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2018-05-14 10:56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后辈朱德家庭

在中国的传统中,家庭往往传承着祖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立业的一些教诲。这些祖训,往往体现了一个家族的核心价值观。朱德得到了祖训的教育和引导,又根据时代的需求,对这些祖训进行了传承、创新和发展。

朱家祖先都是憨厚、勤劳、朴实的农民,朱德的祖父是一个中国地道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把十几口人的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日子虽然贫寒,但全家和和顺顺,尊老爱幼,深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尊敬。朱德的父母都是赋性敦厚、为人忠耿、侍亲孝、持家勤的一代人,他们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干活。佃农家庭的生活是艰苦的,由于地主的残酷剥削,尽管一家人辛勤劳作,但仍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朱子家训》的引导,深深地影响着朱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养成了勤俭廉洁的好习惯,一生都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

朱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对他影响最深的是母亲钟氏。他曾深情地撰文追忆自己的母亲:“母亲是个好劳力。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这样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朱德从小养成了勤劳的好习惯。一生俭朴、热爱劳动是钟氏为朱德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

树立严格家教,规范家人行为

朱德对子女后辈的培养非常重视。他特别强调,要把子女后辈培养成革命事業的合格接班人,而不是要接“官”、接“权”。他对后辈说:“要尽到我们的责任,把你们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1937年9月,朱德在给四川亲属的信中写道:“那些希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他还说:“我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这是战争年代朱德对亲人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也一刻没有放宽做人做事的标准,而是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和家人。

朱德从不居功自傲,他严格教育后辈要做平凡的普通群众,绝不允许子女后辈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声望享受特权。在朱德看来,干部子女有了特殊化思想,那就是变质的开端。

在领导干部子女的用车问题上,朱德从不破格,真正做到公私分明。朱德对家里所有的人都严格要求,一律不准乘坐公家的汽车上学,无一例外,就连他的夫人康克清都是乘公共汽车去上班。

朱德告诫子孙们,躺在老一辈的功劳簿上,就会变成资产阶级的少爷,要求他们不要贪图享乐,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

在朱德的教导下,他的子孙们都在最基层的普通岗位,靠自己的勤奋劳动,过着俭朴的生活,并没因为是朱德的后代而享受特殊的待遇。朱琦从部队转业后,到石家庄工作,先在铁路机务段当练习生,后又成为火车司机。有一次,朱德坐的专列正好是朱琦当司机,朱德便在车厢中接见了他,并给予了鼓励。朱琦始终牢记父亲的教导,勤勤恳恳地工作,在铁路部门一直工作到病逝。

培育良好家风,塑造家人思想品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青年受到资产阶级享乐思想的影响,他们既不知道过去的艰苦,也就比不出今天的幸福。朱德指出:“这是一种最危险的现象。”他还说:“对于一些尚未成年的少年儿童,也应该加强勤俭教育,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生活比较富裕的少年儿童,这方面的教育更为迫切需要。”

闲暇时,朱德往往会带领孩子们挖土种菜,让他们养成自食其力、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朱德也从不允许孩子们乱花钱,他们上小学时添置必要的衣服用具,都要征得朱德的同意,并一一记账。朱德还经常检查这些开支。孩子们参加工作后,朱德也不轻易给他们买什么东西。

在朱德的遗物中,有一条补了又补的衬裤,上面有17处补丁,无数个小孔。还有一张白麻纱贴花床罩,一边已朽烂,罩面上有6处补丁,这张床罩陪伴朱德度过了晚年生活。后来,康克清又一直用到1992年去世。这张床罩总是破了又缝,缝了又补。这些补丁还是朱德的儿媳妇赵力平缝补的。由此可见,他们传承的不仅仅是一件件物品,更是体现出良好家风。如今,这两件物品陈列在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以此教育更多的人保持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让儿女们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朱德将孙子、外孙接到身边抚养。为了报答家乡亲人当年支持他读书和革命的恩情,他把老家亲属的孩子接到身边抚养,目的是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把他们培养成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十几个孩子的到来,使朱德家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摘自《现代妇女》)

猜你喜欢
后辈朱德家庭
不必要花的钱
卖梦店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观电视剧《毛岸英》感作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家庭“煮”夫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