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教育的质同与创新

2018-05-14 17:34段秀娟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编程人工智能信息技术

段秀娟

放眼教育界,甚是热闹,社会上机器人编程学习进行得如火如荼,几年间,百花齐放,形态各异。高级编程语言Python也即将出现在山东省在2018年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教材中,智能编程思维课正式纳入低幼教育体系。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但也是具有其独特性的综合性学科,与一般性学科教学相比,人工智能教育在策略性和处理手段上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

一、人工智能教育具有普及性,升级为国家教育战略问题

1.完善文化链,完成“文盲”概念的 “三个变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环境也日益改善,人工智能教育的硬件条件逐步提高,现在家家有电脑,孩子的思维启蒙也愈发超前,从所见即所得的角度,培养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科学家吴恩达认为,我们每个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编程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和机器人的交流将变为生活日常,人机交互将无处不在,实现人机交流至关重要的基础就是编程能力 。五六十年代扫盲的概念是基本的识文断字,近年来,计算机的普及开始从低幼抓起,而今天以及接下来的二三十年,这个概念应变更为“编程要从娃娃抓起”。

2.人工智能教育对信息素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教学是综合学科和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的过程,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信息技术的前沿水平,通过人工智能的学习,学生对前沿信息技术知识会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兴趣,更有助于基础学科的有效规划,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未来的憧憬与追求,为其将来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于国家层面而言,人工智能教学可增大国家科技兴国的基数,有利于国家科技人才的筛选。

3.人工智能创新教育体系结构,但其教育的根本特质不变

《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意义进行了明确阐释,教育结构模式的创新需要人工智能教育的大范围展开,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期促进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新型教育机构体系的创建。但其仍然具有教育的根本特质,终极目标就是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培养现代化环境下新一代科技建设者。

二、人工智能教育在操作层面的创新性

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所以,人工智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1.着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小学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活动课程,其实质就是一个从兴趣到思维的过程,重在兴趣和思维的引导,就像音乐、美术之类的课程,关键在于兴趣,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仍需依靠个人机制,个人机制也不是能教出来的,上升到职业层面来讲,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从事人工智能的研究。虽然如此,人工智能教育对思维能力的提升,仍构成了其他学科学习的必要基础。

以即将进驻小学的 python为例,是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毋庸讳言,小学生对此缺乏深刻理解与应用的能力,因此,这一课程的具体实施,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课题,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与交流,在协作中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如此才能实现这一课程的价值与意义,否则就适得其反,让学生对编程产生厌学心理,这样就离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初衷相去甚远了。

2.中小学阶段完全普及有难度,需要进行递进式策略调整

有人说,人工智能,就像奥赛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毫无压力的接受,这句话不无道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有成长机制的因素,也有个体差异性,个体差异性是很大的影响因素。人工智能教育的着力点就是使学生体验专业的交流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发展较快的学生,接收能力势必更强一些,毕竟,专业的编程能力教育涉及到许多数学思维。

相对于其他编程语言,Python本身的优越性在AI时代环境下越来越突出,在小学阶段开展该语言教学对于国家AI人才库储备有着战略意义。整个初级教育阶段考试内容涉及到了一些基本编程语言知识,课程主题将逐渐实现VB的替代。但目前,国内对于低年龄阶段的信息课程重视程度仍显薄弱,因此,小学阶段引入编程语言教学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推广和普及仍值得深思。

综合考虑,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可以涉及趣味性较强的互动类人工智能知识,从三四年级开始,以活动课程的形式,让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呈现出相对完整的轮廓,在教材的编订方面,可适当降低难度,以适应低幼阶段学生的成熟机制。

3.统筹人工智能教学,整合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

进行人工智能教学,仅仅靠学校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硬件环境将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这就需要社会各界联合发力,才能创造出完备的实施环境。学校统筹校内资源,定期对相应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学习,而且还要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各界机构的配合,才能完美打造出一条适应智能教育的路子。

4.不单纯停留在操作层面,应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前几年王宝强主演的一部科幻电视剧《我是机器人》引发了人们对机器人获得思想、自创能力的担忧,人们一方面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一方面担心科技会失控。科技能否良性地服务于人类,人文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人工智能教育虽然重在思维的引导,但仍然需要具有智慧型,作为一種智慧型成长,既要有逻辑思维的引导,又要有心灵思想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完成完整人格的培养。

总之,人工智能教育开创了智能型教育的先河,对教育本身意义重大,一是确定教育形式的走向,明确新技术应该促进传统教育走向智能教育,二是智能教育变革的关键应该是具有普通教育一样的同质性,即育人。人工智能,做到极致,就是让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体验和人类本身的日常生活完美融合,甚至比自己活得还要细致。人工智能的教育既有传统教育的同质性,目标就是育人,但是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只有结合新技术发展环境的特殊性,进行针对性战略部署,才能完美完成智能教育的转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猜你喜欢
编程人工智能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玩游戏学编程,Blockly Games上手玩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2019:人工智能
编程屋完成数百元万天使轮融资
人工智能与就业
学编程,先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