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2018-05-14 12:32权衡
知与行 2018年5期
关键词:供给高质量制造业

权衡

2017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涵做出了重要概括,其内容可以简单归纳为:“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等七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过去几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结合的理性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集中体现了真理性、实践性、人民性、时代性、开放性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品质与特征,因而无疑是对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了许多原创性贡献,也必然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实践产生巨大的指导意义。根据笔者的学习体会,其中,在这些重大经济思想和判断中,总书记关于“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的思想,对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现代化强国梦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我国制造业崛起为中国经济与世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中,发挥了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制造业的崛起,没有工业化发展,也就不会有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奇迹。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与发展加速了中国工业化历史进程,推动了中国大国崛起和现代化发展。一是中国制造业崛起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独特性的新贡献,高投资推动型的经济增长在决定性意义上成就了中国经济高速度的奇迹;二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带动了中国劳动力城乡流动,为中国经济实现结构性转变做出了独特性的历史贡献,制造业崛起成就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乡城流动,进而实现了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提高了中国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三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为解决世界上最大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就业问题,从而巨大的就业和带动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四是中国特色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和成功崛起也为发展中国家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为丰富和创新发展经济学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新时代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和问题

从新时代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来看,中国制造业必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1.劳动生产率不高,制约了制造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一国经济或者供给侧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要看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制约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劳动生产率仍然比较低。特别是与全球劳动生产率水平来比较,我们仍然有很大差距。劳动生产率低,决定了产出效率低下、劳动者报酬低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低下,从根本上制约了制造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2.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制约了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一国经济供给侧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活力和动力来自创新驱动发展。制约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则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制造业研发投入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核心关键技术等与国际上仍然有较大差距。中国制造业本质上仍然是依靠高投入驱动增长、规模型扩张,而没有真正走到依靠技术投入驱动、效率驱动的新阶段。这就决定了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不高,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高。

3.产能过剩和资源错配问题严重,制约了制造业发展效率的提高。供给侧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供需基本匹配。制约中国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困惑就是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就是供求结构不匹配,导致大量产能过剩。产能过剩问题的本质则是资源错配。因此,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亟待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资源错配问题。

4.制造业面临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制造业营商环境的优化。供给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和成本优势。制约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问题则是制造业发展成本较高,企业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高。上一轮制造业的崛起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当时条件下的要素成本较低、各种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随着市场化经济不断完善,各类企业要求公平竞争;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其他要素成本、税收负担等,在国际比较背景下使得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成本居高不下,变成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为此,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新问题。

5.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和地位较低,制约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一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是要观察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和地位。上一轮中国制造业发展与全球化互动,在国际化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和历史进程中,中国资源禀赋条件与比较优势决定了中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处在较低地位和层次,这就是典型的加工贸易的制造业模式。加工贸易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地位不高,增加值不高,从而质量、效益也不高。

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新时代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供给侧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術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这就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定位和方向。为此,我认为要着力做到如下几点,推动中国制造业继续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转变传统观念,坚持大国发展中实体经济是根本的理念,防止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过程中出现去制造业化和产业空心化问题。在思想和认识上要摆脱西方发达国家所谓的一、二、三产业线性发展思路,做到制造业与服务业同时发展,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二是加快推動技术进步,提高制造业发展的全要素生产效率。中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其中重中之重的就是要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产业发展效率。

三是加快去产能进程,把去产能与降杠杆结合起来,真正退出僵尸企业,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僵尸企业与产能过剩互为因果,产能过剩必然意味着资源错配和资源效率低下。为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下决心压缩产能,把去产能与降杠杆、防风险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市场出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当然,去产能和解决资源错配问题,本质上也是市场化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本质上也是真正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过程,也是一个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

四是积极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制造业发展的成本。如前所述,我国制造业从无到大的粗放型发展,本身就是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红利等诸多因素的结果。但是在进一步走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发展的税负以及其他生产要素成本;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和增速放慢背景下,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有助于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当加快建设公平竞争、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各类有形和无形成本等降低,提高企业发展的后劲。

五是推动和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和体系中的地位和层次。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形成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一体化发展的新型产业分工体系,提高我国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通过培育中国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体系,真正加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质量转变、中国品牌转变、中国服务转变,进而实现“制造强国”之路。

六是努力打造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这是中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新时代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要培养三支队伍,即具有扎实科研基础的科学家队伍、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以及掌握现代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这三支队伍背后分别体现的是新时代需要的“三种精神”,即“科学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力培养“三种精神”,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崔家善〕

猜你喜欢
供给高质量制造业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