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现实路径

2018-05-14 00:52熊洪亮
山西农经 2018年4期
关键词:现实路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

熊洪亮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都迸发出新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出现了新的发展。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创新化进程,方能有效促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哲学原理的道路。这是促进思想解放的前提保障,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创新的现实路径,以期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新认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现实路径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4-010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理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现实性需求。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要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转化。为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学者们要积极地投身于实践活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思想意识,打破陈规的束缚,结合时代的发展方向,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新理论。

1 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为创新的理论源泉

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实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构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期的历史性发展。不论时代如何更迭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学者们仍然必须要高度重视马列主义的经典,依然要深入地分析、研究这些经典著作,并以此为创新的理论源泉。为了完成对马克思原著的系统研究,学者们要做的还有很多。首先,要完整且准确地解读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不能凭借主观意向,肆意地解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只有在研究历史经典著作的基础之上,与时俱进地进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工作,方能更好地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并以此来助力于国家的未来发展,为中国成为文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实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汲取彼此的养分,方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发展和伟大创新。也只有这样,这些新理论才能更加贴合中国的时代发展,响应未来的号召。

2 以实践的观点为创新的根本指南

实践的观点,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必然要诞生于社会实践之中,其创新的成果不仅要能够经受住社会实践活动的严峻考验,还要为推进社会的发展建设而提供理论服务与支撑。所以,实践的需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工作必须要时刻遵守的基本原则,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根本出发点。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学者们在进行理论创新工作时,要时刻关注着社会实践的变化情况,始终坚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始终贯彻落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核心理论。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发展史中,可以明显得出鲜明的实践特性是“凸显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懈探索的聪明智慧所凝聚的创新理论中”这一结论。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必须要秉承“实践第一”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为根本的行动指南。运用新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后续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够让这些科学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锤炼和健全。

同时,学者们还要注意“以民为本”思想的重要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工作同样要注重构建群众基础,要深入到基层第一线,要将理论创新工作的出发点深化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学者们的工作应当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为主要目的,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为最终的归宿点,至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增添新的生命力。另外,学者们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注重端正自身的学术态度。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和文字的提炼,以避免在创作上出现过分形式化的问题而导致作品内容太过空洞。学者们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可能正在遭遇的现实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困惑,并依据不同知识层次和不同类型群众的心理状况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且多角度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推广、教育工作。要注重以平实、质朴、且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内涵,使其发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基础,并升华为基本的行动指南。

3 坚持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主要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项基本内容。“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息息相关,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比如:“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能够集中化地展现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理论的重要本质——实践性。因为“四个全面”正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还能够显著地发挥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势特征——人民性。推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为了实现人民的“中国梦”,都在为人民谋幸福,为建设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充分彰显了我国“人民至上、执政为民”的基本执政理念。总而言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依据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为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政策而制定出的主攻国家治理的基本策略。诚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基本国情的又一次完美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获得的“新生”。

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学者们要积极创新自身独特的工作方式,全面投身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去,对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现实问题和相关的理论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学者们的工作任务并不是为了制定出能够切实改造世界的具体实施方案,而是要将这些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统一内化哲学问题,再加以深刻地探索与分析,并为构建正确且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懈努力。

4 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要与时俱进

任何的观点、理论,其实都是时代发展的最终产物,以到达剖析时代主题,攻克时代难题为首要目的。要真正做到理论的与时俱进,且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则必须要凭借自身的开放化和极大的丰富性。如今,我国的当前发展形势仍然存在有不平衡、不协调,以及不可持续的严峻情况,城乡之间依然存在着极大的发展差距,且城乡居民的收入也十分悬殊,部分地区难免出现执法不严、有法不依,或是违法不究等不良状况。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学者们要正视这些弊端和问题,以解决我国当前正遭遇的种种难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内的理论探索和创新。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学者们要深入分析当前的历史背景,对社会及时代的变化形势做出及时的判断,不断调整对理论的创新,以有效地提升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说服力和公信度,使之真正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理解,并自觉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应当借助其学科自身的独特优势,实现对“普遍理性”方面的深刻反思、不断追问、及时澄清和实时自明,从而肩负起“理性启蒙”的伟大时代使命。

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工作,不是一个个体生发的过程,还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毕竟,理论的创新,是一个验证“否定之否定”观点的缓慢过程。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学者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科学理念,通过不断地学习,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结合时代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深入探寻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路径。只有这样,方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社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亮.管理哲学——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路径探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102-103.

[2]冯颜利.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学的范式创新图谱[J].天津社会科学,2017,(2):47-51.

猜你喜欢
现实路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
“互联网+出版”的现实路径及发展前景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索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与培育路径研究
国家审计职业化的现实路径选择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