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与实践

2018-05-14 17:29姚致远
党政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国共同体外交

姚致远

十九大报告中,对过去几年来所进行的中国特色大國外交进行了高度评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相关实践的推行,也使得“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早在2013年6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的演讲中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又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指导地位,强调要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合作共赢,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主张结伴而不结盟,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主张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不干涉内政而又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主张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坚持和平解决争端;主张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力争摆脱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对抗的老路”。

一、大国拥有“特殊”权责

从国际关系领域来说,大国往往意味着在世界事务中更大的权力,但与此相当的,大国也担负着更重要的责任。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实力强大但是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的特殊“大国”,其所拥有的权力和责任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大国也是不尽相同的。

重点关切的应该是中国承担的责任问题。毫无疑问,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而且近年来西方世界也出现了“中国责任论”的论调,不过关于中国如何负责,负多大的责,这一直是中外学者争论的焦点。2005 年 9月 21 日,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佐利克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演讲,提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自此,相对理性务实的“中国责任论”开始取代非理性、情绪化的“中国威胁论”。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威胁论”依然在西方世界拥有很大的市场,但是“中国责任论”的提出,无疑也表明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开始正视、面对并部分接纳中国崛起的现实。但是,这种接纳和承认肯定是附加条件的,而条件就是中国要“负责任”。“中国责任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西方冷战思维的减弱与和平发展时代主题的影响,这对于中国的发展是有一定裨益的,但不能因此就忽视掉其中包藏的巨大威胁。

1.要建立在正确的划分标准之上

目前在美国“一超”的世界格局下,许多国际准则都建立在维护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体制之上,这一体制向来是有损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切身利益的。中国要明确自身的权责,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就一定是以联合国宪章为主要精神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要建立在世界各国共同的利益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美好愿景。所以,中国始终愿意联合全世界所有国家,立足自身的政治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诸多方面的有益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拉美四国前夕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发展,中国将更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并提出三个“更加积极有为”。指出中国未来的外交事业,将“更加积极有为地维护世界和平,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致力于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将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发展,坚持正确义利观,义利并举、以义为先,促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特别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讲话明确表示了我国现阶段积极进取的外交姿态,也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外交担当,负责任并不是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负责任,而是为全世界各个国家负责任,这些国家不分大小,不分南北,但是都需要一个更加公平公正,更符合全体利益发展的国际环境。

2.要坚持“权责相当”

每个国家都应该坚决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前提。中国一贯以来秉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反对对于别国领土主权的侵犯以及对于别国内政的干涉,这两项原则就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成为美国所希望的那种“利益相关者”。国家责任应该按照国际法和相关条约的规定办事,这种基于法理上的认证无疑才是正确的。“权

责相当”十分重要。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正确妥善地发挥联合国所赋予的“权力”,所以中国一直以来严格遵守以联合国宪章为代表的一系列世界公认的国际法律与规定,并尽自己所能,运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即通过联合国认可的途径)来推进国际事务的妥善解决。同样,拥有更大的“权力”也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承担责任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实力,以中国的实力来说,更多的是要承担地区性的责任,以“亲诚惠容”的理念经营周边局势,在尊重各国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稳定东亚地区的局势,为友邻国家创造和平发展的共同环境不只是中国发展的要求,更是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助力。

二、大国要有先进理念

作为一个大国,也必须要有足够先进的理念来推动世界发展,促进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更加公平发展。有学者认为:“大国形象的长久吸引力最终来自于文化魅力,而文化魅力根源于国家的基本信仰与价值观导向。” 中国最为独特的文化魅力来源于五千多年来持续积淀的传统文化精华,其影响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方方面面。

世界上普遍认为大国崛起之后必定要经历“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腊学者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中论述新兴大国的崛起必然会挑战守成大国,守成大国也必然遏制新兴大国,双方终将也必将以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流派将此总结为国强必争、争则求霸的大国历史宿命和国际关系铁律。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脱离“修昔底德陷阱”。

1.先进理念,体现在先进的努力目标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其目标就在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表示,希望“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多一份平和,多一份合作,变对抗为合作,化干戈为玉帛,共同构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在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这些理念充分表明我们国家对于“国强必争、争则求霸”逻辑的否定,因为其核心价值观就是合作共赢,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些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大同思想、兼容并包、整体思维等都对这一理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在博鳌,习近平进一步提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的四项原则: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全心全意寻求合作,寻求全方位合作的理念,超越了传统的“零和博弈”思维,谋求建立一种百花齐放而又和谐共存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秩序。

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議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 这是联合国决议首次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着世界对于中国这一新理念的认同,也体现出中国对于国际社会发展做出的符合大国身份的新的思想贡献。

2.先进理念,体现在先进的基本原则和行动路径

遵循合作共赢的外交基本原则,体现出一种新的国际关系类型。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国家的外交事业必须要在安全、经济、外交等领域做出新的举措,这些行为的指导原则不应是拘泥于现实主义“零和博弈”。在安全方面,近年来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增派维和战士,并在伊朗、朝鲜核问题上积极协调斡旋,力求和平解决。在经济方面,提出“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以公共产品带动区域国家的全面发展。在外交方面,更努力发展与美、俄和欧盟等国家及组织的“新型大国关系”,又重点关切以合作、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周边关系。

选择结伴而不结盟的行动路径,也是对于传统国际关系理念的一次突破。传统国际关系中,两国关系的最高水平即是盟友关系,盟友间守望相助、共同进退,但是在现实中美国的盟友往往只是其方案的执行者,盟友之间的关系是极为不平等的。而且,结盟在确立双方伙伴关系的同时,也往往意味着盟友的敌人也自然成为你的敌人,这种被动树敌的行为无疑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格格不入。所以中国采取结伴而不结盟的方式,至今已拥有大大小小十六个层级的伙伴关系,例如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巴基斯坦;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印度、韩国、土耳其、阿富汗、斯里兰卡。 这些伙伴关系帮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减少摩擦、增进合作。

三、大国要有务实方案

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要提得出务实的方案,也就是能拿得出带领世界共同发展的公共产品。新一代领导集体对亚洲安全观的倡导和对诸多国际热点问题的主动塑造表明,中国外交开始从以经济利益主导的“小国倾向性”外交向安全利益和政治利益优先的“大国倾向性”外交转变,以更好地促进中国的和平发展。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努力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因此,能做出带动世界前进发展的实际行动,让世界搭上中国发展的“便车”,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红利”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一环。

1.要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诉求

当今世界,多种矛盾叠加交织。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在全球治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指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崭新中国方案,正是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当今世界各个领域的议题都充分表示出了中国的态度,分享了中国的看法,提出了中国的方案。这对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更加公平合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命运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的机遇。

中国的发展方案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首先,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发展有效降低了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差距,缓解了“南北矛盾”。而且,中国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更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贡献”。对于有着类似历史经历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的发展历程是非常重要的实践经验。其次,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中国需要,也一直致力于营造和平合作的国际环境。希望与各国一道前进,形成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可以说,中国提出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均衡、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均衡、可持续发展。这些都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诉求,是带来合作共赢的务实方案。

2.要能为世界发展提供动力

当今世界作为一个连接紧密的整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抛开其他国家而独自获得发展。在2016年9月的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所以“一

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只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自身的产能、技术与资金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同时,这也开创了新型地区合作类型,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指导,吸引沿线国家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共同推进地区的全面发展,使区域国家联合更紧密,提升综合竞争力。“一带一路”倡议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也就是说,中国推动的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的提出,毫无疑问代表着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世界的公共产品贡献,都是为了能以务实方案来切实带动相关国家的整体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大国共同体外交
爱的共同体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