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听评课案例分析

2018-05-14 10:26蔡晓明
考试与评价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目标质量

蔡晓明

【摘 要】文章通过听课、评课、反思,对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进行了深度剖析。同时围绕这节课,对听评课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听评课,对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为打造精品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 听评课

质量守恒定律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于1756年最早发现的。拉瓦锡通过大量的定量试验,发现了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也称物质不灭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初中教材中,从《质量守恒定律》一节开始引入对反应的定量研究,初中学生在化学科学习中第一次接触严密规范的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这一节课是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各种规律的基础,本课的学习对后续化学原理和定量研究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示范指导意义。

一、课堂回顾

陈老师通过挖掘、组织课程资源,精心设计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包括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分组探究实验,推导出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活动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体现出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接着又通过蜡烛燃烧、碳酸钙与盐酸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这2 个反应似乎与质量守恒定律存在矛盾?学生通过猜想、思考、讨论、表达与交流,认识到它们与質量守恒定律没有矛盾,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认识;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主动建构质量守恒定律的较完整意义,这些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二、评课过程

吕老师: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它的学习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它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既是推出化学方程式的前提,反过来又有助于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但有一些化学反应的现象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情景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从微观上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从本节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并能在一些具体实验中进行分析验证。陈老师对多媒体的使用在创设教学情景、展示微观动态过程、提高课堂效益等方面有良好作用。本节课多媒体的使用大多恰到好处,制作也独具匠心,但播放的幻灯片数量过多,可能造成学生视觉疲劳,而且会影响学生探究活动的连续性,干扰学生的思维活动。建议把表达式书写、实验现象总结等幻灯片删除。

洪老师:本节课,陈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经历探究活动,真正的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具有良好的课改意识。当然,本堂课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学生在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分组探究实验中,有同学测得的数据“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教师不能忽略过去,应帮助分析原因,或让这些同学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蔡老师:本节课教师通过演示、分组实验,以及讨论、归纳等手段,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的知识目标—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在探究实验活动中,学生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如托盘天平通过多次实际操作也能比较熟练使用。本节课在推导质量守恒定律、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从始至终注意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特别注重在定量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另外,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及相关科学家努力探索的经历,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比较自然地达成教学的情感目标。总之,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特别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得益非浅。

郑老师:整节课围绕质量守恒定律的推出及应用开展教学活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虽然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探究实验内容多,但一点都有不显得零乱,整个课堂教学有序有线、丰富多彩,使学生处始至终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兴奋度,学习效果好。

三、体会反思

听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水平。其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回顾课堂,加强了自已对上课教师在课堂中各个环节处理方式的印象,再与自身课堂相对比,可以有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通过复盘,再现课堂,可去除不必要的环节,加强课堂环节之间的衔接,突出课堂重点,精练课堂语言,打造具有推广意义的精品课堂。

第二,评课中的“为什么这样确定目标,为什么这样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的依据是什么……”等问题,会在复盘过程中萦绕在授课教师的脑际,经历了这样的评课,授课教师会增加很多的反思,研讨意识会得到较大提升,为教师今后的备课和教学指明方向。

第三,在“对照目标,审视教学”环节中,通过评课者的不断“追问”,要求授课教师不断地审视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活动、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否一致,哪些教学活动达成了预期目标,哪些教学活动达成的效果目标中没有设计。这就要考虑目标的设计是否全面、合理,教学环节是否有效。通过对教学事实的认定,做出课堂的价值判断,追溯教师的教学理念,帮助教师反思教学中的得失,获得教学启示,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

第四,评课中,授课教师不但不怕暴露问题,而且鼓励授课教师主动暴露问题,通过与大家的探讨,对一些问题达成一致看法,让授课老师获得帮助,求得发展。听课教师则从自己对课堂的整体感受入手,提出自己的看法,将自己对某些问题处理的成功经验进行展示、分享、研讨,不仅对授课者是一个促进,对评课者也是一种成长;通过大家的讨论与评价,还可以帮助评课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观课所得,为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奠定基础,以期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目标质量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睡个好觉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