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新溪水”转型发展“主心骨”

2018-05-14 09:37冯伟泉
奋斗 2018年5期
关键词:伊春溪水总书记

冯伟泉

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和溪水经营所考察调研,他叮嘱大家一定要把森林资源保护好,并深入职工家中察看收入、居住和生活情况,鼓励大家坚定转型信心,加快推进绿色化发展。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以建设一个“新溪水”为切入点,上下联动,群策群力,以点带面,为加快促进绿色化转型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强化政治意识。全力打造样板“新溪水”

一是研机析理,明确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结束后,伊春市委第一时间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研究具体落实措施。之后又多次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反复研学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伊春考察調研时的重要要求,从中寻找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点,深刻分析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精髓,从而明确了工作的重点和前进的方向,为建设“新溪水”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加强领导,认领政治答卷。伊春市委对“新溪水”建设高度重视,为建好“新溪水”,答好这份政治试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到溪水检查指导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分管市委常委、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新溪水”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新溪水”建设工作安排意见》,细化了6个方面25项工作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将目标任务落实到了具体责任人。三是理清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如何能把“新溪水”建设好,伊春市委摸实情精准把脉,挖潜力精准定位,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和现场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新溪水”建设相关工作,确定了坚持绿色生态为魂、统筹规划为先、产业项目为重、休闲旅游为纲、民生需求为本的建设工作思路,全力打造生态公园、生态田园和生态家园,建成“放大版的溪水、缩小版的伊春”,使“新溪水”成为伊春绿色化转型发展的靓丽名片。

二、强化党建引领。全力打造富裕“新溪水”

一是党委统筹推进。在建设“新溪水”伊始,上甘岭区与市委同频共振,始终突出党在“新溪水”建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制定出台了《“新溪水·新党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挂帅负总责,区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侧重指导,离退休老干部协同参与,26名处级干部分工负责,25个单位部门具体落实的组织机构,为建设“新溪水”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支部核心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组织核心引领作用,以打造“五型”党建为主线,以“双管双创”为载体,进一步深化“争做转型发展先锋”“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建设“新溪水”以及加快产业发展,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转型发展的浓厚氛围。共选树创业型班子6个,服务型党组织5个,开放型党建4个,担当型干部21名,双带型党员74名;全区12个林场(所)建立产业基地14个,班子成员带头发展经济项目16个,建立党员创业示范点16个,设立党员先锋岗40个。三是典型示范带动。在党员群众中深入开展以“双带双先”为载体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对项目的扶持和党员干部的引领,选树了平川村党支部书记张茂林、锦绣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健、林业职工刘养顺等一批先进典型,带动广大职工群众发展蔬菜种植、旅游商饮服务、黑木耳吊袋大棚等产业,仅用一年时间就发展棚室木耳310栋,农家乐12家,实现转岗就业528人,形成了“党员引领创业、人人争相创业”的良好局面。2016年,全所实现产值2015.9万元,人均收入达20707元。溪水所已成为生态良好、产业发达、生活富裕、文明和谐的美丽林场(所)。

三、强化夯基垒台,全力打造魅力“新溪水”

一是突出规划先行,建设美丽自然的生态“大公园”。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契机,坚持高起点谋篇布局,高标准谋划定位,按照“大旅游、大景区”发展思路,规划建设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溪水山庄,编制完成《溪水山庄总体规划》,投资1764万元完成山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大公园,形成与五营公园、乌马河树林公园三园共生格局。二是依托资源优势,建设健康绿色的生态“大田园”。围绕把“新溪水”建设成为“绿色大厨房”“绿色大药房”“绿色大菜园”,先后引进建设了伊蓝万亩浆果产业带项目、无公害果蔬种植园项目、棚室木耳集聚区项目、溪水林下综合养殖展示区等项目,大力发展小浆果、果蔬、森林鸡、森林猪等特色种养殖业,为游客提供绿色有机食材,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围绕生态旅游,将特色种植养殖与观光、休闲、体验、康养保健深度融合,保持山水田园气息,建设健康、生态、环保的绿色大田园。三是做好溪水文章,建设时尚宜居的生态“大家园”。围绕“诗意栖居理想地、盛世乡愁存放地”建设思路,将溪水的自然风貌与建筑形态完美嫁接,让新溪水空间更加舒朗、精致。突出农家特色,建设完成了以养顺农家院、顺风农家院为主的“溪水美食一条街”,鼓励职工开办农家餐馆和农家旅馆,增扩“林海人家”经营数量和产业规模。重点对场区、居民区和公路沿线进行美化绿化,建设美丽花谷,实现生态绿化全覆盖。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使人走进溪水,就来到了“休闲避暑胜地、养生度假天堂”。加快“信息溪水”建设,推进溪水“互联网+”网络销售服务平台建设,在天猫、淘宝等网站上注册建立了“溪水网店”,着力打造好“溪水人家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溪水黑木耳”等特产品牌,拓展网络营销,让溪水黑木耳及其他农林产品走向网络销售搭建平台、插上翅膀。

四、强化使命担当,全力打造实力“新溪水”

一是筑牢生态之基,书写绿色篇章。我们以生态保护为根本,坚持生态功能区主体定位不动摇,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动摇,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不动摇,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巩固停伐成果,强化对14万公顷森林资源的管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整治林地“三乱”,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了连续37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保住了溪水发展的“根”和“魂”。二是打造文化品牌,讲好红色故事。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伊春一周年为契机,启动了“红色五月·奋进伊春”党员群众“学讲话、走溪水、听故事、受教育”活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接受绿色生态教育,深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对林区的关怀和期盼。充分整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以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品牌,观摩记载东北抗联历史的浮雕和碑文、聆听工作人员讲述可歌可泣的东北抗联故事,牢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文化建设,发挥溪水“省艺术家采风创作基地”作用,积极与省、市艺术家联系创作采风;完善溪水文化大院,丰富内容项目,打造溪水文化品牌。每月开展传唱歌曲、文艺汇演、百姓宣讲、农林产品展销、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等内容主题活动,有力推动了“生态文化”“旅游文化”“场馆文化”“群众文化”的大发展。三是增强发展后劲,加快转型步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的要求,找准拉长拉宽产业链条的着力点,精准发力谋划项目,加快绿色化转型步伐。生态旅游实现新发展。在已建成AAAA级溪水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上规划打造溪水小镇,积极做好溪水公园AAAAA级景区申报工作。用冷资源搅热冬季旅游,成功举办“溪水冰雪欢乐节”,在溪水林场主街打造冰景一条街,吸引了大批南方游客到溪水所体验冰雪、体验民俗,让溪水冬季旅游持续升温。林下经济实现新提高。围绕新溪水建设,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双赢体系发展战略,把生态种植业和林下养殖业作为主攻方向,编制设计了《溪水农业生态种植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了林下特色养殖区,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延伸,增加产品附加值,为建设“实力新溪水”、实现绿色化转型发展汇聚新的动力和活力。“新溪水”正破茧成蝶、脱胎换骨,呈现出柳暗花明的光辉前景。

(作者系中共伊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

猜你喜欢
伊春溪水总书记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之间
溪水
我们去登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迷宫弯弯绕
多彩伊春
混入社交圈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