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8-05-14 21:37韩升洋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通辽市农业生产气候变化

摘 要 本文利用通辽市1988~2017年的气温、降水量与日照资料,着重针对近30年通辽市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论述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来通辽市年平均气温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57℃/10a;春季气温上升最为明显,冬季气温则呈现出缓慢的下降趋势。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出一定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119mm/10a。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9月份, 12月份至次年2月份的降水量相对较少。年日照时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179.1h/10a。日照时数在5~10月份较多,各个月份之间日照时数的差异不是太大。通辽市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必须调整种植业结构,作物养分无法正常吸收,病虫害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等。因此,应当加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切实增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以尽可能使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少。

關键词 通辽市;气候变化;特征;农业生产

1 引言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的东南部地区,地处东经119°14~123°43及北纬42°15~45°59之间,其东部临近四平市,南部连接辽宁沈阳、铁岭与阜新市,西部以赤峰、锡林郭勒盟为邻,北部靠近兴安盟及吉林松原、白城等地。通辽市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对该地区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等气候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及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资料与方法

本篇文章选取通辽市1988-2017年的逐月(年)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观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统计分析及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其中季节划分采取以下标准:12月至次年2月属于冬季;3~5月份属于春季;6~8月份属于夏季,9~11月份属于秋季。

3 通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3.1 气温变化特征

3.1.1 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近30年通辽市年平均气温为7.5℃。通辽市年平均气温变化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是整体而言,各年份平均气温均在多年平均气温上下波动,随着年份的增加,年平均气温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57℃/10a。其中2012年的年平均气温最低,为6.4℃;2007年的年平均气温最高,为8.62℃。

3.1.2 四季气温变化特征

通辽市春季、夏季与秋季的气温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其中春季气温上升最为明显,其气候倾向率为0.473℃/10a;其次为秋季,其气候倾向率为0.444℃/10a;冬季气温则呈现出缓慢的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114℃/10a.

3.2 降水量变化特征

3.2.1 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特征

近30年来通辽市年平均降水量为372.4mm,其中1991年的年平均降水量最多,为577.6mm;2007年的年平均降水量最少,为195mm,两者之间相差2.96倍之多,而且年降水量之间的年际波动比较大。相对比而言,80年代降水量最多,平均为370.1mm;从1999年至2004年之间年平均降水量相对较少;近10年来年平均降水量又有所增多。整体而言,随着年份的增加,通辽市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出一定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119mm/10a。

3.2.2 月降水量变化特征

通辽市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9月份,其中以夏季6~8月份降水量最为集中,占到全年总降水量的64.4%,并以7月份降水量最多,为100.1mm,而冬季12月份至次年2月份的降水量相对较少。

3.3 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3.3.1 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近30年来通辽市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938.7h,其中1988年日照时数最多,为3294.5h,2016年日照时数最少,为2474.8h,两者之间相差819.7h。相对比而言,80年代与90年代年日照时数相对较多,近10年来年日照时数相对较少。整体而言,随着年份的逐渐增加,年日照时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179.1h/10a。

3.3.2 月日照日数变化特征

通辽市1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为198.6h;5月份日照时数最多,为281.9h,两者之间相差83.3h。相对比而言,日照时数在5~10月份较多,各个月份之间日照时数的差异不是太大。

4 通辽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1 调整种植业结构

目前,气温升高使气候加速变暖,应当以通辽市气候变暖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当地的气候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可以利用气温升高、热量条件充沛、有效积温增加、作物生育期延长等有利条件,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此时可以选育抗旱喜温的优良品种,并适当扩大其种植面积。

4.2 对作物养分吸收及虫害的影响

气候变暖将会加快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的分解速度,持续较长时间将会导致地力有所下降,进而导致农作物减产歉收。另外,农业病虫害越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温度条件,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病虫害顺利越冬,病虫害的数量也较多;温度越低,病虫往往会被冻死,使病虫的数量明显减少。由此可见,气候变暖对于杂草和昆虫也比较有利,因此除草剂与农药的施用量将有所增加。

4.3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导致通辽市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暴雨、洪涝、干旱、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发,由此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涝灾将会导致农作物浸泡在水中,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干旱将会导致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对农业灌溉用水及城市生活用水等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当加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切实增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参考文献:

[1]贺俊艳,朱紫明,刘晶等.通辽市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03):89,93.

[2]王俊,申广立,李春云等.通辽市近50年气候变化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0(06):18-22.

作者简介:韩升洋(1985-),男,蒙古族,辽宁省盖县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旗县综合一体化业务工作。

猜你喜欢
通辽市农业生产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王舒作品
2007:绿色企业
通辽市农村牧区社会养老问题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数万市民逛展会感受“内蒙古风情”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