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例分析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018-05-14 14:49奚文裕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药物治疗

奚文裕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的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来自本院2010年8月至2017年8月,均为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共计63例。对所有患者的发病特点和诊断要点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选择广谱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妇科抗炎一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63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42例患者和近期医院行手术有关,已知病因患者50例,占已知病因79.37%。22~40岁患者42例,初次性交年龄小,存在阴道冲洗习惯,性卫生知识、经期卫生知识欠缺的患者27例。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盆腔炎性疾病进行诊断,可以结合病史体征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治疗上以经验广谱抗炎药物为基础,为患者加用妇科抗炎一号可有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诊断要点;药物治疗

盆腔炎性疾病主要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包括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脓肿、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盆腔腹膜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等多种病理改变,较重时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和败血症,部分可波及上腹部引起肝周围炎。如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或治疗,可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上常表现为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取得满意成果,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来自本院2010年8月至2017年8月,均为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共63例。通过临床检验和妇科检查确诊为盆腔炎性疾病,诊断符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关于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指南的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2例,对照组31例,本研究患者的年龄为18~7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9±12.4)岁。本研究63例患者中,合并不孕症者有7例,合并宫外孕者有7例。在发病原因上:41例患者发病近期有性生活史,21例有长期阴道出血,11例近期有手术史,11例有阴道炎。在经期前后发病者有27例,发生在绝经后或子宫切除患者仅8例。分析疾病表现有下腹痛且查体有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有52例,有阴道分泌物增多且白带证实有阴道炎者有11例,体温升高者28例,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者37例,21例行病原体检查,其中阳性者有10例。

1.2方法

对本研究两组患者选择采用广谱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头孢类及硝基咪唑类联用或克林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联用,如头孢呋辛2g静滴,每12小时1次,奥硝唑0.5g静滴每12小时1次,采用克林霉素0.5g静滴每12小时1次,左氧氟沙星0.6g静滴,每24小时1次,14d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妇科抗炎一号,每日1剂,14d为1个疗程。

1.3效果评价

如果患者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消失,表示治疗痊愈;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获得明显的减轻,表示治疗显效;否则治疗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IBM 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X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63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单纯药物治疗者26例,需结合手术治疗者37例,其中开腹手术11例,腹腔镜手术26例。术中见子宫内膜炎者6例,输卵管炎37例,输卵管脓肿18例,卵巢脓肿11例。术中需行分离粘连者31例,需行患侧输卵管切除者23例。送检病理提示炎症病理改变者19例,阴性者12例。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痊愈例数为18例,有效13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12例,无效9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对阳性组及阴性组临床疗效比较,超声阴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1.43%(15/21),阳性组为92.86%(39/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245,P<0.05);其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12.5±7.7)d,明显长于阳性组的(6.3±2.0)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9,P<0.01)。

3讨论

通过临床资料表明,生殖支原体和盆腔炎性疾病存在明显的关聯,而且在对患者盆腔严性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大约有1/3的患者是因为性行为传播导致患者感染。而因为非性生活导致患者盆腔炎性疾病一般和患者的手术终止妊娠,宫内放置节育器刮宫手术等存在明显的关联,这些因素会导致患者的宫颈保护屏障遭到破坏,使得细菌进入官腔,为其提供机会。

本研究分析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需要通过对患者的病史体征症状和实验室结果进行结合,并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诊断。而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因临床症状差异较大,所以一些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体征符合盆腔炎性疾病的人的标准,且超声阴性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超声阳性组。

通过对本研究内住院病历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1)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与性活动、性卫生不良、下生殖道感染及宫腔手术后感染密切相关。在平素的医疗活动中,作为医生在手术操作中严格无菌操作,重视对下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及时有效的诊治,且需对患者加强生殖器官卫生、经期卫生及性卫生的宣教,预防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2)诊断上,根据2010年美国CDC诊断标准,符合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的最低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与血常规、病原体、病理检查相比,超声诊断仍有其独特的优越性;3)在治疗上,当炎症较严重引起局限或广泛脓肿时,单纯药物治疗控制不满意时,常需行手术治疗。本病手术因常涉及盆腔广泛粘连,盆腔脏器问界限不清,手术难度较大,多需有经验丰富的手术医师进行操作;4)因本病远期常可致不孕症或异位妊娠,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需告知其适宜的助孕方式,一旦妊娠需严密监测,及时发现诊治异位妊娠。

从患者治疗的角度来看,本研究同时比较并分析经验用药和联合妇科抗炎一号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治疗情况。从治疗结果可以看出,为患者进行广谱抗生素联合妇科抗炎一号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而且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这也能说明妇科抗炎一号在对盆腔炎进行治疗的时候具有较好的价值。本研究所选择使用的妇科抗炎一号,主要的成份是金银花和蒲公英等,在治疗过程当中能够起到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的功效,也能改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对于提高症状缓解的效率,促使临床效果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

临床上对盆腔炎性疾病在诊断的时候,需要为患者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征情况,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的检查结果为患者进行初步的诊断。因为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很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虽然符合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但是超声检测却显示为阴性,而且超声阴性患者治疗的效果要低于超声阳性组。所以本研究从实验中可以看出,超声检测对于盆腔炎性疾病诊断存在有假阳性的情况,这一类患者可能因为其他的疾病导致患者出现盆腔疼痛,所以并非是真正的盆腔炎性疾病。从研究资料来看,没有哪一个实验指标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确诊患者为盆腔炎性疾病。所以对于这类疾病,患者在诊断时一旦确诊就需要做好综合的评定工作,通常临床需要按照最低的诊断标准来进行,以患者的特异性和相关的附加标准综合对患者进行判定。如果患者是性传播感染的危险患者或者是性活跃的女性,需要根据患者的最低点的标准对患者进行经验性的治疗。

综上所述,对盆腔炎性疾病进行诊断可以结合病史体征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治疗上以经验广谱抗炎药物为基础,为患者加用妇科抗炎一号可有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合并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
新调心方治疗轻度认知功能损害64例临床观察
卒中后神经相关并发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不同治疗方案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