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内能》教学案例

2018-05-14 21:11郭宗丽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内能热力学定律

郭宗丽

一、背景分析

随着2016年和2017年前往楚雄参加国培计划置换脱产学习培训的三个阶段的培训学习和实践,我受益匪浅。三个月里有专家教授理论上的指导,有学术讲座、专题报告、参与式专题与讨论、专题研讨与交流等又有来自一线教师成功经验的分享,无论是学员与专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思想碰撞,还是学员对课堂教学实录的观摩与评析,都极大地调动了做为学员的我主动参与到培训中的积极性,我在亲身体验、深入思考中得到提升。在集中培训和金鹿北浦中学跟岗研修的过程中,虽然很累,但也真正感受到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这段时间晚上还有网络研修,发展。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

同样作为一线老师的我,在返岗研修的教学中我将学到的东西进行挖掘,有力地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我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深入理解改变内能方式的基础上,“悟出”其中的物理内涵,体会其中的物理思想,进而很好的训练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实验背后物理规律的深刻性并产生成功的体验。

二、案例描述

本学期我在九年级152班上《内能》这节课时,发生了让我难忘事情。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讲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怎样让学生容易理解呢?我的教学思想是:物理就在身边,举出身边的事例就会更有说服力,学生就更容易提高和掌握。

课堂上我做了一段60cm的铁丝的教具。

设疑:大家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段铁丝的温度升高呢?[启发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方法]

太阳晒、火烧、水煮……

来回弯折、与地板摩擦……

过度设问:大家说了这么多让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方法,那么要改变物体内能,我们从能量的转移或转化的角度来归纳一下,究竟有几类呢?我们做课本上的两个探究实验:通过“乙醇棉花压缩燃烧”、“空气推动塞子内能减少”两个实验进行具体操作,学生们很快可以初步实验总结出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即做功与热传递。这时152班爱思考的李健同学问“为什么改变内能的方式只有两种?有没有第三种或者第四种方式?”我才发现按教材如此处理虽然条理清晰,但是缺失了物理教学的逻辑,没有体现物理现象的本质与内涵,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死记硬背,而对内能改变方式的本质缺乏深入理解,远未到达教学应有的效果。教学中没有思想、没有观点,不能把所讲的知识与相关的物理学理论联系起来,导致他们没有启发、没有逻辑联系,而是“硬生生”的“探究”。我却只管讲物理知识“是什么”,没有讲物理知识“为什么”。

三、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热力学第一定律明确指出,⊿U=Q+W,即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做的功的和。显然,改变内能是不会存在第三种方式的,而我在本节教学中却并没有这样的物理思想,而是生硬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这样就很难打破学生思维中已有的平衡,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很难充分发挥出来。

由此,李健同学的提问打破了我和同学们的思维平衡状态,使我和同学们的思维向临界状态过度。此时,我就李健的问题,加之楚雄国培学到的知识,又深入提出这样的问题:改变内能的方式有没有第三种呢?如果有,是什么?如果没有,为什么?我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提出见解,刺激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与我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争论乃至辩论,发现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结论。最后告诉学生,改变物体内能背后隐含的物理规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该定律决定了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且仅有两种,不可能有第三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不是由实验探究得到的,是由其背后隐含的物理规律所支配的。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背后隐含着热力学第一定律?这一理解对于初中学生并非易事。对此第二节课在157班上课时我采用打比方的方式,可以将这种抽象的物理规律直观化,借做植根于学生内心深处最朴素的认识,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

例如:农村家中所放养的猪,在掉入深沟中被困时,原来有58kg,过了几天找到为什么变瘦了轻了呢?通过身边的事例去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学生寻找质量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同学们思考,猪困在深沟中,沟中没有吃食,但可以喝到水没有被渴死。气温又较低,猪与外界环境要发生热传递,猪又要走来走去还要做功都需要消耗自身的能量。所以找到的猪瘦了。

157班用了这个例子,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使同学们知道建立内能这一概念的实验是必要的,又讓学生认识到实验背后物理的深刻性,并产生成功的体验。

四、案例启示

1.重视训练学生思维

借助例子,学生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就有了直观的认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深入理解改变内能方式的基础上,“悟出”其中的物理内涵,进而很好的训练思维能力。

2.把握教学中的物理思想

关键就在于如何使学生大脑开放,让学生的思维由平衡态向非平衡态转变,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所以“有没有第三种方式”的提问,就成为一大亮点,从而刺激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训练,也将“热力学第一定律”渗透到教学中。

3.注重教学的生态化

鉴于大部份初中生尚未达到形式运算的物理认识水平,加之内能相关知识的高度抽象性,这就要求我们应当特别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和朴素认识。本课第二节教学设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改变内能方式背后蕴含的物理思想,以“猪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悟出”其中所蕴含的物理思想,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学生通过结合日常生活与实际经验,可以将新知识知与已有的观念建立起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使难懂的物理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这不仅彰显了物理学的逻辑性,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猜你喜欢
内能热力学定律
航空航天类“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细辨温度、热量和内能
做功还是热传递
倒霉定律
对真实气体热力学过程的探究
万有引力定律
实测冰水侧向界面热力学融化速率
热和能易错点辨析
用矿泉水瓶改进内能实验
耐人寻味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