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教学中激发山区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8-05-14 16:38陈梅芳
知识文库 2018年7期
关键词:李白诗词古诗词

陈梅芳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山区学生由于知识面较窄,阅历较浅,对古诗词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都感到遥远而陌生,导致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甚理想。针对以上现状,本文谈谈在古诗词教学中激发山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策略。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生学习和继承这些文化遗产,对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语文能力的培养、文化素养的形成等诸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如何激发山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呢?现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所采用的一些策略。

1 入课激趣

有一位名师曾经说过“精彩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可见精彩的导入,很快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音乐激趣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在导入新课时,如能播放音乐作品,不但可以渲染气氛,把学生引入意境,而且可以突出文章的主旋律。如教《题破山寺后禅院》时,先播放幽静、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学生听着乐曲,置身于幽深寂静的精神世界中进入学习,可达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效果。

1.2 故事激趣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如能借助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导入,就可以使学生兴趣大增,快速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如教崔颢的《黄鹤楼》时,可讲李白登黄鹤楼见此诗罢手的故事:有一天,李白登黄鹤楼,本想赋诗一首,因见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的感慨,并罢手而不题诗。故事讲李白都赞此诗写得好,学生心中自然会产生一种探个究竟的学习冲动,带着热情去学习此诗。

1.3 直观演示激趣

在讲授新课前,先出示模型、图片、投影、视频等直观材料,把主要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可先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图投影出来,用视觉冲击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此诗的兴趣。

1.4 以旧带新激趣

在教新诗时,可用复习已学古诗的方法导入,找到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李白的《行路难》时,首先提问:我们学过不少李白的诗,谁能背?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背诵,如《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之后,教师巧妙导入:大家都背得很熟,那么,我们今天就再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作《行路难》。这样做,更能激发学生想了解和学习李白诗歌的欲望。

1.5 比较激趣

古代诗歌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意境打动无数人,适当地加以运用,以同题诗词进行比较开课,也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如在教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时,可这样导入:“同学们,在我们所学的诗词中,很多诗人抒发了他们对秋的感受。同是秋天,刘禹锡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马致远悲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那么文学家范仲淹笔下的秋又是如何的呢?”这种导入可让学生沉浸在诗词所创设的情景中,随之转入课文的学习,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兴趣的激发如果只停留在入课的刺激,那么学生刚燃起的热情有可能就会很快消失,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充满激情,有兴趣学下去,课堂中的激趣也至关重要。

2 课中激趣

2.1 诵读激趣

在古诗词教学中,诵读是感受诗的意境的最直接的方法。可通过老师抑扬顿挫的范读或听录音,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齐读、分组读、交叉读、个别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如教李煜的《相见欢》时,老师可先以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范读,然后通过学生齐读、个别读、分组读等,使学生在急切舒缓的起承转合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再经过老师略加点拨,学生就会很容易体会到一个亡国之君的孤独形象,从而准确地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2.2 表演激趣

为了把学生觉得有点枯燥的古诗词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对于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编成一出小短剧,让学生扮演诗中角色,设计符合人物和具体环境的对话,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表演。如教杜甫的《石壕吏》时,可指导学生把课文编成课本剧上台表演,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得到了快乐的情感体验。这样以分角色表演课本剧的办法进行学习,学生就从实践中获得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3 想象激趣

引导学生想象联想诗歌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如教温庭筠的《梦江南》时,抓住“独”、“倚”、“脉脉”、“悠悠”等词,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描述诗的意境:一位少妇清晨起来梳洗打扮完毕,独自倚在楼上栏杆远眺,盼望着丈夫归来;她细数着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一直到夕阳西下,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面对着悠悠江水,少妇感到失望惆怅。通过激发学生想象,一幅美妇凭栏远眺思归图就让学生描述出来,学生获得閱读欣赏的愉悦,大大地增强了兴趣。

2.4 背景激趣

古诗词的创作年代、背景离现代都很久远,学生大多了解不深,在教学过程中,如能介绍与这首诗词有关的背景,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时,可以介绍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之事;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介绍“乌台诗案”。学生听了介绍后,就会产生学习此诗的欲望,带着兴趣去学习。

2.5 对比激趣

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经历的不同,诗作的风格也不同。如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前期的自然欢快,充满生活情趣,因为那时她生活幸福美满;后期遭受战乱,夫妻分离,作品自然比较悲伤、凄婉、哀怨。在教李清照的《武陵春》时,可拿她的前期作品《如梦令》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引发学生对李清照作品的阅读兴趣。

要想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仅仅在入课和课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不够,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转化应用能力,使学习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课后激趣也同样重要。

3 课后激趣

3.1 竞赛激趣

学生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在新课后可采用竞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如教完赵师秀的《约客》时,可以开展看九个小组中哪个小组能够说出最多有关“雨”的古诗句比赛,也可以开展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竞赛活动。通过各种竞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2 歌唱激趣

许多古诗词原本都是可以唱的,在学生学习了古诗词后,教师可以将一些流传了多年并谱成歌曲的诗词在多媒体上放给学生听,并让学生跟着唱,在歌唱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很快地将诗词背下来。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等都可以放给学生听,让学生跟着唱。这样,学生不禁对学习古诗词产生了兴趣和期待。

3.3 绘画激趣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抽象凝练的语言化为栩栩如生的画面往往会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时,在课堂的结尾,可让学生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一幅山水画,这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有的画一只船,船桨上停着一只小鸟;有的画一只孤舟,有个渔人坐在船上悠闲自得地抽烟……通过绘画的方式,使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了兴趣。

3.4 应用激趣

学生不但能背出所学的古诗词,而且能懂得如何运用,就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了。如学了杜甫的《望岳》后,可问学生:“如果你与朋友去登山,登上山顶后,你最想用杜甫的哪句诗来表达心情?”学生会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如学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问:“跟朋友分别后,可以用王勃的哪句诗来劝慰朋友不要忧伤呢?”学生齐声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启发引导,让学生学用结合,他们就会很自然地爱上古诗词的学习。

3.5 仿寫激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如果能让学生做到既会吟诗也会写诗,教学效果会更显著。如教了《如梦令》后,可让学生仿照它,大胆尝试写诗。有一学生就仿照《如梦令》写了:“独自山间漫步,沉迷难返归途,梦醒思归时,误入树林深处,寻路,寻路,扬起落叶满路。”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很有成就感,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管山区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古诗词不那么感兴趣,但是只要我们根据古诗词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运用好策略,处理好课堂细节,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与古诗词的不断接触,从中找到乐趣,把对古诗词的兴趣发展成为一种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生不变的“志趣”。

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2017年度青年教师发展专项课题(编号:QNJSKT00285研究论文。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

猜你喜欢
李白诗词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诗仙李白的归宿
猜诗词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