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探讨

2018-05-14 17:38孟贤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合理用药应对措施中药

孟贤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中药临床用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中药用药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中药用药方式,观察组使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观察两组用药效果。结果:对照组出现4例用法用量不当、3例炮制不当、4例中西药联合使用不当,用药不安全发生率为25.59%(11/47),两组组间对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腹泻、1例恶心、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4/47);对照组出现4例腹泻、3例恶心、3例呕吐、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6%(10/4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可有效降低用药不安全率,提高用药安全性,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中药;合理用药;安全性;应对措施

中医药是应用历史悠久长远,其治疗效果已被世界接受及公认,主要用于调养气血、调和阴阳,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与西药一样,使用不当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其药性较温和,毒副作用亦比西药低。临床出现较多中药用药安全问题,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引起重视。本文旨在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中药用药患者90例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2.23±7.14)岁,注射液9例,口服用药18例,其他16例;观察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20~62岁,平均(42.52±7.82)岁,注射液10例,口服用药21例,其他16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中药用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开中药处方,患者到中药房取药,自行煎药或由医院炮制。观察组进行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主要包括:1)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及临床症状,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不良反应,应从患者病因、体质、病程等方面出发,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2)根据中药理论和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药物剂量,严格控制中药用量;如需中西医联合用药,需分析西药和中药配方中各药物的成分,以避免药物间发生毒副作用和药理反应。3)严格规范中药煎熬过程,以降低药物在熬制过程出现毒性反应,认真遵循药物各个炮制环节,把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4)中药药材种类繁多,每种药材的药效各不相同,药房需将药材摆放位置严格区分开,避免出现药品调换或抓错药的不良事件。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用药不安全情况,包括用法用量不当、炮制不当、中西药联合使用不当三个方面。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呕吐、皮疹四个方面。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由SPSS 21.0统计软件包处理,(x±s)表示计量单位,计数单位由[n(%)]表示,组间对比由X2表达,P<0.05是两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发生用药不安全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用法用量不当、3例炮制不当、1例中西要联合使用不当,用药不安全发生率为10.64%(5/47);对照组出现4例用法用量不当、3例炮制不当、4例中西药联合使用不当,用药不安全发生率为25.59%(11/47),两组组间对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2例腹泻、1例恶心、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4/47);对照组出现4例腹泻、3例恶心、3例呕吐、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6%(10/4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药治疗时,应注重用药科学性、安全性,确保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这就是中药临床合理用药。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已认识到中医治疗的好处,各大医院及药房需加大中药药物的管理力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对照组用药不安全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表明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可有效降低用药不安全率,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分析原因是:常规中药用药方式多数情况下患者是自行进行炮制,炮制环节没有严格把控,容易出现不安全事件。其次,患者没有严格按照剂量及用法进行用药,易出现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用中药治疗的同时服用西药,一旦中西药联合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方式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给予针对性合理的中药用药,同时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及炮制过程,熟悉中西药联合使用的规则,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此外,医院和药房应配备专业的中药药师,熟悉各类药物的功效、剂量及炮制工艺,避免发生用药剂量不合理或用药方法不当的情况。同时,医院经常开展中药知识学习讲座,增加经验交流,规范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从而降低中药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恢复。受时间与样本例数等因素制约,关于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综上所述,规范中药临床用药可有效降低用药不安全率,提高用药安全性,不良反应低,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合理用药应对措施中药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
巧服中药少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