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服务站点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8-05-14 17:29刘娥苹
党政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站点党员基层

刘娥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加强基层党建服务站点建设,是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的具体载体,是拓展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举措。

金山区基层党建服务站点建设,经历了“以吕巷镇巷邻坊为代表的探索初创阶段、以区委组织部发文为标志的全面推广阶段、以统一达标为要求的规范完善阶段”三个阶段。主要做法有:注重顶层设计,完善建设体系;注重服务保障,夯实工作基础;注重载体创新,拓展服务功能;丰富活动内容,凝聚基层群众。近一年来,站点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通了“最后一公尺”,密切了党群关系,也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

一、党建服务站点建设的不平衡、不充分性

金山区基层党建服务站点建设探索近一年来,取得一定成效,但从“三个对标”来看,党建服务站点的运行质效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标长三角周边经验,党建服务站在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精细化方面还有差距。二是对标上级部门要求,党建服务站点在引领社会治理方面还有差距。三是对标群众期待,党建服务站点在解决群众诉求方面还有差距。

1.站点建设存在不平衡性

金山区“三级平台四级网络”的总体布局基本形成,但从站点建设的情况看,面上推开了,站与站之间、站与点之间、点与点中间的不平衡性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在:

(1)重形态轻功能,建起来没完全运转起来。调研发现,全区通过“星级站点创建”,各站点建设“全面开花”,硬件建设如火如荼,软件管理和功能发挥却明显不足。在党建引领下,各工作条线在站点上挂牌入驻,却存在“空转”和“贴标签”现象,党员群众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并不高。主要表现在,活动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集中在党员学习、志愿者活动、调解纠纷等方面,特别是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员参与率不高,有的尚不到80%。究其原因,既和站点负责人的重视度有关,整合资源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也有创建形势下的应付心态,责任心不强,挖掘能人带头人不够。

(2)瓶颈各异,村居企站点建设的差异较大。从农村党建服务站点建设的瓶颈来看:一是服务点建在“农民家里”存在诸多限制,未来不可持续;二是村居民有事一般去综合事务受理中心,或者直接找村居干部,党建服务站点的服务声誉度和吸引力还不高;三是动迁率较高的“空心村”,党员人户分离且分布较散,使站点设置和运行存在一定困难。从居民区党建服务站点建设的瓶颈来看:一是场地硬件设施急缺,除部分新建小区可以提供公建配套房屋外,老小区党建服务站点的阵地资源基本没有;二是在居民群众相对集中的场所(健身点、休闲广场等),还没有深入挖掘,难以设置形成党建服务点。同时,“两新”组织党建服务站点的建设,主要依赖企业主的主观意愿和支持度,不少企业主不愿意建,认为不需要建,总体还比较单薄。

(3)力量不足,党员在站点发挥作用参差不齐。目前站点建设的主要力量就是“村居书记(站负责人)、组织委员或党小组长(点负责人)、骨干党员”,除此以外,大量普通党员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农村老龄党员和流动党员,即使有了站点,作用发挥依然不明显。居民区大量在职党员作用发挥还有很大空间,“双报到双报告”形式大于内容。

2.站点建设的资源供给有待丰富

党建服务站点建设的重要功能就是党建资源下沉,力量下沉,造福党员群众。但从调研情况看,影响站点建设功能发挥的原因,就是站点建设资源供给相对不足。具体表现在:

(1)中心层面的资源配送尚不能满足站点需求。在调研中,有站点负责人坦言,“现在房屋腾出来了,牌子挂起来了,但内容(党建资源)太难找了”,这也指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两级中心层面的党建服务资源配送不充足,还不能满足各站点党员群众的需求。同时,在指导考核方面,也存在“建起来再说,偏向硬件设施的配备和形象化”倾向,导致站点层面内容“空心化”。

(2)站点建设的功能设置还不能满足党员群众需求。站点建设功能发挥的好坏强弱,与站点提供的实质内容和运行活力息息相关。调研发现,绝大多数站点的内容活动设计,主要为党课、健康保健、政策法律咨询等,站点功能“课堂

化、教室化、会场化”,较为单一。在推动党员发挥作用方面的载体和方式比较欠缺,对于建成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思考不够,挖掘不深。

3.站点建设的运行机制还不健全

对一项全新的探索实践,制度管根本,机制促成效。制度不完善,机制不顺畅,必然会影响其后续效应。党建服务站点建设的机制还不健全,不仅对当前建设带来困难,而且影响其可持续性。

(1)联动运行机制不健全。一是上下联动和左右联动不够充分。调研发现,在站点建设中,“中心—站—点”之间的上下联动不充分,中心对站点的指导培训不够到位,中心与站点之间缺乏经常性联系沟通机制。站点横向之间的联动也不充分,资源得不到充分整合和共享,这必然影响服务体系的构建。二是中心站点“公转”和站点“自转”乏力。中心与站点、站与点的职能界定模糊,整体“公转”不够协调。各个站点建设人财供给不能滿足需求,站点自身运行缺乏前瞻性思考和统筹安排,“自转”乏力。

(2)考评激励机制不完善。一是对党员在站点表现的考评激励不明显。目前站点对党员教育管理大多通过积分制进行考评激励,积分结果上墙公示,但激励成效不明显,有的党员并不在乎在站点上的表现,在职党员回社区也存在“盖个章完成任务”的形式主义。二是对站点负责人的考评激励不明确。站点建设和功能发挥的成效大小,有赖于广大党员的参与和发挥作用,取决于站点负责人的有效组织和统筹运行能力。当前,金山区内各站点建设进度不一,成效有差异,有的成为样板式站点,有的刚建起来功能还完全没发挥出来,站点负责人解难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强,统筹思考和整合资源能力欠缺,对站点负责人缺乏明确的考评激励。

二、加强党建服务站点建设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升基层党建的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要创新基层党建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形式。加强基层党建服务站点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深化落实市委“1+6”文件精神、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举措。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本课题组认为,要站高一步、想深一层,把这项工作摆上基层党建的重要议程加以推进,切实增强阵地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从强化功能、完善机制、抓好“双基”和自治共治方面加大力度。

1.坚持形态功能并重,强化多重功能发挥站点作用

抓党建服务站点建设就是抓凝聚。加强党建氛围浓厚的基层党建服务站点建设,有利于强化对党员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党员意识,进一步坚守理想信念,使一个党员成为一面旗帜,更好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

(1)形态建设上坚持“面上铺开+点上精选+线上规范”。一是面上铺开“建”起来。遵循因地制宜,按照“便于党员学习教育管理、便于收集民意和联络服务群众”的原则,成熟一个建一个。在农村,根据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纯农村采取“站点并举”的方法;城中村采取“站为主、点为辅”的方法;空心村采取“点为主、站为辅”的方法,充分整合废旧仓库和闲置公共房屋资源,或者租赁村民闲置房屋,设置党建服务站点。在居民区,以站为主,多站建一点,充分挖掘各居民区的优势资源,一点共建共享。在企业,按照“点为主、多企联建”的方法,服务站点进园区、进商场、进楼宇、进合作社。二是点上精选“优”

起来。依托现有资源选点,发挥驻区单位资源建点,遴选挖掘能人护点。比如群众满意度较高的、有基础有特色的居民区楼道,还比如,党建示范阵地窗口和党员示范岗,再比如,威信较高威望较高的村民小组长家(或党小组长家),优化拓展点上的功能,形成特色和样板型示范型站点。三是线上规范“实”起来。深化互联网+党建工作方法,加强信息化管理,探索“党员红色档案”或“党员电子身份证”基础管理方法。开展远程教育管理,除常规学习教育外,从联系服务群众电子走访、电子化报到、监督和积分考核等方面,促使党员在“护河护埭护路”等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功能发挥上坚持“基础功能+综合功能+拓展功能”。一是统一设置功能室,配齐工作力量,完善工作制度。在中心牵头下,各站点做好硬件的规范化建设。把党的阵地建到居民群众家门口和宅基上,凸显党建元素和标识,增强党员仪式感和荣誉感,比如:整合党课教室、党员会议室和党建展示室等基础功能,将党建服务延伸到党员群众“家门口”。采取“1+x”(1就是站点主要负责人,x就是协助管理人员)方式配齐站点负责人队伍。建立站点工作制度并上墙公开。二是建成“量体裁衣”的党建新阵地。围绕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建立站点的“主题党日”制度,实施实地体验学、党课辅导学、视频点播学、讨论感悟学的“四学”模式。结合各村居企和党员实际,从内容、形式、需求方面设置站点活动计划,比如,农技培训、健康保健、青春党支部、网上学习论坛、分群分段学等,建成具有个性化和吸引力的党建新阵地。三是問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拓展站点功能。着力解决目前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短板问题。掌握社情民意、汲取群众智慧,“零距离、嵌入式”地服务党员群众,解决群众“最后一公尺”问题。努力创建样板式、示范型站点和党员群众家门口的满意站点。

2.坚持供给呼应需求,强化资源下沉保障站点运转

抓党建服务站点建设就是抓服务,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职责和鲜明主题。基层党建服务站点的服务到不到位,关键看需求是否有效对接,资源是否真正下沉。

(1)整合指导资源,按需指导建设。一是建立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站点制度。成立由街镇班子成员任组长、部分机关职能部门干部为组员的村居站点联系工作小组,建立“周四站点联系日”制度。收集民情民意,协调解决问题,与村民们在站点上拉拉家常聊聊天,增进党群关系。二是建立村居干部到点上轮值制度。结合党建网格化工作,组织村干部到点上轮值,开展上党课、宣传政策、收集民情、听取民意、共商民事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三是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到站点定期联系接待制度。每月固定接待时间并对外公布,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站点定期开展接待活动。四是建立站点指导员制度。以区级部门党员领导干部为主体,为站点配备指导员,帮助协调资源,开展各类活动。

(2)下沉配送资源,激发站点活力。一是整合资源主动下沉。从中心层面,组织开发“乡土教材”,培育“乡音讲师”,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包括党课、政策、文化、生活等,根据站点个性化需求,结合志愿者服务、公益大篷车、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区域化党建按需配送。二是调动热情激发活力。按照思想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号召力强等条件,从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网格信息员中选好点长。加强考核激励,激发站点负责人主动作为、善于思考、开发项目。三是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组织站点负责人定期开展培训,村居党组织每月召开点上负责人工作碰头会,切实抓好站点日常运行,加强站点负责人横向交流沟通。四是落实运行经费保障。明确各街镇(工业区)通过财政补助、党费下拨等方式,保证每个站每年工作经费不低于30万元,每个点每年工作经费不低于2000元,每名党员每年教育活动经费不低于200元。

3.坚持基层基础双强,强化党建考核推动站点建设

抓党建服务站点建设就是抓基层打基础。党的工作最坚实的支撑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也在基层。加强基层党建服务站点建设,有利于深植点面结合的基层一线党建阵地,夯实基层基础。

(1)结合“堡垒指数”开展站点“双考核”。一是对阵地进行星级考核。根据区委组织部下发的“堡垒指数”考核指标,对活动开展正常、党员出勤率高、作用发挥明显的站点,给予一定奖励,星级考评晋位;对活动松散、党员出勤率低、站点功能弱化的,落实整改举措。二是对站点负责人进行考核。对站点负责人组织策划能力、整合资源能力、开展活动卓有成效方面进行考核评优;对思想不重视、成效不突出的站点负责人,视情予以调整。

(2)结合“先锋指数”开展党员“双考核”。一是对站点所属党员开展先锋考核。根据根据区委组织部下发的“先锋指数”考核指标,对积极参加站点活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的党员予以年度“先锋党员”表彰;对活动不积极、作用不明显的党员予以教育引导。二是对在职党员开展先锋考核。运用互联网技术强化对在职党员的考核激励,开发运营金山区党员教育管理“三微”(微学习微管理微心愿)微信公众号APP,对在职党员在站点发挥作用进行全过程留痕记录。对在社区充分发挥作用的在职党员,予以评优激励,对不关心社区事务,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的在职党员,单位党组织予以批评教育和督促整改。根据先锋指数予以考评和评优奖励,在点上加强对党员的激励关怀,在点上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坚持自治共治并进,强化多元参与巩固站点建设

抓党建服务站点建设就是抓社会治理。党建服务站点建设的归属是激活党的组织的神经末梢,巩固党在基层的阵地建设,发挥堡垒作用和先锋作用,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满足群众日益多元的需求诉求,集聚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合力。

(1)以区域内外党建合作项目为重点聚拢站点项目资源。一是拓展“心联鑫”区域化党建项目。放大区域化党建效应,更好地集聚社会治理合力,激发党小组长、楼组长等骨干参与党建服务、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与热情,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和基础。二是扩大“城乡党建结对”影响。在金山区域外,进一步整合党建共建的资源力量,创新共建项目和内容形式,不断扩大城乡结对影响。三是扩大“毗邻党建”覆盖面。以金山区与平湖市“毗邻党建”合作共建为契机,推进在基层党建工作方面的共建与合作,建立健全事务共商、工作共推、責任共担工作机制,推动毗邻地区结合实际开展特色合作,影响推动其他区域的毗邻共建。通过区域内外的党建合作项目,不断聚拢站点项目资源,为站点功能发挥注入优质资源。

(2)以体制内外志愿服务为抓手聚拢站点人力资源。一是体制内形成党员志愿服务大平台。在全区组建党员志愿服务大平台,结合网格化工作机制,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微信公众号、QQ群),网络网格融合治理。组织党员在网格内积极发挥作用,在政策宣传、河道保洁、巡逻督查和民情传递等方面认领“微心愿”等志愿项目;组织党员在站点上积极发挥作用,在“五违四必”、中小河道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中,带头服务、强化担当、履职奉献,营造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二是体制外搭建志愿服务的社会化运营平台。以现有的为民服务热线(诸如98365志愿服务热线)为基础,做实热线运营功能,解决“需求哪里来”的问题;以现有相对成熟的社会组织服务项目(诸如“心启航”)为基础,整合专业化服务队伍,以加盟运营模式,强化供给与需求的对接,解决“谁来提供服务”的问题。通过体制内外的志愿服务力量整合,不断聚拢站点人力资源,为站点功能发挥注入生机活力。

基层党建服务站点建设,是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拓展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重要抓手,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载体平台。未来,不仅要加强基层党建服务站点建设的规范化,更要完善并强化其功能发挥,从抓运行品牌和运行质效方面拓展深化。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站点党员基层
基层巡览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以“夏季百日攻坚”推进远教工作拓展提升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党员标准是什么?
怕被人认出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