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照亮莱芜

2018-05-14 17:41诸葛凌云刘传锋
雷锋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城莱芜文明城市

诸葛凌云 刘传锋

莱芜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鲁中,是东夷文化区域中心、大汶口文化重要发祥地,是嬴姓的故里,也是嬴秦文化始源地。历史上处于齐、鲁两国交界,齐风鲁韵在此融汇,形成了“崇德尚实、重工厚商、坚韧执着”的地域文化 ;春秋时期发生过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留下了“一鼓作气”的千古佳话 ;解放战争时期打响的“莱芜战役”,创造了解放军运

动战、歼灭战的光辉范例,留下了“爱党爱军、依靠人民、机智顽强、敢打必胜”的莱芜战役精神。

千辛万苦,玉汝于成 ;千锤百炼,百炼成钢。历经十二载的矢志奋斗、连续四届领导班子的合力攻坚,137万莱芜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志在必得的勇气、务实高效的举措,打了一场新时代的“莱芜战役”,以优异成绩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赢得了堪称完美的总评大考,在莱芜的城市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城发力 上下同欲

——这是一场坚决打赢的攻坚之战

文明,不是高速运转的机器,却可以创造出一个城市最宝贵的无形价值 ;文明,不是新生的力量,却可以焕发出一个城市更加青春的激情和活力 ;文明,不是疾驰的列车,却代表着一座城市奔跑的速度 ;文明,无法用数字去量化,却时时处处彰显着一座城市的魅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莱芜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改善城乡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使莱芜能够奋起赶超、科学跨越的民生工程、造福工程。

“要站在对莱芜发展和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志,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共圆一个梦,坚决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硬仗。”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奋战八十天誓师大会上,市委书记王良的话掷地有声。

一场决战决胜的创城攻坚战在莱芜一经打响,莱芜旋即迈出向全国文明城市前进的坚定步伐。

思想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莱芜市委市政府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委书记王良和市长梅建华任总指挥的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工作指挥部,所有市级领导同志都承担相应的区、网格督导任务。各级各部门单位自觉强化“舍我其谁”“自断后路”的担当意识,按照标准要求和责任清单,全员上阵,盯上靠上,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扛得起、负得重、过得硬。

——细化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

对文明城市测评的3大板块、12个测评项目、95项测评内容、315条测评标准进行责任分解,落实到 6个区、59个部门单位,每一项工作都明确到单位、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任务清楚、责任明确。

—突出问题导向,全面整改提升。

主动引入了第三方测评机构,开展三次模拟测评。测评结束后,分别召开市几大班子领导同志全部参加的分析点评会,会上对各区、市直有关部门、街道和镇及同类点位分别进行排名,让所有单位看到差距,查摆问题,感到压力。

—实行挂图作战,严格跟踪督办。

对查摆的 340 余项、677 个点位存在的许多问题,列明各点位问题清单,跟踪督办,整改一项、销号一项,每周一汇总、半月一通报,确保整改落实全到位真到位。

只有让压力变成动力,才能保持干好工作的激情、热情,精神才会永不懈怠。12年的矢志不渝,12年的砥砺奋进,让莱芜人民终于摘得了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

凝心聚力 全员发动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幸福接力人,是文明的主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犹如一场绵绵春雨,将文明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基因,具化为每个市民的行动,构筑起一座文明和谐的幸福之城。

全民参与,市民成为文明创建的主体。一条条道路宽敞明亮、畅通无阻,一辆辆电动新能源公交车有序驶进站台,一个个手拿小红旗、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劝导市民文明、安全出行,并向他們宣传“走文明路、开文明车、做文明人”的文明交通理念……通过形式多样、深入持久的宣传发动,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市民对文明城市的知晓率和认同感不断上升。如今“斑马线礼让行人”成为莱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员发动”激发全民创城热情。出台创城网格化管理责任分工方案,构建起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责任网络。

突出宣传教育机制,做大做强媒体宣传、活动宣传、社会宣传,打好立体式、多角度、全方位的舆论引导“组合拳”。

完善资金保障机制,依托各类投融资平台,大力推广PPP等融资模式,逐步建立健全了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保障、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创建工作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激发参与热情,践行主体责任,一张全民共创的城市网络日臻完善。广大群众文明创建的热情得到充分释放,浓郁热烈的创城氛围在莱芜形成。

“中流砥柱”引领创城大考。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众是主体,党员干部是中流砥柱。

一个党员,一面旌旗。莱芜党员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精神要义,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领着周边群众起劲投身到建设事业中来,营造浓厚创城氛围,为迎接创城“大考”提供了不竭动力。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是创城的真正主角。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莱芜通过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市容环境清洁、交通秩序畅通、窗口服务达标、社会文化环境净化等多项措施和活动,促使人们将文明内化于心、践之于行,从身边小事做起,使市民真正成为创建主体。

“文明你我”提升城市文明新高度。

一个城市的美好形象不仅需要政府的投入,更需要广大市民的主动参与和自觉维护。

学校是文明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莱芜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推进德育一体化有机结合,不断深化“四德”工程、文明校园创建。2017年,各学校以纪念莱芜战役胜利 70周年为契机,组织各学校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传唱、“国学小名士”海选、“喜迎十九大——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主题队日、“诚信进校园”等系列活动 20余次,建设“四德榜”,讲好莱芜故事,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法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近年来,莱芜市民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文明意识明显提高。现在走在大街上,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一些不良行为已基本消失,乱写乱画、乱贴广告的行为已经绝迹,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斑马线礼让行人……人人文明一小步,城市改变一大步,人人践行“微文明”,共建城市大文明。

成效显著 惠及全民

——这是一个为民而创的民生工程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珍贵的城市品牌,承载着一座城市广大市民的共同心愿。创城不是为了争一块牌子、获一项荣誉,其出发点是为民,把群众最关注的、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创城工作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一切以广大市民是否满意为检验标准。

“公益之光”映衬在市民心里。

“妈妈,你看这两只大蝴蝶造型多么漂亮,快帮我拍一张合影。”在市政府文化广场,路过的不少市民看到新竖立起的两座蝴蝶造型的公益广告拍手称赞,同时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眼前的美景。

新建的公益广告造型新颖大气,摆脱了以往单调的形象,底座上写有“践行莱芜城市精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字样,蝴蝶的翅膀上则镶嵌着“诚信、创新、和谐、奋进”的字样。

如今,漫步在莱芜的大街小巷、公园绿地、城市广场,一批批设计精美、构思巧妙的公益广告吸引着广大市民的眼球。

不同于以往单一的文明创建标语,这些公益广告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弘扬着道德情怀、传递着文明理念、唤醒着全民意识,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融合了时尚元素,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赏。同时,市区电子显示屏的公益广告覆盖率达到 50%,电子大屏主要设置在交通要道路口和人流量集中的区域,集中展播中国梦系列公益广告,宣传氛围空前浓厚。

“幸福之光”洋溢在市民脸上。

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始终贯穿着创城全过程。

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基础设施薄弱是莱芜创城初始阶段的短板,也是与市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全市上下一起发力,找准症结,辨证施治,打响整治环境卫生的持久战。城市镇街、主次干道、公园广场、社区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抓住重点部位,莱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进行综合治理,处理生活垃圾 17万吨,新增垃圾收集、转运点 75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特别是针对老旧小区和无人管理小区的环境“脏乱差”问题,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洁……整治成果捷报频传,切实改变了群众的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

“绿色之光”铺设在市民脚下。

位于莱芜宾馆北侧的福和园,占地1.3万平方米,绿草如茵,花香阵阵,有休闲桌椅,有健身器材,有庭院灯,为附近居民提供了极佳的休闲娱乐场所。像福和园这样的新建游园还有四个,即禄和园、寿和园、禧和园、财和园,“福禄寿禧财”给更多的居民带來“福利”。

2017年,莱芜各级各部门单位抓住本轮文明城市创建的难得机遇,加大城乡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实现城市美化、亮化、绿化水平整体提升,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鲜活的事例不胜枚举。创城期间,莱芜一位市领导收到一张5000元的汇款单。汇款单上并没有署名,只留下了一句话 :真心支持市委市政府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请用于创城吧!工作人员几经周转,终于联系到汇款人,原来是莱芜市人民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当工作人员提出要对她这种无私奉献精神进行宣传的时候,这名护士连连摇手说 :“千万别宣传我,更别提我的名字。我只是全市参与创城工作群体中微不足道的一员,只是想为莱芜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聚民心、汇民情、凝民力,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然水到渠成。

固化成果 常抓常新

——这是一场永不停息的系统工程文明创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标志,莱芜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既意味着莱芜社会文明程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综合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意味着莱芜文明城市创建面临着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

莱芜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新目标、新动力,把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重点工作,作为永不停歇、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惠民工程。

—压茬推进不间断。召开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管理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十一个常态化”工作任务,即网格化责任分工、志愿服务、环境卫生保洁、交通秩序管控、执法巡查、学校周边治理、集贸市场管理、镇街驻地整治、社区小区创建、公交出租车站文明创建、宣传引导常态化,及时把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转到常态化保持上,不歇脚、不断档、不松懈,工作压茬进行、有序联结。

——立足长远建机制。莱芜市成立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全市推进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考核、实施推进,在全市建立起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领导小组牵头推进,各级各部门单位分工负责,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决心不变。

——推进工作制度化。充分发挥创城阶段的强劲势头,明确了 10大工程、6个区、27个市直部门单位、53项实施清单,第一时间把创建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定化、常态化、制度化。

文明作为一种追求和风尚,是没有止境的。文明创建,只有起步,没有止步,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文明,照亮了莱芜。文明,就是这座城市的“精气神”,它根植于城市历史,呈现于城市当下,昭示着城市未来,体现着精神风貌。文明,将是这座城市孜孜追求、不断进步的源泉。

猜你喜欢
创城莱芜文明城市
让文明之光照亮城市
汤河镇:创建文明城市,打造和谐校园
莱芜:40年变迁缩影
“创城大妈”让城市更有爱
妈妈,加油! 创城,加油!
莱芜白花丹参施肥技术规程
创城兄弟城市“大招”频出,济南必须再加把劲儿
市域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初探
团昆明官渡区委开展“携手抗艾,共创文明城市,你我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不做作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