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数学文本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2018-05-14 01:27植成坚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阅读能力有效教学

植成坚

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数学、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本文从培养小学生阅读数学文本能力的意义、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数学文本教学的现状、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数学文本能力的做法等方面论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有效教学,指出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有效教学;数学文本;阅读能力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习许多自然科学的基础,对培养人的分析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作为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小学生,学好数学是十分必要的。小学是学生真正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数学思考和数学解题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都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实验研究,发现培养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数学、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数学文本能力的意义

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1]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对学生,尤其是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2]谈及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人们往往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事情,但数学科也不只是涉及计算技能的学科,它和语文等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一门包含文本理解的学科,如文字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图表等等,所以也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阅读。但数学文本又与语文文本有着一定的差别,它是由语言文字、数字、符号等组成,单靠学生平时在语文学习中掌握的阅读能力很难满足对数学科题目的理解。所以,作为数学老师,必须清楚:数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是描述科学的语言。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必须“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3]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小学生阅读数学文本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科学学习数学、提高学业成绩以及学生未来对数学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数学文本教学的现状

为了较真实地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教学现状,笔者在所在地区多所小学对中高年级学生和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调研及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阅读数学文本的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中存在以下情况: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没有较为认真阅读数学文本的习惯,导致在学习数学新课之前,没有也不懂怎样通过预习去提前了解新课的内容,在解题时未能找出数学关键词来进行正确理解题意,不能准确把握解题思路,在拿到数学题后不是先仔细阅读理解题目意思,而存在想当然、依样画葫芦式的解题。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文本能力在教师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阅读数学文本的必要指导。多数老师不怎么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他们认为数学课重在老师的课堂讲解和习题操练,至于预不预习,对数学学习影响不大。在数学课堂中,多数教师成了课件的操纵者,学生成了课件的欣赏者,读题也成了课件或老师的专利,学生只有听的机会,在课堂中,他们基本没有读题权、思考权,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习缺乏主动性。小学生的词汇量与阅读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地提升,四至六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尤为迅速,是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学生虽然觉得数学阅读很重要,但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颇,比如,不清楚阅读的目的,依赖性强,缺乏阅读的主动性、独立性。除阅读兴趣与动机、阅读习惯方面的问题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数学文本阅读方法缺失。1、语言感知能力略显不足 ;3、联想迁移能力不强。4.、推理能力不强,5、阅读的自我调控有待改善。

三、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数学文本能力几点做法

1.转变数学教学观念

学校要重视校本培训,通过组织数学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让教师明确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阅读教学的要求。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研讨数学教材,分析研究各类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方法。学校应设立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鼓励教师个人选定有关数学阅读研究的小课题,加强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分析与研究,形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氛围。总之要让每位数学教师都能够明白: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数学的关键。

2.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认真阅读数学文本才能获得新知。通过预习,学生或多或少会得到一些新知识,对于在预习过程中难以弄懂的问题,学生在上课时就会加以注意,这样必定会增强听课的效果。课前预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需要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范围和要求。有些与前面学习内容联系比较密切的,或者比较复杂的内容,教师还要设计与旧知识有联系的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或与新知识相关的有趣练习题,促使学生预习有目标、有主线。其次是在课堂新授知识之前,应检查预习的效果,并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反馈,以此督促学生逐渐形成数学预习的良好习惯。课前阅读要求学生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疑点,提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前将这些问题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或者留到课堂上询问老师,或者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样不但增强预习效果,也会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

3.教给阅读理解方法

数学课本是教与学的載体,小学数学教材重视情境创设,各方面的内容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征、知识基础与接受水平,符合教育的原理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进行阅读训练的重要课程资源。因此,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数学教材的阅读来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

(1)理解文本关键的数学词汇

小学数学问题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题意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并进行分析,是阅读数学文本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接触的数学文本类型并不多,各类问题总离不开“总共”“同样多”“多”“少” “增加了”“增加到” “几倍”“扩大”“缩小”“相差”“平均”等数学术语,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清楚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并且要非常熟悉,一旦在数学文本中碰到这些词语便会对题目意思心中有数。

(2)解决词汇和符号的“互译”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表示概念之间要相互翻译。如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要根据文字表述列出算式,同样,有时也要根据算式来编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就涉及到了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在教学中,要把对文本的阅读从读、思、议、练多方面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含义,逐步养成不读懂学习内容,就不动笔计算的好习惯。要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数学情景,引发学生讨论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读书与讨论、质疑结合起来,使读书变成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行为。让学生去亲自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关系式的过程,去亲身体会用关系式和口头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

(3)挖掘文本隐蔽的数量关系

数学文本中的语言不但非常简洁,而且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含蓄、隐藏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要通过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中未提供的信息,才能有效理解。如:“三个小朋友做卡片,小明做了6张,小红比小明多做3张,小花做的是小明的2倍,三个小朋友一共做了多少张卡片?”解题时必须先理清文本中的“比较”关系,补充“三个小朋友各做了多少张卡片”并分别求出,再根据题目中的“组合”关系,求出三个小朋友一共做了多少张卡片。像这样的数学文本文字虽少,却包含了“比较”和“组合”两层数量关系,而这些数量关系又比较隐蔽,学生如果没有认真读题分析,不能补足文本中不完整的信息,往往会出现思维凌乱而导致解题错误。从一些数学教得好的老师的课堂中发现,他们的有效教学方法多数是重视让学生反复读题,理解题意,挖掘出题目中隐藏的东西,补足文本中没有直接出现的条件,这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4)简化文本复杂的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题目叙述的层次多、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读了总是找不到解题的头绪,这时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怎样把文本中的问题情境进行简化,让数量关系由复杂变成简单。但是,在复杂的数量关系中抽象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思维过程,需要教师独具匠心。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主要词句、数字,简化出题目最上层的数量关系,方法类似于语文教学中的“缩句”。或者用“?”、“未知数”等符号或词语代替题目中的某一子问题,使题目看起来更简单明了。再根据主要的数量关系分解出下一层的较小范围的数量关系,一步一步推导出应解决的一个个数学問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会分解复杂的数学问题,而且较好地训练了学生分析、抽象、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比如“一本字典有576页,是一本故事书页数的6倍,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可简化为“576是(未知数)的6倍,(未知数)是多少?”通过这样一简化,文本简单了,数量关系一目了然,学生进行解答就容易多了。

4.营造课后阅读氛围

课后阅读能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概括,起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需要,鼓励学生自觉去发现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应用。并在班级内创设相关课后数学阅读的场景,定期按照教材的教学内容出相关的数学知识黑板报,举办趣味数学知识竞赛,数学智力竞赛,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多阅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比如阅读《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为学生树立读书的榜样,阅读《趣味数学》、《数学万花筒》等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报,上网查阅有关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认真收集整理课内外作业、寒暑假作业中以及日常发现的有关数学方面的趣题、趣事等,既营造浓烈的数学课后阅读氛围,又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有效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训练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能力,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才能克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形成较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增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使之形成较好的数学思维;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程红英.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考试周刊,2012,(24):83-84.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小学中高年级阅读能力有效教学
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行为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