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育爱对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影响

2018-05-14 09:35江显帼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江显帼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加快,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我国对教育质量愈发重视。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大计,师德为本”[1],欲为一位合格的教师,必须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其中师爱,又可称教育爱,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是教育的灵魂居所,是合格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故本文将教师职业道德中教育爱的相关理论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从中探究教育爱对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影响,阐发教育爱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并从而论证教育爱对师生双方共同成长的益处,加深教育从业者对师生关系处理的体悟。

关键词:教育爱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职业素养 合格的教师

“教育爱是指充分认识到教育存在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后,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推崇和重视,包括精神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投入,实质是“爱教育”[2],这是对“教育爱”的广义上的一种理解。狭义上的教育爱则指教育者“基于对职业的理解,为实现职业理想和道德,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它是以受教育群体为对象,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执着的敬业精神、富于人道的教育艺术和对自我职业行为充分肯定的价值取向”[3]。

由此可知,教育爱实为博爱的一种,博爱是广泛地爱一切人,教育爱则是广泛地爱一切学生,是要真诚地无私地将人类内心最美好的情感和思想,激起学生灵魂的闪光,给予学生关怀和尊重,与学生共同成长。

我们常说“没有人比父母更爱你,因为父母对儿女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因为这种奉献的爱,责任的爱,是难以从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那里获取的。但教师,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其名著《爱的教育》中所称的“未来国民精神上的父亲”,《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2005年1月13日)》所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師,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却因为职业道德要求的缘故必须对与自己非亲非故的学生充满爱,给予关爱和保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儒家理想,也许是只有圣人才能做到的事。尽管教师不是圣人,至少也必须是思想品德高尚的人,优秀的,值得孩子们信赖和精神依靠的人。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接受教育,与他们相处时间较长、接触较多的,就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一颦一蹙,教师的喜怒哀乐,都无比清晰地映在学生敏感而幼小的心灵中,对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起到难以估量的影响,甚至持续一生。

目前,尽管即将从事教育行业或者已经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或者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却不一定完全把“教育爱”这一贯穿教育活动始终的至关重要原则放在心上。言行不一,肆意而为,违背过分者仍存在。

尤其是近年,各地校园教师对学生的伤害事故频发,为千夫所指者败坏教师队伍的形象,违背社会伦理道德,引起公众的惊异和愤怒。那一张张可怕扭曲的面孔令人心寒:校长与小学生开房、男教师猥亵男女学生、不顾学生安危的范跑跑事件、幼儿园教师虐待幼儿致伤残、某中学女教师情绪失控掌掴顶嘴的学生、教师给学生分阶层发红领巾和绿领巾歧视后进生、某炫富教师网上晒学生家长送大闸蟹并公然索贿、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强奸女研究生……还有多少孩子多少求知的学生在校园受尽欺辱和心灵的磨难,还有多少教师队伍中的败类毫无顾忌恬不知耻地兴风作浪……本该受到关怀、尊重和保护的学生们,惨遭魔爪,教育爱成为衣冠禽兽作案的虚假外衣,他们的教师职业道德何在,教师职业素养何在?

“一个教师需要负责的不仅仅是学校中的数年光阴,也不单纯是学生个人,而是这个人一生中的许多年以及社会上的许多人甚至几代人。”[4]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只有无私的爱才能对儿童的人格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当教师对学生的爱异化,学生要付出代价为讨好教师来得到教育爱,得到关注、关怀和尊重,实际上,学生的愿望往往适得其反,险恶用心的教师得手后反而先得意洋洋,后变本加厉,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学生深受其害而不知或迫于威胁和压力知不敢言,从而使教师队伍中的败类和渣滓为害一方,甚至连家长也被蒙骗被欺辱。

那么是不是教育爱根本就不该存在呢?是不是教师必须板起面孔拖着毫无生气的嗓音对学生淡漠无情,摆起公事公办的姿态呢?

我们知道,教师职业道德最重要的范畴就是教育爱,它是教师对学生主动的无私的有分寸的亲和,是社会爱、理智爱,是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也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手段。[5]据上海进行的一项关于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的显示,教师付出的“爱”只有1/10左右被学生“领情”,另外的9/10

未产生预期的效果,甚至起到了事与愿违的副作用。[6]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师也会对自己付出的教育爱得不到相应的效果而失望,产生质疑,一旦教师采取放弃付出教育爱的姿态,学生更加不会领情,更不会换位思考积极理解教师的处境和心理状态。从而师生关系日趋淡漠,难以融洽。

再者,与一般职业道德不同,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其重要范畴包括教育爱、教育良心、教育威信和教育公正,其中教育爱是最根本的,教师通过付出教育爱获得双倍的幸福,即付出的幸福和收获的幸福,付出教育爱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在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完善教师职业道德,使学生内心乐师亲师,从而产生信任,并更有效地达到教师的教育目标,获得成长,教师在实时看到学生的进步也为自己付出的教育爱得到收获而感到幸福。而教育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效果不可能立马显现,至少也是慢慢好转,需要耐心和细心,诲人不倦的执着与扬真、善、美的热情,怎能因为学生一时之气或暂时迟钝尚未体悟而责怪学生,吝于付出教育爱?人的成长发展规律表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是与其生理发展息息相关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尚。它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深广性,调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自觉性,行为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典范性和示范性。[7]

“教育爱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的、负责的、道德的专业意识、专业情感和专业态度,它将人类最崇高的情感倾注到培养人的事业中。”[8]比如,优酷视频《最美乡村教师——山那边》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该视频源自四个去青海顶岗实习的四个男生师范生的真实经历,他们在那遥远的西部小学里顶岗实习,教孩子们唱歌、练武术,每天为制订更完善的教案努力工作,每天和孩子们玩在一起也学在一起。他们深深地感受到藏族学生的纯朴和真挚,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浓浓的师生情。这便是教育爱的收获,教育爱的幸福。

的确,在海拔那么高,温差极大,空气稀薄,冬天还要下漫天飞雪,只能自己生火煮面条土豆的青海农村学校,自然环境艰苦,外地人刚开始来都水土不服,但是这四个师范生男生,却努力克服着遇到的一切困难。他们四个人合伙煮饭,一起打扑克驱散寒冬的寂寞,一起和孩子们课上做师生课下做朋友,一起教孩子们唱汉语歌,一起和孩子們打篮球。他们在那里顶岗实习的三个月,学到的是比大学四年多得多的东西。他们学会了如何和学生相处,对学生付出教育爱,从中体会教书育人的幸福,真切地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学会了如何和同伴合作;学会了如何与校长、当地教师同事打交道;学会了适应生活和环境,勇于面对困难并努力克服;学会了学生永远是值得老师付出教育爱的,因为学生是纯朴的,活泼的,可爱的,因为在学生们的心里,在学校里,老师就是他们的“头儿”,他们就跟着老师玩儿,老师就是他们的全部精神世界的引路人。在这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背景下,学生对实习老师们产生信任和好感,教学起来就顺当多了,事半功倍。虽然地处偏远,国家给学校配置的硬件设施可不差,其中一位师范生,被学生称作“猴子”,就利用起音乐室内的电子琴教孩子们唱汉语歌,把更多的比较新的文化和信息传递给学生。无怪乎实习生们临走的时候,孩子们有的淘气地在镜头前上蹿下跳,有的情动于中高声歌唱,有的唱着唱着淌下泪来,时间的推移改变不了学生们对实习老师亲切友善的印象和深厚的情谊。实习师范生们也深受感染,对来不及告别的班级,他们晚上还伏在冰冷得墨水冻结的桌台上,顶着幽幽的台灯,一笔一划认真地写下留给每个班级的告别信,塞在信封里……幸福存在于师生间爱的相互传递中。[9]

能够被学生喜欢,能够彼此依依不舍,大概算得上是个合格的实习教师了吧。在实习的那三个月,实习师范生们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把做老师的幸福,真真切切地对学生付出教育爱,同时自己也获得了精神和职业素养的成长。他们变得更成熟了,变得更有老师范儿了。

对于他们而言那难忘的三个月实习,也许孩子们不一定会一直记得,但至少,在那一段时间里,孩子们的心里装的满满的,都是实习老师对他们的好,都是对实习老师们无尽思念和感激。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对美好的记忆深刻入骨。多少年后,孩子们感受到的爱与温暖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灵投下下永恒的阳光。教师职业使命的真谛是引导未成年个体精神世界的生长生成,启迪他们对

于人生和世界的美好情怀,诸如爱、希望、信心、善良、诚实、正直、幸福感等,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展开良好的开端。[10]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的受益者不仅是学生,还有实习教师们,他们即将毕业很可能走上正式教学岗位,教育爱对提高他们的教师职业素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让他们,还有其他经历过教育实习即将从事教育行业的师范生们,距成为合格教师的目标咫尺之遥。

参考目录:

[1]钱焕琦主编:《教师职业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二版,第20页.

[2]樊浩、田海平:《教育伦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6页.

[3]颜建军:《教育爱的失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年9月第5卷第3期.

[4]钱焕琦主编:《教师职业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二版,第13页.

[5]钱焕琦主编:《教师职业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二版,第49~51页章节小标题.

[6]钱焕琦:《论师爱之过当与恰当》,《道德与文明》,2002年第4期

[7]钱焕琦主编:《教师职业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二版,第20~21页.

[8]傅宝英,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从教师“教育爱”谈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培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1月第3卷第1期.

[9]李瑞芳:《教师教育爱思想的深化及其幸福体验》,《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0月第31卷第10期.

[10]李瑞芳:《教师教育爱思想的深化及其幸福体验》,《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0月第31卷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