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初探

2018-05-14 13:43吴承华
考试与评价 2018年5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方法

吴承华

【摘 要】随着德育重要性的逐渐突出,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教学也开始得到重视,由此可见,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教学是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德育重要性,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的教学有效性问题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研究的课题,因此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势,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为小学生的价值观念确立和思想品德发展提供契机。因此,笔者将在本研究中集中分析高效的小学品德和社会教育模式,旨在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助力。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方法

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要求也不断转变,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知识教育知识一部分内容,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尽管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教学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趋于滞后,在教学方法使用上缺乏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德育有效性。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教材是以单元形式编写的,单元中的每课具有自己独立的标题,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依据教学目标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六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小学毕业,这一阶段学生对初中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但是往往缺乏对小学学习阶段的反思和回顾,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这一需求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恰好安排了这样一个主题《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本单元由“我的成长足迹”和“临别感言”两个主题构成,共4课时。苏教版也安排了这样的主题单元,名称是《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由“我的这6年”、“去中学看看”、“我们的毕业典礼”三个主题构成,共6课时。河北版教材这一主题体现在第四单元《走进生活的舞台》中,由“成长的轨迹”、“永恒的记忆”(选学)两个主题构成,共6课时。经过教学内容顺利不难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是具有相似性的,通过和本主题有关的单元内容整合,教师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和知识储备上的调整,迎接他们人生中的崭新一站。

二、有效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端,基于小学生显著的形象思维特征以及认知发展规律,教师需要选择符合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入内容和形式。例如,在《科技带给我们什么》课堂导入阶段,笔者在课件上展现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电冰箱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和汽车的使用等图片资料,并启发学生思考: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因此,学生非常热情,叽叽喳喳在下面讨论,很快有学生回答:科学技术让我们的生活越變越美好,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趁此时机,笔者适时说道:“不错,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除了以上这些内容之外,科技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奇妙变化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科技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一课。”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注意力被集中到课堂上,同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认识,此后再开展课堂教学,他们就配合得多,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也相当顺利,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三、创设问题情境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于问题,学生获得知识,教师完成传承,课堂预设和生成有效建构,教学效果进一步强化,有效教学的目标也顺利实现。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也要创设积极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学习,在思辨中成长,在思辨中升华教学品质。依然以《科技给我们带来什么》一课为例,教学过程中,笔者紧紧抓住“什么”这一关键问题不断进行追问,引导学生挖掘“什么”这个问题背后所隐含的利弊两方面内容,促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首先,笔者抛出一个简单问题:大家喜欢使用汽车、电冰箱这些科技产品吗?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喜欢,特别方便。笔者进一步追问:最近天气好吗?很多北方城市都停课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几位学生看了看教室外面,沉重地说道:有雾霾,空气污染太严重了。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汽车尾气、氟利昂的排放都会给空气带来污染,但这些都是使用汽车、电冰箱所不能避免的,大家换一个角度思考,科技带给我们的全是好处吗?通过前面两个问题的铺垫,学生深刻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一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成。

四、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和教师获得教学反馈的重要途径,其对于品德与社会有效课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纵观以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后作业布置情况,笔者发现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不重视课后作业,导致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虽然这门课程不是升学考试必考科目,但是为了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教师必须提高对课后作业布置的认识,增强教学实效性。在《学会和谐相处》教学结束之后,我要求学生这样做:搜集与他人交往的格言警句;你与父母有过冲突吗?你是如何解决的?你和他人的交往原则是什么?。以此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教学中依然处在的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实践教学中需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依据教学内容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同时教师还需以实践活动为契机,增强品德教育实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俊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4,(15):118-119.

[2]薛小辉.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3,(24):173-176.

[3]严军.刍议小学思想品德课“故事留白”的实践及思考[J].时代教育,2013,11(22):86-87.

[4]方翠美.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J].考试周刊,2013,14(07):52-53.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