地跳起了维吾尔族歌舞。这还不算,欢迎的人们还高喊着:好人沈琦!好人沈琦!新疆维吾尔族一个女干部翘起大拇指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夸奖:沈琦,北京好公安,我们的好榜样!所有学员们都惊呆了,身边这个貌不惊人的女孩,为何会享受如此殊荣?特别是那些曾经对沈琦说过风凉话的老警们更是满脸狐疑。一个喀什,一个北京,沈琦怎么会与新疆朋友有如此亲密的关系?这个刚进警营的北京女孩,到底凭什么魔力能获得维吾尔族朋友这么高的礼仪?她为何能赢得数千里外新疆朋友的如此厚爱?

好人,这是老百姓对一个共产党员干部最朴实最光荣的称谓,新疆朋友把这样一个最美的称谓送给她,给本来那些以年龄和官位自居的领导们以少见的尴尬。

其实细细追溯起来,新疆朋友对沈琦的熟知和亲密,应该源于一年前。那时,一批南疆干部到沈琦所在的北京牛街挂职学习。说是挂职,其实就是参观取经交流经验。谁不知道,从毛泽东时代开始,北京牛街就是全国民族团结的一面红旗。这条26个民族混居杂居的街道,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水乳交融,亲如一家。每年,全国各民族兄弟的代表都有不少来学习的。但是,这次新疆的干部回来就说,他们不仅学习了牛街经验,而且带回来了一个民族团结的偶像,认识了一个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人民公仆的好警官,这个人就叫沈琦。他们说,交了这个朋友,让他们知道了该怎样尽职尽责地为人民做事,该怎样尽心尽职地为民族团结做工作。

新疆朋友在京学习期间,组织上是派沈琦负责衣食住行和对口接待的。这个北京姑娘对人的热忱细心、无微不至和可亲的品格,深深感动了新疆朋友。但是,如果仅仅因为那段时间的对口接待这一点,还不足以让新疆朋友给她英雄楷模般的尊敬,更多的,是沈琦让他们看到了北京牛街这样一个普通的女共产党员的人民情怀和可贵品格,看到了她是怎样脚踏实地为人民干实事干好事,是怎样把人民对党的信任转化为一个公安干部的具体实践的。从北京牛街回来,南疆干警们心中,沈琦已经不是一个普通干警;在他们看来,那是他们心目中的一个中国丹娘式的英雄。

老公安的女儿传承了什么样的“好人基因”

朋友,你或许看过著名小品演员赵丽蓉的作品《人民战争》吧?如果有印象的话,这个小品里有这样一个细节:在北京牛街,有关部门为了寻找一个多次尾追少女入室抢劫的犯罪嫌疑人,在小品里主人公曾用暗号在街头追踪犯罪嫌疑人。其中有两句著名的台词:“土豆,土豆,我是地瓜。”如今,赵丽蓉老师已经因病去世多年了,但这句经典台词,却永远留在了百姓记忆中,因为这句台词,是来自北京牛街生活中的真实细节,记述的是一个老公安运用群众智慧擒拿罪犯的故事。这个老公安,便是小品原型的主人公,他就是沈琦的爸爸沈凤鸣。这是一个为北京百姓十分喜爱的公安战线的传奇英雄,关于他有很多民间传说。据说他破案手段娴熟,英勇果敢,诸多传奇故事曾在民间广为流传。

关于什么是好人?父亲是这样告诉她的:好人,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老好人,而是把百姓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一辈子为人民为社会为他人做善事好事的热心人。如果一个人当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老百姓还能够怀念他想着他,那就说明他已经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他应该就是一个被老百姓认可的好人。

正是受父亲的耳濡目染,在形形色色的社会职业中,沈琦认为最能贴近百姓生活的便是当一个人民警察。

那年大学毕业了,如沈琦所愿,她真的当上了一个人民警察,而且就分在了父亲原先所在的牛街工作,并且就在牛街西南片当了一名普通片警。

在沈琦看来,片警是基层,是党和政府最底层的工作,被称为党和政府与群众关系的神经末梢,但这个神经末梢,又最为敏感,它是党与人民关系的最终体现,关乎党在人民心中的威信和地位。

对这个观念的认知,沈琦从上岗第一天就开始了。那一幕她至今难以忘怀。牛街西里二区的治保主任考虑沈琦第一天上岗,要陪同沈琦一起到片区随便走一走,跟街坊叔叔阿姨伯伯大妈们见个面。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迎接她的礼仪却是一个长这么大没见过的“下马威”。

刚进小区,发现几十名群众已经聚集在一起,他们高叫着、呼喊着,秩序很乱,面对这个从未谋面的女警官,一见面就是斥责、批评、恶言相向。“你是警察吧,你是不是代表政府啊,我们冻病了你们管不管?”“这可是小区的回迁房,一到冬天就没暖气,国家就这样安置我们吗?”“这不是糊弄我们老百姓吗?”你一言我一语,一串连珠炮似的发问,让沈琦如坠五里雾中。细问才知道,原来作为回迁房,供暖一直是个难题,上边有关部门又没有承诺什么时候能够恢复供暖,在这哈气成冰的寒冬腊月,群众自然无法忍受,就聚在一起找领导讨说法。百姓越聚越多,情绪越来越紧张,有人甚至喊着要上街游行。

沈琦一个刚出了学校门的女警察,迎接她的竟然是这样一张入门考卷。但沈琦无可回避,眼下必须对群众做出回答。聚集的群众看到一个年小的女警察来了,认为这是有关部门不作为,让一个女孩子来糊弄大家,情绪更大。一场不可预测的群体事件眼看就要发生。

在这个气氛一点就着的节骨眼上,第一次走上岗位的沈琦没有慌乱。她的耳边首先响起的是父亲对她的叮咛:当遇见矛盾的时候,要首先想到矛盾的产生绝非无缘无故,作为政府派往一线的国家干部,必须替政府和党分忧,要想尽一切办法化解矛盾,而不是火上浇油或躲闪回避。群众之所以选择这种特别方式发声,总有他的道理,要调查了解。此刻,沈琦想,自己身着便服时,群众为什么没有对你批评指责发火,因为你和他们一样,你也是普通百姓。现在不一样了,你头上顶着警徽,身上穿着警服,在百姓心里,你代表的就是政府。老百姓有事必然要找你嘛!想到这儿,看着冻得哭喊的娃娃们,沈琦从阿姨手中接过孩子,然后叮咛那些衣着单薄的叔叔阿姨添加衣服,别冻感冒了。一番嘘寒问暖后,气氛缓和很多。而后她走上台阶,非常坦诚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她说,叔叔阿姨伯伯大妈们,我是新来的片警,叫沈琦,我家就在这儿,跟大家是街坊,我是給大家服务解决问题来了。当大家都挨冻的时候,我们全家老少一样都在受冻,我跟大家一样,盼望今晚就能供气啊,可是用这样一种方式,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啊。如果大家相信我,请配合我。咱们一起来尽快解决问题,好不好。接着,沈琦听了大家的叙述,把政府领导的工作打算和进度向大家做了如实汇报。一席话,让大家心里暖烘烘的,群众情绪自然很快平稳很多。很多人说,这个新警官别看年轻,像给百姓做事的样子。

这时一个白发大妈颤颤巍巍地扯住沈琦说:闺女儿,你说你姓沈?沈琦说,是啊,大妈。大妈说,咱牛街一共有两家沈,那你是“炉食沈”,还是“珠宝玉器沈”哪?沈琦说他们祖上都是做火烧点心的,是炉食沈。那位大妈一听激动了。那你该是老沈家沈凤鸣的闺女,你家住麻刀胡同吧?沈琦说,是啊,大妈你怎么知道啊?大妈扯住沈琦端详半天说道:孩子,你家爷爷是我们全家救命恩人哪。解放前你们家做点心,我们一家7口,一群孩子养不活,就是靠你爷爷给我们攒的点心排叉渣子才活了下来,没有你爷爷,我们一家可没有今天呀。说着,大妈拉着沈琦的手对四周群众大声说,街坊们,这是炉食沈老沈家的闺女啊,人家几辈子都是大好人,咱们可不能为难这闺女呀,她爹是咱北京的警察模范啊。大家快散了吧。

那一夜,沈琦几乎没有合眼,她连夜会同街道领导向上级汇报,提出解决供气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当晚问题直接报到区和市政府,作为一个关乎百姓民生的重大问题,已经想尽办法急事急办,市区两级政府携手合力,立即组织力量抢修抢干。当天夜里就把温暖送进了每一个家庭。

上岗的第一课是严肃的,但却让沈琦明白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很多时候老百姓的要求并不算高,关键你去怎么处理,如果把百姓视为对立的一面,把群众正常的要求当作无理取闹,往往不大的矛盾越弄越激化。如果将心比心地去面对它,几句暖心的话,几句心贴心的问候,几个实实在在的办法,可能把看来激化的矛盾瞬间得到解决。这就是社会工作中的心理学。

把暖心事做得让百姓都念政府念党的好

这种将心比心的心理学,沈琦在工作实践中后来运用得驾轻就熟。

在牛街百姓的心目中,当地有几个让群众头疼的街头混混,是最难剃的头。平常这些人不是偷偷摸摸,就是街头闹事,搅得四邻不安。对待这样的人,公安部门很是头疼,抓了放,放了又抓。牛街人说,谁把这些混混管好,牛街百姓会到市政府为他请功。而在这些被称为混混的人中,沈琦所在的社区就有一个,他的外号叫老虎,在整个牛街也算是挂了号的。

2012年6月的一天,那是老虎从大牢里出来不久的日子,他是死刑改为死缓,后表现不错又被减刑释放的,本该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承想刚出来就又旧习未改,犯了事被扭到派出所。负责笔录的是沈琦的徒弟。这徒弟刚离开校门,第一次经历这种阵势,居然被老虎使横耍蛮弄得不知所措。已经有孕在身的沈琦看这个情景,挺个大肚子亲自上阵。她一套牛街人才懂的胡同俗语和家常道理,一串推心置腹的交流,几句足以震慑老虎的发问,一下子让老虎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随后,沈琦对他说了几个人的名字,问他认识吗?老虎一下子惊呆了,这可都是牛街多年以来混混中的名人啊。何尝认识,那是他崇拜的侠客豪杰啊。老虎听到这些人的名字,顿时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沈琦。问沈琦,你怎么认识他们?沈琦回答说,何止认识,这些都是已经改邪归正的好学生了。你知道吧,他们本来都比你利害多了,名气大多了,可你不知道吧,人家浪子回头、重新做人了,有的还当上了老板。你呀,还在邻里间瞎闹腾,这叫本事吗!

不知为什么?沈琦一番话,触动了老虎最敏感的神经。从牢狱出来,不是没想过开始重新生活,可是家徒四壁,又没有工作,周边对他的目光都是异样的。觉得自己已经没啥指望了。此刻,他听着沈琦的话,将信将疑。沈琦说:有难处说,我帮你,但可不能使蛮耍横,继续走歪路斜路,如果那样,结果你该懂的吧,你可对不住父母亲人啊!一番交流之后,已经破罐子破摔的老虎似乎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没有住处,沈琦多方想法帮他解决。没有生活来源,沈琦又跑断了腿为他想办法,老虎身患疾病,沈琦又无微不至地给他多方关照。此后,老虎不仅把她当成了一个值得敬重的女警官,而且当成了人生知己。但凡沈琦外出办案,人们常常看见老虎像一个保镖一样站在沈琦身后。他怕沈琦吃了坏人的亏。因为不起眼的小事,老虎也常有与领导死磨硬缠的事,领导骑虎难下时,总是打电话给沈琦,只要沈琦一到,很怪,老虎就乖乖离开了。人们都说,在沈琦的调教下,老虎在变。他慢慢想走正道做个规矩人了。人们看着老虎的变化,更称赞沈琦这样一个真正热心为百姓的好警官。沈琦对老虎方方面面的帮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老虎的衣食住行,到为人处世,有的工作,早已超出了一个片警的工作范围。这一切,不仅感动着老虎,也感动着牛街人。牛街人都说,有沈琦这样的热心肠,老虎就是一块石头,也会开出花来。

在沈琦看来,一个优秀的干部,老百姓不仅看你怎么说,关键看你怎么做。几句贴心的话,一件暖心的事,哪怕事情很小,老百姓都会记在心里,他们都会念政府念党的好。

珍贵无比的荣耀:“百姓的亲闺女”

“百姓的亲闺女”,这是牛街百姓对沈琦的共同称谓,大事小情,家长里短,针头线脑的芝麻事,牛街百姓喜欢跟沈琦说说道道。在沈琦看来,只要百姓有求于你的事,你就要认真地尽自己所能,帮百姓把事情做好。做到无能为力,是她的格言,也是她为百姓做事的一个信条。

同样也是2009年11月的一天,一个年已70的回族大爷突然来找沈琦,问沈琦能否帮他寻找年幼时已经失散的妹妹。年代过于久远,而老人能够提供的线索又十分有限。难度实在太大。

但沈琦从老人渴望的眼神里,明白已经老年的大爷对寻找亲人的渴望。她默默下了決心,帮老人实现这个愿望。大爷走后,沈琦开始忙碌,找遍一切可能的线索,问遍每一个有可能提供线索的知情人,在平时积累的民情日记里,寻找哪怕一点可能的机会和信息。很快她找到了最符合条件的线索,最终找到了大爷要找的妹妹就是家住西城的黄女士。

牛街人无法相信,一个失散几十年没有任何有效线索的寻亲案,在沈琦的努力下,居然让一个老人与妹妹40年后实现了团圆。那天当老人与妹妹相见时。兄妹哭着相拥相抱。老人将绣上“40余载寻亲路,热心民警来相助”十三个烫金大字的锦旗送到了牛街派出所。这是百姓对一个普通民警的称赞,也是对共产党一个基层派出所工作的最高奖赏。

那一年,牛街有个社区发生了一个男性在电梯骚扰一个女孩的事件。后来知道,如此事件已经在这个住区多次发生。而这个女孩出于两难抉择,怕报了案,影响自己的名誉;不报案,同样在内心深处留下阴影,形成心理障碍,甚至可能影响一辈子,孩子父母咽不下这口气,因为他们感觉,这件事已经影响了孩子心理健康。这件事被沈琦知道后,她立即当作一件大事处理。

沈琦,不仅父亲是老公安,爱人小袁同样也是一名出色的民警。一家子公安,岂能允许坏人在眼皮底下如此嚣张。爷仨开始了调查蹲守,几天之后,终于查到这个屡次在小区骚扰女孩的嫌疑犯。那一天,沈琦忽然发现再次出现在小区时,沈琦迎面喝问,一下子吓呆了这个屡次作案的人。此人正想逃窜,沈琦的父亲沈凤鸣和爱人小袁两边夹击,将其扭送派出所,审讯中,此人供认不讳,而且手段低级污浊,已经在百姓中引起公愤。然而沈琦并没有把抓到人当作终极的目标,她随即把工作重点转向了那个被骚扰的孩子,她担心孩子落下心理隐患。对这个孩子一个劲夸奖说,宝贝,你太勇敢了,这次你敢于指认这个坏蛋,让更多的人免受他骚扰,你知道吗,你给小区立了功了!几番鼓励,几番称赞,小女孩心理阴影得以化解,孩子的父母很是感动,特意在事后上门对沈琦致谢。

多年以来,这个被称为“百姓亲闺女”的普通民警,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五四青年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她所在的警务室还被评委红墙卫士先锋岗……沈琦把一腔赤诚献给了她的岗位,献给了人民。

猜你喜欢
百姓老虎北京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百姓看家“风”
老虎喜欢吃什么
百姓腰包更鼓了
老虎不在家
老虎变成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