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公园城市 是成都的战略选择

2018-05-14 14:43陈国阶
先锋 2018年4期
关键词:成都市成都公园

陈国阶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成都实践、成都响应、成都示范、成都愿景和成都担当。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园就是美丽的代名词,是美的形象体现,是美的空间载体,是美的公共资源和美的公共服务。建设公园城市,是对城市美的提升,是公园美的延伸、普及与优化,是城市形象美、景观美、社会美、心灵美的融合、综合、协调与有机统一的升华。

建设公园城市是成都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定位的新突破。当前,成都市和全国一样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城乡发展转型期和体制机制改革转型期。集中体现为发展的重点从量的扩大转向质的提升,从满足温饱转向满足更高层次消费,从重物质供应转向重文化、宜居、生态、健康的综合供给、从粗放发展转向绿色发展,从重生产轻生态转向两者协调,从低端向高端,从引进仿造向自主创新的转变等,这对成都的发展提出新挑战、新目标,也提供新机遇、新动力。成都建设公园城市顺应转型发展新理念、新目标的新要求,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一、成都独特优越的自然环境

建设公园城市,成都市具有十分独特、优越的自然地理区位、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秉赋。成都市域处于我国三大地形阶梯中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带,基带为中亚热带,是我国重要的东西向自然地理过渡区,地形上从青藏高原向中部低山丘陵过渡,是我国历史上农区向牧区、汉族聚居区向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稠密区向人口稀少区(胡焕庸人口線经过成都市域)的过渡带。具备了地貌多样性、社会文化多样性、民族多样性、农林牧业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自然地理类型多样性、垂直地带多样性等不可多得的特色和优势。

以地貌来说,主城区地处成都平原,海拔大多在500米左右(市域内海拔最低为360米),是典型的平原城市,而与之紧邻的西部山区,已属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东缘,最高山峰超过5000米。拥有冲积平原、剥蚀平原、阶地、台地、浅丘、中丘、深丘、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等,平原与高山狭谷并存,绿地雪山相映。地形的巨大高差和多态多姿的地貌类型,加之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季(丰雨期与高温期同季节),为不同类型、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生境和空间。

成都是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并是大熊猫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培育中心。可以不夸张地说,成都市域就是广阔的天然大公园。事实上也正是这样,成都已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等顶级公园形态的资产和空间资源,拥有大面积、类型齐全、胜景独特、品位高端的自然公园,这在全国别的城市是无法比拟的。

特别要指出的是,成都市域内拥有十分明显又较完整的自然垂直地带,从气候上讲,拥有从中亚热带到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亚寒带、寒带的气候类型及其有规律的垂直变化。相应地,发育了较完整的自然垂直带谱,即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阔叶与针叶混交林—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高山冻原等的垂直地带谱系,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特大城市中,是极其罕见的。它为公园城市的建设和服务提供广阔的前景和多功能价值利用,提供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的公园服务;提供碳汇、氧吧、水源涵养、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旅游、休憩、疗养、医疗保健;提供农林牧副业生产资本和条件;提供园林绿化、花卉供应、珍稀物种、园林资源等等,天生丽质,百年不衰,千年不败,万年不老。

基于以上独特的自然环境基础和空间结构,更基于公园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成都市公园城市的建设具备全域性、系统综合、多功能、山水林田路、林草湿地湖全面建设的基础,适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空间规模、不同景观的配套,利于不同生态系统与地理类型的协调,便于不同层次、不同风格、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多模式的组合,犹如将城市发展融入于大自然之中。

二、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

建成公园城市,成都已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2017年成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889.39亿元,在全国城市中除四个直辖市外,仅次于深圳、广州和苏州,名列全国城市第8位。近年来,随着天府新区的建设,自贸区的设立,简阳市的加入,新机场的建设,“东进、南拓、北改、西控、中优”的空间战略格局的确定,发展空间扩大,新经济增长点增加、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资源配置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对外开放程度增强,吸引投资能力加大,城市整体形象提高,成都市在全国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既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又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因此,建设公园城市大有可为,大可有为。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成都的市政建设、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府南河整治、东郊产业替代、“北改”工程、绿化工程、绿带建设、湿地公园、水系优化、生态功能分区、污染治理、产业结构调整、污染型企业淘汰或外迁等等,已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与实践,为公园城市的建设开创了新局面。

至2015年,全市十余个区(市)县已建成国家生态县,还建成了一大批国家级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使生态建设成果遍布全市域,覆盖城乡、村落。现在成都市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正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高标准,积极推进。在环境治理中,以治霾为重点的蓝天保卫战,以治理臭水沟为重点的清水行动,以及土壤污染调查、垃圾及固体废弃物治理与利用等都取得积极进展。可以说,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已在成都市扎了根,成为成都市发展总体战略和城市整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将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等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一起,相互推进,协调共进。

三、立足全民共享与自然协调两大理念

公园城市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目标不只是多建设些公园,而是要把整个城市建设成像公园一样。其涵义比公园更丰富、更复杂、更广阔,是对城市发展定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文化建设、文明建设、居民素质、城市管理等的全方位提升,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协调与统一。因此,在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中,应该坚持主旨明确,多元服务的目标。就是说,建设公园城市要实现多功能的价值,要有利于或服务于美化城市的形象,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城市旅游资源的价值,扩大旅游空间和游客容量,提高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等。其核心应该是满足民众特别是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即是说,满足广大民众生活需求与享受,是公园城市价值的核心和服务的主旨。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应该立足于满足全民多层次、多元化、多功能、广布局、亲民意的服务功能,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层次的需要。提供游、赏、观、休、憩、养、体、娱等全方位服务,并便于民众对资源的共享,各取所需,各得其乐。

由于公园公共设施的空间固定性、局限性,某一公共用地或公共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都会对不同距离、不同交通条件的居民,造成享用、供给的不均等、不公平。因此,在空间布局上,要立足全域,分不同层次,点面结合。远郊的山区公园满足市内外全体居民共享,近郊公园尽量配置于各个方位区域,城区则见缝插针,照顾区域均衡,满足老弱病残与孕妇小孩之需。市政建设要全面统筹,既要突出成都整体形象,也要突出各区(市)县、社区、街区的特色,要体现出成都的整体美、均衡美。

公园城市建设要体现发展新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论是公园建设还是市政建设,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不论是街区建设还是社区建设,不论是城镇建设还是新农村建设,不论是山区还是平原,都应该力求与自然环境协调,应力避对大自然造成大的冲击。要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湖则湖。公园的性质、品位要与区域特点相合拍,建筑风格要与自然相协调,建筑密度、高度要适中,充分利用山地、丘陵的景观优势,充分融入大自然。

四、腳踏实地,持续奋斗

如上所述,将成都建成公园城市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引、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部门、各地区的合作和实践、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参与,定能上下一致形成坚不可摧的巨大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公园城市的美好目标定能实现。但除了上下一致统一行动,各部门、各地区密切配合,全民参与、不断奋斗外,在具体实施中,要讲科学、讲效率、讲效果。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建与治并举。就是说,在建设公园城市中,无疑要增加许多新设施,实施许多新工程,开拓新景区、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农村、建设标志性建筑等,但与此同时,要抓好治理,突出抓好大气、水体污染的减排和治理,抓好垃圾、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和利用,抓好城镇、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抓好日常的卫生清洁管理。特别要针对水资源缺乏的现实,推进全民节水、惜水、护水。

2.硬件与软件并重。在建设公园城市的过程中,需要构建许多物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设施等。但与此同时,软件的建设也十分重要,软硬应该兼施。上至全市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下至对街区、景区、新区、农村的重构、改造或新建,都要有科学的论证,民主的决策,严格的管理,要形成规划、实施、验收、评估、监管、审计等严格管理制度。

3.人美与景美的统一。公园城市当然要给人以美感,让人一进成都就有美的感受和享受,亲身体会到成都的自然美、景观美、城区美、街区美、农村美、山美、水美、地美。但同时,更应该突出人美、心灵美、行为美、公德美、文明美。这是更艰巨的建设任务,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教育、培养、引导和管理才能慢慢形成。

4.行动与坚持。建设公园城市现在就开始,就行动,并争取近期有较大的进展,有大收获,大改观,给人以现实的享受和及时的服务。但必须认识到,公园城市的建设既是现实的需求与行动,更是长远的目标和坚守。建设了,成功了,收获了,并不等于完成了,完美了,完结了。它还需要坚持、提高、完善、持续、与时俱进。可以说,公园城市建设贵在坚持,贵在持续,贵在与变化协调、与时代并进、与发展相伴。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因此,公园城市的成果应该世代相传,世代维护,世代发展,永无止境。

猜你喜欢
成都市成都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在公园里玩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穿过成都去看你
成都
一见如故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