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分析

2018-05-14 13:51周家勇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4期

周家勇

【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的临床情况,并对其临床治疗情况做出分析。方法:将80例妇产科阴道不规则流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均进行病发原因和表现的分析,同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综合治疗);治疗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分析发现患者的病发原因包括异位妊娠、流产、子宫内膜息肉等;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阴道流血、白带异常等情况;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效果100.0%明显好于对照组87.5%,且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原因较多,同时患者发病后易出现多种表现,临床应该积极询问患者情况,做出及时的诊断和对应治疗。

【关键词】妇产科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原因

妇产科患者身体情况较为特殊,因此容易表现出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异常情况,即在非月经周期内发生阴道出血;出血发生后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时可能导致患者贫血状况的出现,而持续未得到控制和治疗,则很有可能演变为出血性休克,最终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我们应该及时针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则着重分析引导不规则流血的原因、病发表现和治疗等情况,目的在于总结临床经验,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和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80例妇产科阴道不规则流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均进行病发原因和表现的分析,患者均为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病例,同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8~66岁,平均年龄为(41.03±3.02)岁,40例患者中36例经产妇、4例无分娩史;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8~65岁,平均年龄为(41.36±2.69)岁,40例患者中35例经产妇、5例无分娩史。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可实施组间比较。

1.2方法

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进行观察,结合患者表现分析其流血的原因,并按照组别对患者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即给予患者清官、止血、消炎等干预,并密切观察患者临床情况。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即根据患者症状对其实施选择性治疗,可选择的方法包括:1)内膜萎缩法:炔诺酮2.5mg每次,1天平均用药3次,用药方法为温水冲服,止血后减少剂量并进行维持治疗,1周后保持每天用药1片即可,连续用药3周;2)孕激素内膜剥脱止血法(无年龄使用限制):每天服用甲地孕酮8mg,连续用药1周,同时给予黄体酮肌肉注射,连续注射4天左右,每天用药1次,每次剂量为20mg;3)雌激素内膜修复止血法(不能刮宫者适用):选择2~4mg苯甲酸雌二醇进行肌肉注射,间隔6小时用药1次,止血后停止;肌注用药同时给予2.5~5mg雌激素,平均每天用药3次,止血后停止。治疗过程中均需要对患者情况实施密切观察,并检查患者的相关指标,考虑是否需要对患者实施清官术进行再次治疗。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病发表现、病发原因,并按照组别对其相应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2)观察并评价本次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出血症状消失,且临床不适症状得到完全缓解或消失,则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但尚未消失,出血量显著减少但仍有出血则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改善,出血仍然存在或出现加重则为无效;其中有效率和显效率之和则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整理,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检验所得P值,满足P<0.05则认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病发原因

分析发现患者的病发原因包括异位妊娠、流产、子宫内膜息肉等。其详细情况见下表1。

2.2患者临床表现

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阴道流血、白带异常等情况,且多数患者存在两项以上症状重复的显现。其详情见表2。

2.3患者治疗效果

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其详细情况见下表3。

3讨论

妇产科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在临床十分常见,本次我们对相关患者展开研究和治疗,分析发现患者的病发原因包括异位妊娠、流产、子宫内膜息肉等,其中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最常见;一般临床可患者排卵情況将其分为排卵型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和无排卵型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育龄期妇女多数存在排卵现象,此时可能因为子宫内膜脱落,但是黄体功能不足,进而使得出血情况出现;而无排卵的患者出血机制可能为,内分泌出现紊乱,此时处于围绝经期,患者的卵巢功能尚未完全终止,出现激素分泌和异常现象,进而导致出血现象的发生。而流产、异位妊娠等引起的出血主要是患者的子宫受到直接损伤,导致出血的异常发生,且容易表现处大量出血现象。

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阴道流血、白带异常等情况;所以临床在发现患者存在出血现象后,应该及时对患者的病因进行询问,同时询问既往出血史、病史、月经史等,便于对患者的病发情况做出准确判断。目前临床采用的超声诊断、腹腔镜诊断等均能够对患者做出相应的判断,故我们可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对其做出分析,并及时给予治疗。本次研究对常规治疗和、综合对症治疗的效果分别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综合对症治疗的观察组效果100.0%明显好于对照组87.5%,且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综合对症治疗对患者产生良好效果的机制可能在于,其通过症状和发病情况选择治疗措施,符合了个体化治疗的需求,因人而异的给予了相应干预,因此可帮助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及时得到控制,所以综合治疗方法更加值得临床中关注和使用。

综上所述,妇产科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原因较多,同时患者发病后易出现多种表现,临床应该积极询问患者情况,做出及时的诊断和对应治疗;本文采用综合对症治疗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