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的生理特点及育雏条件的调控

2018-05-14 09:22韩凤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雏鹅生长发育

韩凤

摘要:雏鹅的生理特点是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差,生长发育迅速,消化吸收能力不强,并且抗病能力较差,因此对外界环境变化表现的较为敏感。因此要想提高雏鹅的育雏成功率,减少死亡,确保健康,需要做好育雏环境的调控工作,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

关键词:雏鹅;生理特点;体温调节;生长发育;消化吸收;抗病能力;环境调控

中图分类号:S83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5-0037-01

1 雏鹅的生理特点

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成年鹅的羽毛在鹅的体表覆盖,可以形成一个保温层,起到保暖的作用,但是雏鹅在育雏期全身羽毛稀薄,保温作用不强,并且机体的一些功能发育不全,体温调节能力不强,对温度变化表现的较为敏感,尤其是对冷的适应性极差。随着雏鹅的生长发育,羽毛逐渐的丰满,体温的调节能力增加,对外界温度的变化的适应性也逐渐的变强。如果温度较低,则雏鹅会发生挤堆的现象,出现挤伤、压死,严重时会引起雏鹅大量死亡。

生长发育速度快。雏鹅的体温高,呼吸快,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的速度非常快,如对于饲养20日龄的雏鹅称重可见,小型鹅的体重增长6~7倍,中型鹅为9~l0倍,大型鹅为11—12倍,雏鹅阶段是鹅整个生命过程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除了不同品种的鹅生长速度不同外,不同性别的鹅生长速度也不同,相同的饲养管理水平下,公鹅比母鹅增重快,饲料转化率也高,因此要分开饲养。

消化吸收能力差。鹅的消化道较其他类动物短,尤其是雏鹅的器官发育还不健全,因此消化道更短,并且容积小,消化能力不强,在提供日粮时除了要保障营养的供应外,还要注意饲料要易于消化,以提高雏鹅的消化吸收率。

抗病能力差。雏鹅免疫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因此抗病能力较弱,易感染多种疾病,如果饲养条件较差时极易感染疾病,使死亡率升高,造成严重的损失。

2 育雏环境的调控

根据雏鹅的生理特点,需要给其提供适宜的育雏环境,这对于提高雏鹅的舒适度,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雏鹅的健康水平和成活率都至关重要。育雏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温度、相对湿度、通风、光照和饲养密度等,每个环境因子都要考虑到。

温度。温度是育雏成功与否的关键,影响着雏鹅的采食、运动、饮水、饲料消化吸收率等。刚出壳的雏鹅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随着日龄的增加,雏鹅的体温也逐渐的增加,温度的调节能力也逐渐增强。因此在雏鹅阶段要给其提供适宜的育雏温度,可有效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在育雏过程中调控温度时不可单纯的依靠温度计上的值,而要结合雏鹅实际的表现来判断温度是否适宜。如果温度适宜的情况下,雏鹅表现出在育雏舍分布均匀、活泼好动,呼吸平和,睡眠安静,食欲旺盛;当温度过高时,则雏鹅表现为远离热源,精神不安,饮水量增加,采食量下降,张口呼吸;当温度过低时,雏鹅挤在一起取暖,靠近热源,绒毛直立,发出叽叽的尖叫声,严重时会由于雏鹅大量挤压在一起而死亡。在进行溫度调控时要注意切忌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并且在降温或者升温时要逐渐的改变,切忌湿度忽高忽低。在控制温度时还要结合饲养密度、养殖季节来进行,如果饲养密度大时可以使温度适当低一些,饲养密度小时温度可稍高时,另外,在不同的天气也要注意做好温度的调节工作。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常与温度相结合对雏鹅造成影响。低温高湿的环境下,雏鹅会因体内的热量大而加剧了冷感,会导致雏鹅感冒,造成雏鹅的死亡率升高,成活率下降。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会阻碍雏鹅体内热量的散发,使体内热量大量积聚,增加了热应激带来的不利影响,使雏鹅的代谢水平下降,食欲减退,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雏鹅的患病几率。因此除了要保持好育雏舍的温度外,还要做好相对湿度的控制工作,育雏室要保持干燥、清洁,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要做到育雏舍经常的通风换气,在喂水时避免发生水外溢的现象,勤换垫料,保持育雏舍的干燥。

通风换气。有害气体对雏鹅的危害极大,舍内的有害气体主要是雏鹅呼出的二氧化碳,粪便、垫草、剩料发酵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雏鹅长期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发育会受阻,健康水平下降,氨气会刺激雏鹅的呼吸系统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还会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因此要加强育雏舍的通风换气工作。育雏室最好安装通风换气的设备设施,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但是在通风时要调控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风时不能让冷风直吹雏鹅,防止雏鹅受凉感冒。因此在寒冷季节通风时需要适当的提高室温,并在中午温度较高的时段通风。

光照。合理的光照管理可以提高雏鹅的活力,增强食欲,利于钙、磷的吸收,促进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因此在雏鹅7日龄时可以逐渐的延长雏鹅在舍外运动的时间,接触光照,增强体质。

饲养密度。适宜的饲养密度会影响到育雏舍的温度、相对湿度、空气质量等,如果饲养密度过大,会限制雏鹅的运动,导致温度升高,空气质量下降,易出现恶癖,如果饲养密度过小,则会造成空间的浪费,不利于温度的调控,因此在饲养时要注意根据雏鹅的日龄来及时的调整饲养密度。

猜你喜欢
雏鹅生长发育
雏鹅水中毒的综合防治
浅谈雏鹅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雏鹅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与育雏方法
雏鹅运输的管理技术
秸秆覆盖和保水剂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温度与降水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雏鹅成活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