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与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思路构建

2018-05-14 21:37雷振杨泳兰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雷振 杨泳兰

摘 要 猪口蹄疫主要是由于猪感染口蹄疫病毒而引发的急性、热性及高度接触性的猪传染疾病。病猪的症状表现为发热、口腔四肢和皮肤等存在大量水泡。出生的哺乳仔猪若感染该病时,不仅将出现水泡和蹄壳脱落等临床症状,同时还将产生心肌炎,病死率约为60%-70%。通常猪口蹄疫呈现流行信或者大流行性进展,而牛羊均可感染该病毒,特别是哺乳仔猪的死亡率约为60%。猪口蹄疫和猪水疱病以及猪水疱性口炎等均存在着较为相似的症状,在诊断中需要详细鉴别以确保诊断无误。通过及早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猪群死亡率。

关键词 猪口蹄疫;猪水泡病;诊断;防治

1 病情诊断及鉴别

猪口蹄疫与猪水疱病均属于感染病毒之后引发,并且在症状上较为相似,两种疾病的传染源存在相似性,均是食用污染的畜产品饲料、饮水或草场等均有可能成为猪只传染源。两种疾病猪病情较为严重时,首先都会出现蹄壳脱落,并且在蹄不产生水泡同时,猪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病毒均可能对人类产生感染。因此,做好猪口蹄疫和猪水疱病的诊断鉴别及预防工作,不仅关系到猪只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关系到饲养者、经营者以及购买者的健康和安全。猪口蹄疫和其他豬水疱病进行鉴别与诊断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口蹄疫仅对偶蹄兽产生感染。一年中均可能发生,特别是冬春等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呈现出流行性或者大流行性进展。通过对病死猪进行解剖,病死猪的心室中隔、心室面与心房内均可见明显的灰白色或者灰黄色斑点坏死灶。类似于斑马条纹和老虎条纹也被称作“虎斑心”。若病猪仅单纯发生猪口蹄疫,可引起哺乳仔猪较高病死率约为70%左右。

水疱性口同口蹄疫相比较水疱性口炎病毒的天然宿主相对更多,不仅包括偶蹄兽,并且该疾病发病呈现显著的季节性特征,特别是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发病率最高在秋季,逐渐趋于平息,待霜冻之后可基本消失,通常该疾病爆发并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流行性进展。

猪水泡疹,并非为单纯性感染该疾病感染后病猪能够较快恢复健康,并且并无其他不良后遗症。若存在继发性感染时,情况严重可能引发病猪的蹄可发生脱落,同时新旧蹄高可替换之后,将出现一条比较明显的暗棕色或或者黑色替换线。通过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可见肝脏及肾脏内明显充血,且存在轻度肿胀而皮藏呈现褐色伴随轻度脑炎,能够发现点状的神经元变形区,并且病猪局部淋巴结存在水肿和充血现象,有大量淋巴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

2 预防措施

2.1 发病前的预防

当未发生猪口蹄疫与猪水疱病时,猪的免疫接种至关重要,每年均要切实的做好猪的水疱病以及口蹄疫疫苗的科学防疫工作。针对口蹄病特别是在母猪怀孕初期以及分娩之前一个月内进行一次的灭活苗接种。而对于仔猪需要在40日龄和80日龄进行免疫接种一次,通过该方法能够获得较良好的免疫能力。在加强免疫几种基础上还要确保猪舍周边环境的清洁,比较常用的消毒液包括氢氧化钠、热草木灰、甲醛溶液。而科学的消毒处理程序为首先对猪舍周围环境进行喷洒,并维持4h以上之后需要对猪粪便、尿液、污染物及泥土等进行彻底清扫进行堆积发酵或者进行彻底焚烧。之后再进行第二次环境喷洒并继续维持4h,之后可用清水对水泥地面猪舍和运输工具等进行冲洗,并自然晾干。之后需要再次喷撒药液,待自然晾干之后方可使用。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对猪只的有效保护,防止粗饲料以及饲料温度过高,对猪嘴和口腔等产生烫伤与刺伤。

2.2 坚持自繁自养的基本原则

首先需要严格禁止疫区中引入仔猪或种猪,若必须引进种猪或者仔猪时,则需要从非疫区且信誉良好的猪场进行引入,并且需要严格执行好猪的防疫检查措施。对于新引进的猪需要进行单独饲养,在单独隔离观察三周左右之后确定无疫情后才能够混群饲养。

2.3 强化饲养管理

应该结合猪只具有的不同生长周期,对其日粮配方进行调整,并喂养全价饲料也可以补充一定的喂养制剂,确保猪舍内的清洁和干燥,同时需要降低猪的饲养密度,积极改善猪的生存环境减少猪只应激反应。同时要做好蚊子、老鼠、苍蝇的消灭工作,严格预防疾病的传播。定期交替使用福尔马林复合全过氧乙酸以及二氧化氯等对猪舍和猪运输工具以及周边环境等进行严格消毒。对于病死猪尸体粪便和被污染饲料等需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2.4 重视种猪免疫

对于种公猪应该在每季度进行一次接种。需要接种口蹄疫苗,在寒冷季节可以每两个月进行免疫一次。对母猪配种之前应该行肌肉注射流行病毒疫苗,同时需要每月对种猪进行一次的抗原检测。对于检测的抗炎类型,需要在母猪分娩之前30天左右采取第二次免疫接种,严格保障母猪分娩之后乳汁内含有现阶段流行毒株母源抗体,对于生长猪也应做好免疫工作。在哺乳仔猪出生后半个月进行口蹄疫疫苗的接种,在其断奶七天之后,特别是从产房转入到保育阶段时应该进行免疫,加强在寒冷季节使猪群从保育阶段转向育肥阶段的重要时期,需要进行再次接种免疫。

3 治疗措施

当饲养猪发病之后需要立即进行隔离,坚持早快严小的基本原则。对疫点和疫区进行划定并严格封锁,应用3%的火碱对饲养用具、地面运输工具和猪圈栏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对于病猪粪便和垫草等需要进行密封发酵。对病猪尸体进行严格销毁或者进行深埋。将最后一头病猪宰杀,并经过三周的全面性消毒之后才能够解除封锁。注射高免血清用量每公斤为0.1-0.3ml,黄芪多糖用量为每公斤0.1-0.2ml,环丙沙星注射液用量为每公斤0.1ml。以上药物混合后进行肌肉注射,每天需要注射两次连续注射治疗五天左右。当病猪的水疱破出之后,首先需要应用2%的明矾水或者1%的高锰酸钾进行严格清洗,之后再涂抹碘甘油或者紫药水,每日需涂抹两次,直到病猪完全痊愈。

参考文献:

[1]李小静. 猪口蹄疫与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J]. 现代农村科技,2013,23(12):46.

[2]戈云华. 探析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区别及防治[J]. 中国畜禽种业,2017,13(04):134-135.

[3]张小华. 对猪口蹄疫与水泡病鉴别诊断的探索[J]. 农技服务,2014,31(05):145.

[4]李海辉,傅新友. 猪口蹄疫和水泡病的鉴别及防治措施[J]. 科技信息,2011,16(22):356.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