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科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8-05-14 15:44李玥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瓶子玩具测量

李玥

一、问题的提出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是一个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定位,一个符合幼儿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定位。针对幼儿是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直接经验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这一方面,我们围绕着幼儿园教育的这一要求,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规律,为幼儿实施有效的教育途径。

二、主题与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越来越强,尤其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感兴趣,喜欢动手动脑,喜欢解决问题,因此他们常常扎在科学区进行小实验。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们天天都扎在自然角对植物的高度进行探究与争论,他们不断的争论着“我种的大蒜长得高”“不对,我种的牵牛花长的高”……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进行比较高矮活动时在测量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从幼儿这一兴趣点入手,设计了一次量身高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体对自己的身高进行测量,学习简单的测量方法。

三、案例描述

在一次测量身高的大班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测量出自己的身高这一实践操作活动,很多幼儿都选择各种不同的测量材料进行操作。由于测量工具的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也就各显不同,当然结果也是五花八门。由于是大班年龄的孩子,自己完成测量身高的实验有很大的难度,在操作中,有些幼儿始终叫老师去帮忙。还有些幼儿由于对工具材料感兴趣,实践中便玩起了测量工具,而对测量身高这一任务忘得一干二净。也有的幼儿将拼插好的玩具长度与自己的身高吻合,想立起做记录时,玩具总是倒塌,屡屡失败……

四、实施与反思

通过上述活动,我认为教师在科学探索活动中,首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民主的探究氛围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其次要为幼儿提供恰当且丰富的材料,以保证幼儿有足够多的探索机会,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操作中学习和操作中总结提升自己的原有经验。当然,教师更应该扮演好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为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不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正处于幼儿期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他们的天性。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为此,我们应抓住幼儿这一特点,帮助幼儿创设情景,调动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认知活动,将幼儿的探究欲望作为主动学习的前提。

(二)教师应让幼儿亲历感受科学活动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动者,尤其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亲历的发现和探究对于身边的问题,将自己作为活动的建构者。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学习方式:直接行动思维接受知识的速度优于具体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除了给予幼儿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还应让幼儿了解自己需要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然后在进行分析。将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人,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这样在亲自动手操作中得到结论,让幼儿从“做中学”,以互动建构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发展创造意识,为幼儿提供“支架”,通过幼儿手动、心动、人动、以支持、协助、帮助幼儿获得成功。

(三)教师的引导语应简洁、有启发性

大班幼儿活动的特点是相互活动化的共同学习。所谓共同,指的是幼儿与教师的相互学习,幼儿与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情景、引导幼儿提出问题,与同伴合作或共同学习中,分析解决问题,是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针对这次测量活动,教师的角色应当是个引导者,很多幼儿自己操作困难总习惯请老师帮忙,尽管老师忙得手忙脚乱,他们却依然耐心地站在那等待老师的帮忙,虽然自己已经是心急如焚,不情愿的眼神一直在渴望着老师的到来。老师看了看等待焦急的那个幼儿,又看看他旁边的一位小朋友,好象示意要请同伴帮忙,没过多久,两个幼儿已经在一起合作了。

教师在组织活动中,最主要的就是抓住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问题,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发现出的问题,也应给予适当的引导。一句简单的提示语是对幼儿最好的帮助。例如:当孩子将一个个的拼插玩具摞起测量自己的身高时,在摞起的过程中,玩具总是洒落,这时教师的一句:“想想办法,怎样它就不倒了”类似的话语,帮助幼儿思考选择不同的办法去将玩具固定不倒,最后幼儿选择了用胶条将玩具固定在墙上的好方法,测出了自己的身高。

另一个小朋友在活动中想用瓶子摞起一定的高度测量自己的身高。瓶子的大小不一样,幼儿每次在摞第四、五个瓶子的时候就会倒塌,这样的实验已经操作了三次了,然而那个幼儿已经不耐烦了,干脆玩起了手中的瓶子,而且还挺不亦乐乎的。看到这种情景,教师应引导幼儿“用什么办法瓶子就不会倒了”这一思想,将幼儿的注意集中,要想尽各种办法将瓶子摞起来,幼儿便想出用胶粘起来的方法等等。

(四)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第一次尝试测量的活动中,幼儿会出现种种的测量问题,这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比较关键,单纯的教给幼儿测量方法并不是最合适的教育手段,根据幼儿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幼儿间的共同学习让幼儿获得知识。例如:教师针对某一幼儿测量的基本方法问题,可以作出相应的引导,“你看,你怎么量出的是这么高,他怎么量出的结果比你高呢?大家看看是怎么回事?”教师将这些问题,借助幼儿的实际情况作出思考,“哦,原来是没站直,所以就不准了。”也就是说,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幼儿的需要,通过提问或讨论的形式,从幼儿的嘴里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每一次活动中,我们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在幼儿健康、快乐、自主的学习中,充分发挥教师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为幼儿创设探究合作的氛围,帮助幼儿获得更出色的表现。

猜你喜欢
瓶子玩具测量
瓶子赛跑
瓶子赛跑
瓶子赛跑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