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最小女兵:推动“抗战十四年”写入教科书

2018-05-14 17:50
新传奇 2018年30期
关键词:李敏联军抗联

东北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因病于2018年7月21日逝世。13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的她是当时抗联最小的女兵之一,她曾推动“抗战十四年”正式写入教科书。

13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

李敏,192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萝北县梧桐河屯的一个朝鲜族家庭。父亲和哥哥因抗日先后牺牲。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敏参加了抗日救国儿童团。1936年冬,她遇上了东北抗联老交通员李升,李升把她送到抗联第6军第4师营地,安排在被服厂工作,成为当年抗联最小的女兵之一,她当时才13岁。

“虽然我年龄小,可在被服厂同样干过大事。”李敏回忆,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制作军服非常困难,最大的问题就是布料来源。因为城市乡镇被占领,敌人对抗联始终封锁围剿,又很难得到其他补给,想大规模采购和生产布料根本不可能。

“当时的布料什么颜色的都有,最难得的是红色。”李敏对此印象深刻:“对有限的红布,除制作军旗外,就制作军帽的五星和袖标领章。实在没有红布时,就用红桦树皮或秋天的红树叶代替红布料,来保持抗联队伍是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的形象。”

林海雪原抗击日寇数年,李敏可谓身经百战。抗联战士不仅要与强大的敌人作战,还常常受到断粮、断药的威胁,忍受饥饿的煎熬。有时实在没有吃的了,就把脚上穿的靰鞡(乌拉)鞋煮软了,拿刀切成小块吃下去。

除了靰鞡鞋,树皮、死老鼠、刚出生的小乌鸦,李敏都吃过。她说,有一次部队首长给每人发一粒粗盐,含在嘴里,靠着这一粒粗盐也能再走几公里。

在那艰苦的年代里,部队除武器外,帐篷、火炉、锅碗瓢盆、锹镐针线,一切都要携带。冬天,地上冰雪三尺,有的部队还穿着单衣服,晚上只得围着篝火,烤一会儿,睡一会儿,真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李敏遭遇的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在1938年冬天,日伪军趁着大雪,进山对抗联部队进行围剿。被服厂和医院被日军包围,指导员裴成春在阻击中身负重伤,她对李敏等人说:“你们快走,我在后面掩护!”

当时,西面是悬崖绝壁,数丈深渊;南面是又宽又长的雪沟子;东山较近,有树木可以隐蔽。李敏趟着没膝的积雪开道,却没见有人跟上来。转身一看,她发现本来跟在身后的战友又被包围了。不远处一个骑马的日本军官马刀一指,“哒哒哒”一梭子弹打来。李敏机智地滚进一个雪窝子里隐蔽起来,才得以虎口脱险。这次战斗,一个女兵排只有李敏只身突围出来。

经过数年苦斗,3万余人的抗联队伍,只剩下千余人。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的帮助下,他们退到苏联境内休整,编为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独立第八十八旅(又称国际旅)。

这支部队成立于苏联远东的维亚茨克小镇,成员大都是撤退到苏联的原中国东北抗日联军官兵。他们接受苏军提供的服装、武器,按照特种部队的标准进行训练,甚至使用了与苏联军队相同的军衔制度。

李敏是当年抗联队伍中最小的女兵之一,在苏联受训则成为中国首批具备伞降能力的女特种兵。

“课程由苏军军官担任教官,不仅要求我们百发百中,而且还要求熟悉应用游击队的战术和一些战略战法。”李敏说,在苏联接受特种训练,特种空降是一种危险的实践训练科目,在高空降落伞一旦不能有效打开,就会发生意外。本来她体检时被查出心脏有毛病,不适宜跳伞,但坚持参加了训练。当时飞机飞到了3000米高空,机舱门一打开,巨大的气浪吹得人站不住脚,男兵看了也胆战心惊,李敏看都不看,就往下跳。

落地后流了鼻血,李敏擦了擦,对谁都没有说。

在苏联,李敏接受了军事训练和政治文化学习,包括各种武器的使用、冬季滑雪游泳训练、通讯技术、前线救护、铺设铁丝网、翻越障碍和战斗行军队形编组、行军警戒的派出搜索以及架设电话线、耐寒训练、武装泅渡等。

回国后,李敏先后完成侦察、通信联络、破坏敌占区桥梁铁路仓库等多项任务,还参加了摧毁日军黑河军事要塞的作战行动。

1995年,俄罗斯政府授予李敏“朱可夫勋章”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章”。

尽毕生之力弘扬抗联事迹

李敏生前在家里挂满了抗联各支部队、主要将士的事迹宣传画,几间不大的房间俨然成了一个小型抗联博物馆。

她用尽毕生之力弘扬抗联事迹。“我的心愿就是让更多人知道抗联事迹,弘扬抗联精神。我这一生,特别是我离休之后,一心一意做这件事情,因为这十四年的历史太可歌可泣了。”李敏说。

2002年,李敏组建东北抗联精神宣传队,踏遍老林深山,寻访昔日战友牺牲地,并尽可能为他们立碑。

“那么多好同志都牺牲了,很多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如果不给他们立碑,谁也不知道几十年前还有这样一群人,为了民族解放甘洒热血。”

她说:“成立宣传队的目的,就是要宣传东北抗联战斗的十四年,弘扬抗联精神。”

“这是中国东北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李敏说。

2010年,她荣获哈尔滨市“百年风采女性”荣誉称号。

在李敏家专门有一间练歌房,房间四壁挂满她常唱的歌曲和演出的照片,照片上是几个宣传队员与李敏一起唱起李敏填词的《哈尔滨,英雄的城市》,其中歌词中有两句:“我们要为你建一座凯旋门,我们要为你建一个胜利广场!”

推动“抗战十四年”正式写入教科书

2017年年初,教育部一份《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在网络上引起网友广泛关注。这也让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兴奋不已。近十多年来,老人一直建议把“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把“十四年抗战”写入教科书。

从2002年开始,十多年来,李敏与东北三省众多抗联战士及一些关心抗联历史的人士一起,推动把“抗战十四年”正式写入教科书。他们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建议,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各地实地演讲,让“抗战十四年”成为未来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词。

“抗日战争局部战争十四年,全面战争八年,我原来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抗日战争十四年历史写入教科书,现在终于实现了。”李敏说。

李敏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十四年中,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着抗日大旗,英勇奋战,流血牺牲,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对日斗争。

没有哪一场战争,像东北战场这样惨烈,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数十万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殊死搏斗。在这场战爭中牺牲的战士是无法用数字来统计的,中国人民不应该忘记他们和由他们谱写的这段历史。

李敏认为,由于以往长期宣传的一直是八年抗战,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抗战史很多人都不知晓,教育部正式要求“抗战十四年”写入教科书,可以把这段尘封的历史重新挖掘,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知晓抗联,了解抗联精神。最重要的意义是,把中国东北抗日联军1931年至1937年长达6年的艰苦卓绝抗战,正式加入全民抗战的历史中,让抗日战争的历史体系更加完整。

2018年7月21日3时39分,东北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因病逝世,终年95岁。她的离去,带走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人民日报》2018.7.21等)

猜你喜欢
李敏联军抗联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英法联军为何不烧紫禁城?
抗联英雄赵尚志
张碧晨 演绎新一代GIRL POWER
陈乔恩她不是女王
小幽默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