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责利剑刹住“新官不理旧账”

2018-05-14 16:06潘铎印
中华魂 2018年5期
关键词:旧账政绩观问责

潘铎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3月8日新华网)

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新官不理旧账”能入报告“法眼”,说明该问题有普遍性,已引起最高层重视。代表们的掌声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整治“新官不理旧账”现象的强烈关注和热切期待。

长期以来,“新官不理旧账”现象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和单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已成老大难问题。当前,由于各地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诉求交织,加上一些地区发展方向出现偏差,领导更换频繁,“新官不理旧账”越来越普遍,矛盾越积越多,已引发社会舆论关注。“新官不理旧账”,究其原因是一些领导干部担心被“旧账”所累,唯恐将自己拖入泥淖,喜欢贴任期“标签”,不愿“为他人作嫁衣裳”。更是反映出一些地方政府诚信不彰、法治意识淡薄,政策连续性差、决策随意性大,反映出一些官员权力的任性,一些地方权力还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还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标新立异,政绩观跑偏。

过去一直强调“新官要理旧账”,这不仅是官员的政治责任,更是政府的法定义务。官员常换,而政府常在。政府不是哪一个官员的政府,也不是哪一届的政府,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能搞“翻脸不认人”。对往届政府作出的决定、约定,只要合法合规,真实有效,就必须一以贯之地遵守执行。每届政府官员的理念思维可能不一样,但是政府既定的义务和责任必须不折不扣地履行,决不能以官员换届、人事更迭、政策调整为借口拒不履约。“新官不理旧账”是政府不诚信守法的重灾区,长此以往,严重损害政府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遏制“新官不理旧账”要打好组合拳。我们必须看到,“新官不理旧账”不是简单的推诿扯皮,也不仅仅是工作作风问题,而是涉嫌违法违规,更与打造法治政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理念相悖。遏制“新官不理旧账”,必须从源头治理,严格制度约束个别官员好大喜功、大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大肆举债搞建设等行为,从根本上杜绝“旧账”不清,“烂账”撕扯的问题。要强化规划的权威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对前任官员的正确决策不能动辄全盘否定,推倒重来。要健全“交接机制”,保持工作的延续性,使新官老官、旧账新主实现无缝隙对接。强化离任审计,合理评价官员任职期间的履职情况,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機制,该问责的要严厉问责,用问责利剑刹住“新官不理旧账”。将“新官不理旧账”问题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对领导干部接任时明确的责任“清单”进行对标,检查领导干部在接任后是否对前任遗留下来的“旧账”进行跟踪推进。更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对行政诉讼案依法裁判,依法保护企业和群众的利益,对严重的“新官不理旧账”行为,让相关责任人付出法律代价。

理好旧账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务实的作风。期望新官们能有“接力思维”,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传,理好旧账,把工作合理地延续下去。也期望政府部门,把“新官要理旧账”写进章程、形成制度,对人民负责。

猜你喜欢
旧账政绩观问责
问责不缺位也不越位
新官理旧账彰显更大担当
新官必须理旧账
新官理旧账折射出更大担当
关键词:督察问责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筠连县:联动问责整治基层干部顽疾
政绩看“观”不看“官”
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