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共享经济,创造新效能

2018-05-14 15:37吕嵘
互联网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设计师人才经济

吕嵘

时代形式与格局的变化,必将伴随着人的重新布局与流动,并酝酿出巨大的商业和发展机会。互联网人才共享时代,人才应该没有边界,跨界流动寻求发展。未来,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人才共享有望成为下一个风口。

原Uber中国公关总监、优客工场执行合伙人高超总结了自2015年(共享经济元年)开始,共享经济以裂变之势汹涌而来,深刻改变着大众的衣食住行、工作、健康、娱乐等方方面面,从国外的Uber、Airbnb、WeWork,到中国的滴滴、ofo、优客工场、小猪短租、在行等,推动着我们迅速进入一个“共享新纪元”。

2018年3月,滴滴已有4亿注册用户和1500万名司机。根据《2017年滴滴出行平台就业研究报告》,共有2108万人在滴滴平台获得收入。

据普华永道管理咨询公司的报告,2014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已位居各行业经济第五名,约1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3350亿美元。共享经济正在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新力量。

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共享经济研究中心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18》,我国共享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2017年我国提供共享经济服务的服务者人数约为7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数约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9.7%,意味着城镇每100个新增就业人员中,就有约10人是共享经济企业新雇用员工。报告预测,未来五年,我国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农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有可能成为共享经济的新“风口”。

事实上,共享经济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于 1978年提出。其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社会资源。可见,共享经济被提出的时候,就包含了共享人才这一概念。

共享经济从对物的共享、空间的共享开启了经济新业态,创造了经济新业绩,并发展到对人的共享。人才共享年代,新的人才理念和用人模式也将不断涌现。

共享时间、知识和技能,发挥个人最大效能

人才共享是对人才的企业所有制、地区所有制、国家所有制的一种挑战,客观上要求从更广的角度、更大的范围、更高的效率来配置人力资源,让人才的能量和数量都得到释放。“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是互联网时代人才共享的新理念。

人才不仅仅是隶属于某个企业的被雇佣者,而且是独立的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平台+个人”的组合模式是未来社会的普遍形式。各种众包平台在全世界范围内为人才和需求方提供交易服务,人们的工作方式逐渐开始围绕互联网平台上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单展开,人们的时间和知识技能也在重新组合,不断向着符合个人发展需求的方向优化。

例如,快约APP是一个时间和技能服务的零售平台。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机“开店”,售卖自己的特长或者时间;也可以基于地理位置信息快速约到自己需要的人,购买他的时间帮你解决所需,如找模特、找美发师,或者交换工作、交换技能服务。人才共享将人们闲散的时间价值化和货币化。

服务众包平台猪八戒网的创始人朱明跃说:“猪八戒网通过十年的努力,证明了智慧共享无论对于雇主端的利益最大化,还是对于服务领域从业者的孵化成长都是有帮助的。我们希望再花十年的时间推动共享经济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推动共享经济平台服务成为主流市场的有力支撑。”

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也开始由“独有”向“共有”转变,择需而用,择优而用,以最经济的方式得到最匹配的人才。

人才共享模式不断创新

美国为自由职业者服务的最大平台Upwork,是全球最大的人力外包服务市场。据Upwork的CEO估计,未来全球自由职业市场规模可达2万亿到3万亿美元,人才共享市场有巨大发展潜力。

在中国,提供临时服务、满足临时需求的斗米兼职平台,上线仅100多天,用户量、商户数据、交易流水等即冲到行业第一。市场对兼职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众多有各类技能的人愿意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来提供服务,将时间转化成为经济效益。

专注于互联网职业机会的拉勾网,上线了企业外包平台“大鲲”。通过众筹、在线协作或按需雇佣的方式,链接互联网公司和人才,展开项目合作,打造高效的人才共享模式。

而企业的工作众包模式也越来越多样。这种众包模式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 的形式外包给大众网络的模式,如委托共享、借用共享、购买共享、项目式共享、候鸟式共享等。人才共享平台、自由职业、兼职众包等模式已从新生事物渐成发展之势。

让人才在更广阔的网络里加速流动

在畅销书《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曾经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顾问的杰里米里夫金写道,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以勤劳、大量使用劳动力为特征的200年商业传奇故事的结束,代之以合作、社会网络和行业专家、技术劳动力为特征的新时代。而人才共享的理念和模式,促进人才資源从企业内部网络流入到整个产业、地区,在跨区域、跨国际的大循环中,在全社会系统内广泛流动和优化配置。

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在各路资本的投入加持下,各类人才共享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快,人力资源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多,而一些优质资源、稀缺资源的加速流动,带来了越来越高的社会价值。例如名校的名师资源、大城市的医生资源等。

2014年成立的“名医主刀”抓住看病难、看病贵这些新医改着力要解决的问题,在医疗业独创了“空闲床位+异地行医”的新共享经济模式。平台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布点,为患者选择挂靠平台的专家进行治疗,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时代环境已经发生彻底变化,置身其中的个人也要顺乎其变。可欣慰的是,自己的变局可以由自己来启动按钮,重构职业和生活。

与此契机同步,每个人需要做好自己的身份和心态准备,抓住时代进步的窗口期、红利期,做自己的人生設计师,重构自我,在这个进程中注入自己的新身份,加入这场盛宴。对个人特质的开发识别能力,对互联网平台的经营协作能力,对个人品牌的塑造和营销能力,是这个时代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新的核心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依赖公司形态而存在,不再用雇主品牌为自己做背书,而是以个性化的商业模式为核心,用新身份、新思维、新能力,以及新体验,打造个人自品牌,扩大自品牌的能见度,给品牌刷脸,让自己明亮登场。

选择共享平台,建立个人赛道

时代形式与格局的变化,必将伴随着人的重新布局与流动,并酝酿出巨大的商业和发展机会。那么,如何选择共享平台,建立个人赛道,获取客户与任务资源及高成长性?

在笔者看来,传统的职场文明正在向互联网世界打开,不管是没有经验积累的新新人类,还是担忧积累的经验已经快到保质期的职场老员工,首先要打开职业视野,从能够融入一个封闭的企业,到能够融入更大的共享平台,把自己设定为能独立运行的开放源,与周围世界联网产生协同效应。

有这样一个服装企业,他们将服装的设计、生产、营销等价值链中的“设计环节”独立出来,变成行业的共享平台,从自己雇佣固定的设计师团队,转型向全世界的设计师开放资源,设计师们可以通过竞标等形式参与企业的设计环节。随着客户的需求越来越碎片化、个性化,企业依靠自己雇佣有限的设计师,已经无法满足成千上万的客户需求。放大到与互联网上更多不同风格的设计师合作,每个产品都会更具个性。

由此可见,工业化时期是大规模、批量化的生产;而互联网时代面向的是定制化、个性化的小众市场,品牌需要做细、做小、做出差异。

韩都衣舍就是上面所说的服装企业,它作为服装时尚品牌孵化的互联网平台,成为商业界研究的典型案例。它的定位是创建能够孵化更多细分品牌的“平台”,而不是一家自己生产、销售的“服装企业”。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小品牌都有一个定位,能满足某一类人群的偏好,并拥有一个能深刻理解这个品牌定位和人群偏好的设计师。

韩都衣舍定位品牌的关键策略就是挑选设计师。设计师的个性、理念要与品牌融合,设计师是这个品牌的灵魂,决定了品牌能否塑造成功。反过来,品牌也凸显出设计师的个性化价值。

在人才共享模式的催生下,专业人才像卫星一样,从一个个封闭的组织里释放到广阔的互联网平台上,进入了独立创业的品牌小时代。

同时,对平台生态的熟悉、平台规则的理解,与平台资源的协作,是对不同于传统工业文明的另一种文明的新体验。

独立、开放、协同、互利,是对互联网共享平台的新职业体验。

这些体验一方面让你看到这个世界有多大,自己只是沧海一粟,要保持一个谦勉的心;另一方面也会让你感到自己完整而真实地存在,且握有自己的话语权。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是平台间的竞争,平台需要具备强大的入口功能,吸引更多的优势资源进驻,才能做大平台规模和实力。所以,建立强大、明晰的个人品牌,才能成为平台追逐的对象。

猜你喜欢
设计师人才经济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我是小小设计师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创意设计师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
天才设计师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