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公文中心理战术的应用分析

2018-05-14 16:11董宴廷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运用分析

董宴廷

摘要:清代公文在技巧、文风以及结构上汇集了前代成果与经验,并加以发展,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及成熟度。文章在阐述清代公文中心理战术的含义的基础上,探析了清代公文中心理战术的主要表现,并对公文运用“心理战术”的注意事项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清代公文;心理战术;运用分析

清代公文种类多,涉及内容广,比如心系百姓的《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林则徐)、提出建议的《拟请重亲民之官疏》(纪昀)、体现国家事件的《统筹新疆全局折》(左宗棠)。公文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因此,公文撰写者想要发挥公文作用,不仅要重视公文的指挥性及约束性,也要以理服人。为达到这一目的,清代许多公文高手会运用心理战术,有针对性地讲事说理,力图使公文内容被接受和采用。

一、心理战术的定义

心理战术主要指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在分析对方心理的基础上采取的能够影响或制约对方行为的方法。清代公文心理战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确定对方想法与公文要点的冲突,影响对方的心理,探寻对方拒绝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说服。

二、心理战术的主要表现

(一)投其所好、出其不意

投其所好、出其不意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奏陈类文书,即大臣向皇帝呈递的奏书,主要目的是进谏、规劝等。这类公文中一般会出现皇帝难以接受的观点,这时尤其要注意投其所好,出其不意,先称颂皇帝,让其心情愉悦,接下来笔锋逆转,反映社会问题及社会现象。例如:在孙嘉淦的《三习一弊疏》中,也对皇帝的美德进行了多次赞美,诸如“我皇上圣明首出,无微不照,登庸耆硕,贤才汇升,岂惟并无此弊,亦并未有此习”,使皇帝在阅读公文时心情愉悦,然后再纳谏,让皇上杜绝三习一弊的做法。

(二)攻其内心以获胜

这种方法需先做好心理分析,然后再攻其内心,是一种隐藏性较强的心理引导。它将公文作为载体,通过公文中隐藏的内容对阅读者进行心理攻击,揭露阅读者的心理倾向,进而使其心理受挫,并对其身心带来较大的影响。例如,在《奏请开设算学馆折》中,作者对当时文渊阁大学士潘仁反对西学的现象进行剖析,分析潘仁反对开学馆的原因,指出其中荒谬之处,然后说其“外人之疑虽多,当局之权衡宜定”,从而对统治者的心理加以牵引,最后使学馆得以开办;林则徐在《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中,对吸食鸦片的人进行分析,“吸食者罪名如未奉旨敕议,虽现在止科徒杖,尚恐将来忽罹重刑。若既议而终不行,或略有加增,无关生死,彼吸食者皆知从此永无重法,孰有戒心,”对行为对象进行心理伤害,从而獲得主动权,形成一定的优势。

(三)对待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公文格式及心理暗示

公文撰写者需根据行文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心理战术,以达到劝谏、建议、宣传等效果。第一,正确的心理宣传。根据需要采用激励的方式吸引阅读者眼球或达到自己的目的。康有为在《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中,以汉武帝、齐桓公等人为例激励皇帝,请求皇帝效仿古人实施变法。第二,对阅读者的心理进行震慑,采用心理攻击等方法击破阅读对象的心理防线,达到自身目的,如林则徐的《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

三、运用心理战术的注意事项

在公文中运用心理战术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注意说话的立场。在“公车上书”中,虽然公文的内容有一定的道理,但康有为等人对自己的身份地位认知不够,文末写道“举人等草茅疏逖,何敢妄陈大计,自取罪戾”,请求得到谅解。第二,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清朝末年,鸦片给旧中国带来极大的影响,林则徐正是选择了合适的时机将禁烟公文呈给道光帝,再加上其论述得体、上奏的方案有效,才得到道光帝的重视,虎门销烟运动才得以进行。第三,注意言语分寸。例如:洪亮吉在《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中观点及言语较为偏激,惹怒了嘉庆皇帝,遭到流放,可见公文言语准确恰当十分重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清代公文融入了不少古人的智慧,将心理战术应用于公文写作,实现公文内容的准确表述,最终达到上书者目的。

参考文献

[1]锡莉.从清代公文书看蒙古语文与满语文的接触——以外蒙古地区公文书为例[J].满族研究,2017(3):62-67.

[2]汪静,叶文举.清代公文传递程限制度探析[J].秘书之友,2017(5):44-46.

猜你喜欢
运用分析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的运用
关于数学中逆向思维的运用
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分析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教师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探讨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元素在西方钢琴作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