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体育定义与分类

2018-05-14 14:40马英才
互联网经济 2018年8期
关键词:体育用品体育产业赛事

马英才

互联网企业的参与给体育产业未来发展带来了想象力。然而互联网体育的定义、分类以及演化并不明确,因此,分析互联网体育的内涵、分类、产业链条以及发展前景,对于认识互联网体育,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体育定义

互联网体育是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民众体育需求为主导,整合各类体育资源,优化提升体育产业链,改造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互联网与体育充分融合的产业新模式新形态。

互联网体育的价值优势

满足群众多元化体育需求。在互联网体育模式下,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赛事观看、健身休闲、体育消费等一站式服务,满足多样化体育需求。如居民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手机APP等方式了解多样的体育新闻;可以足不出户完成体育场馆预订、教练预约、比赛门票预订、体育用品购买等;通过视频网站或APP观看体育赛事直播,同时能够获得技术分析、明星八卦,提升观赛体验。

促使参与主体多元化。参与主体的能力、渠道影响体育运动的普及效果和群众参与意愿,互联网与体育的融合使得居民体育与健康信息获取能力大大提高,这就能显著提升群众体育健身意识,体育也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由此大众体育快速发展起来,体育运动的参与主体逐渐由专业运动员等体育专业人士向大众转变,全民健身全面兴起。

有效弥补实体体育产业的商业缺陷。通过构建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开发全新的营销模式和产品,可以有效降低体育实体店、体育基础设施等运营成本,缩短资本回收周期,能够弥补体育实体产业的商业缺陷,提高盈利水平,也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体育的产业链条

体育产业细分领域广阔,产业链条分布广泛,《2017互联网体育消费报告》研究指出,我国体育产业已经形成IP、体育用品、赛事运营、竞猜、培训、电商等多个细分行业。互联网与体育产业链正充分融合,不仅在多个细分行业碰撞出新火花,并延伸了体育价值链,推动体育价值增值。

互联网+体育用品。体育用品处于体育产业链的下游。一方面传统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崛起,安踏、李宁等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优化体育用品制造环节,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创新产品营销模式,推动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另一方面智能体育用品也是互联网体育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小米、新浪、华为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强对体育用品的创新研发,推出众多的可穿戴产品,并通过智能设备收集用户运动时间、运动量等信息,用户能够及时准确读取运动相关信息,同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用户提供运动、健身、健康等方面的科学指导,构造“互联网+体育用品”生态圈。目前,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出现了小米手环、华为荣耀手环、苹果Apple watch、Nike+Fuelband、Fibit Flex、三星Gear,以及智能跑鞋、智能足球、智能篮球、智能自行车等产品。

互联网+体育传媒。体育传媒处于体育产业链中游,是互联网体育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渗透,众多的互联网企业将目光投向了体育媒体领域,涉足体育传播、赛事运营、赛事IP等,促进体育传媒的转型升级,出现了新浪体育、腾讯体育、虎扑体育、爱奇艺、直播吧等。在这一领域,体育赛事是头部资源,对产业链带动作用最大,也是市场上的“香饽饽”,各个互联网体育企业都砸下重金争夺赛事版权。以腾讯体育为例,腾讯体育成立于2003年,经过1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体育媒体行业独角兽,掌握了众多体育产业核心资源,坐拥NBA、FIBA、英超、英雄联盟等顶级赛事的线上版权,体育赛事直播和点播资源丰富,是2013-2020年中国奥委会唯一的互联网服务合作伙伴。同时腾讯体育依靠腾讯在社交领域的领先优势,整合社交、视频、移动资讯等平台,实现体育用户的广泛覆盖与深度拓展。

互联网+体育服务。“互联网+体育服务”涉及领域众多,也是互联网巨头企业和行业独角兽最为集中的领域。“互联网+体育服务”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其一是运用APP、微信等手机客户端和PC平台,为体育用户提供便捷的场馆预订、门票预订、赛事报名、健身定制、体育商城等。其二就是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体质监测、运动监测、运动数据分析、健康管理等服务,对于专业运动队来说,可以分析运动员表现,提高训练效果和技战术水平;对于赛事分析来说,可以通过赛事数据统计分析,提高解说精准性,带来更好观赛体验;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基于可穿戴设备以及各类运动软件的使用,可以更好进行运动监测和健康管理,有针对性地提供私人健身计划。其三就是体育培训,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预约教练和健身、培训等服务,但发展相对缓慢。“互联网+体育服务”领域代表性公司众多,包括体育之窗、咕咚、Keep、永乐票务等。咕咚诞生于2010年,主要通过运动数据、AI等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简单、快捷、可靠的互联网泛运动服务。2016年咕咚开始从运动数据搜集和管理模式入手,打造全民运动生态系统,包括结合视频直播、图文交互、资讯传递,打造高价值运动社交内容平台;开展跨界合作,开放运动数据平台接口,推出移动支付、智能硬件接入等一系列解决方案;通过完备的线上马拉松、自行车赛事和自有IP赛事活动,包括参赛报名、成绩查询、赛事照片、赛事直播、运动安全保险、衍生商品等全方位的服务,提升运动用户体验。2017年咕咚发布智能运动战略,涉足体育产品制造,推出了咕咚智能跑鞋等系列产品,发布了咕咚智能跑鞋1.0、咕咚智能健步鞋、咕咚智能跑鞋2.0、咕咚智能运动BRA和“咕咚×1MORE智能运动耳机”等 4款智能运动装备,咕咚智能跑鞋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实时监测用户跑步運动的数据,评估用户身体状态,并进行打分,同时提出安全而科学的语音指导。目前用户数量达1.5亿,每天需要响应来自全球210个国家的数千万次运动需求,超过二十万个运动团体遍布全国各地,累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赛事超过500场。

互联网+体育基础设施。该产业主要聚焦于体育基础设施的商务运营,实现场馆等基础设施的信息整合、商务运营与市场拓展,不仅提高了场馆利用率,也满足了全面健身的需要,提升了运动参与体验。主要的代表有体育之窗、IRENA、华熙live等。

互联网+体育电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体育电商开始勃兴,吸引了众多的体育品牌和电商企业开始介入。主要的玩家包括阿里、京东、奥体网、虎扑识货、运动惠、优个网、识货等体育电商服务平台。优个网建立了线上商城、线下门店、移动社群和APP四大社群,累计服务运动爱好者超过300万。

互联网体育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风口。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14-2016年,体育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25.8%。2016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为647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0.9%。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18年底,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1%,体育消费将近1万亿元,体育产业机构数量增长将超过20%,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巨大增长潜力正快速释放。二是体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体育用品、体育服务业、体育传媒、健身休闲、竞赛表演等业态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用品制造业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健身休闲产业和竞赛表演业增速均超过20%,航空、击剑、山地戶外等体育消费蓬勃发展,成为体育消费的新热点。三是体育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运动健康城市、体育小镇、体育综合体、体育公园等平台建设加速推进。

相关研究显示,当居民收入超过6500美元后,较大规模的体育消费需求规模开始形成,体育产业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轨迹也恰好符合这个规律。目前我国人均体育消费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10,潜力巨大。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超过8000美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5.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达41.3%左右,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用品需求不断攀升,骑行、游泳用品的消费比重一路上行,健身以及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培训需求增长,职业体育特别是赛事直播受众规模持续增长。同时,体育产业也受到互联网企业等社会资本青睐,阿里、腾讯、万达、恒大等纷纷成立企业板块,体育类创业公司也不断涌现。另外,我国互联网技术和网民也是互联网体育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7.7%。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将体育产业作为重点领域布局的重要原因。

未来,在全面健身大潮不断高涨和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互联网体育的潜力将进一步激发,互联网体育生态圈和产业链将不断完善与细化,发展前景也将更将广阔。

猜你喜欢
体育用品体育产业赛事
本月赛事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产业之篮球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中国体育用品公司的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