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青春期教育研究

2018-05-14 22:30郁万春温彩霞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功能性社交技能

郁万春 温彩霞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在生理层面上,孤独症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性驱动与同龄段的普通儿童并无太大差异。单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特教老师及孤独症家长们就需要以正面的心态来看待孤独症儿童的正常生理性需求;其次是在心理意识层面上,由于孤独症先天性特有的症状特点,导致其神经系统在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及信息输出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异于常人之处——而这,恰恰是导致孤独症患者群体的性心理很难为我们普通人所探知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业内人士在充分了解青春期性教育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孤独症儿童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时的客观刺激因素和其主观情绪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在业内,目前最为普遍的干预措施就是侧重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相关行为训练,而不单单局限在有关性健康常识的认知理解上。

“视觉支持”策略下的性疏导技巧。社交障碍和碎片式、跳跃性思维等核心症状特点,都势不可免地决定了对孤独症儿童的性疏导技术技巧必须也要顺应以上特点。再具体讨论“视觉支持”策略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澄清在通过视觉方式完成信息输入的层面上,孤独症患者和普通人之间所存在着的异同。根据美国哈佛商学院有关研究人员的分析资料表明,人的大脑每天通过五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分别为:味觉1%,触觉1.5%,嗅觉3.5%,听觉11%,以及视觉83%。这无疑就会令人产生一个疑问——既然孤独症患者和我们普通人一样,都是视觉占优势的,那还有必要在康教工作中特别强调孤独症患者的视觉优势吗?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困扰着业内部分人士很长时间了。这就有需要我们来切实分析作为“视觉思维者”或“视觉思考者”的孤独症群体之视觉特点了。

在轻度孤独症群体中,尽管他们也能在所学知识技能模块和现实生活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但由于信息输入机加工模式或感官及神经系统有其特别之处,所以他们建立的一些联系也很难为我们常人所理解。

运用“社会情境体验”策略进行社会性行为干预。社会情境策略主要是以行为塑造和相关心理理论为理论依据,本着通过提高患者对社会情境和社会行为规则的理解,来促进患者社会适应及社交技能方面的发展。近十年来的大量康教实验研究已经证明,独立运用“社会情境体验法”或与其他干预方法配合使用,都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社会不适应感和焦虑,与此相应的,也能有效地提高其社交技能技巧。本策略的主要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尽量在孤独症儿童本身的情绪行为特点和社会行为规范规则之间,建立起最大程度的互容互谅的联系。而青春期孤独症患者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不当的社交行为方式,而这些不为社会规范所接纳和认可的社交行为方式,有不可避免地给周围的人造成了很多和困惑。因此,以“社会情境体验”为平台,结合行为塑造、规则示范、演示等,有针对性地对青春期孤独症患者进行干预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1)设定社交性目标行为技能。(2)交往对象的辨识。(3)锁定对象行为。(4)行为分析。(5)培养并巩固目标行为技能。在帮助孤独症患者初步掌握了新的社交技能后,也要让患者的重要他人也了解社会情境体验所体现出的重要重要意义和训练技巧,并使其积极参与到孤独症患者社交技能训练的康教支持体系中来。训练者(教师)可以运用图片演示、视频观摩和文字讲述等多种形式,通过锁定某个特定社交问题行为的情景分析教学,让患者了解到某些行为是不适当的,随后再向其展示适当的社交行为,以此最终使患者掌握社会交往的适当行为。

功能性行为分析是一种收集和分析患者问题行为信息的过程,其严格按照功能性行为分析所涵盖的几个要素以及相应步骤去做,就能比较完整地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然后从中分析、提炼出影响行为的主客观因素。功能性行为分析所关注的重点不是问题行为本身,而是问题行为与个体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因果作用关系。从手段上来说,功能性行为分析也不测验法这一种,还有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等等多种收集和分析渠道。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通过诊断和干预,能够帮助孤独症患者的行为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

与传统的行为矫正技术不同,功能性行为分析更加注重“为什么(why)”而不是“是什么(what)”,由此而关注问题行为发生的深层原因而不是一味地生硬矫正。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确定问题行为,然后对该问题行为发生后所产生的反馈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分析、发掘出问题行为所带来的可能的功能,同时也要兼顾到引发问题行為的刺激性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干预计划。功能性行为分析除了要描述问题行为的类型、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特征性问题,更加注重问题行为对其实是主体也即患者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功能性)。更进一步来说,功能性行为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推测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与教育干预紧密结合并提供积极行为(替代性行为)支持,包括前事策略、生态环境改变策略、行为塑造策略、后果处理策略以及其他个体背景因素介入策略。功能性行为分析由于其较为固定的评估程序,简易的资料收集方法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此方法的理论基础毕竟是建立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的,所以相对于感知觉系统异常的孤独症患者群体来说,其真正的使用效果还是有着相当的局限性。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问题解决脉络:对于青春期孤独症患者容易当众暴露身体敏感部位的行为,教师或行为干预者首先必须分析此问题行为对患者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得到旁人的关注,是为了对自身焦虑或不满情绪的一种特殊表达,还是为了逃避学习任务。同时,也要分析引起问题行为的先导性因素之所在,比如在暴露行为出现之前,患者所处的环境或人事发生了缺乏过渡性的改变,或是较长时间都没有得到旁人的关注,又或是对目前的学习或生活状态不喜欢等等。教师或行为干预者在充分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合于孤独症患者自身实际情况的干预计划了。

猜你喜欢
功能性社交技能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心理干预对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分析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