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七事

2018-05-14 16:10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18年3期
关键词:蒲甘曼德勒仰光

起源于喜马拉雅山的伊洛瓦底江、以英国诗人Joseph Rudyard Kiplinq的诗歌On the Road to Mandalay命名的河轮、蒲甘数以干计的庙宇、日日禅定的冥想……一趟身心灵之旅就此展开。

DAY 1-仰光

1 仰光的佛

缅甸之行从仰光开始,在还未到过蒲甘和曼德勒之前,你大概不会觉得仰光是個大城市。作为曾经的缅甸首都,它无疑是这个佛教之国的“国际门面”。位于城西的大金塔(Shwedagon Daqoda)是精神高度的象征。传说是这样的:两千六百多年前,两位缅甸商人从印度带回了佛祖释迦牟尼的八根头发,建造金塔以供奉。顺着任何一条通道,褪去鞋袜,拾级而上,金色和白瓷砖打造的世界圣洁无比,烟火缭绕的小贩、虔诚打坐念经的信徒构成了这里特殊的气场。务必待到夕阳落下时分,晚霞、太阳余光折射出的光彩让这里像个流光溢彩的天堂。

2 温顺的缅甸姑娘

入住的Belmond Governor'sResidence位于仰光的使馆区,四周植被繁茂,瞬间隔离周遭的喧嚣。酒店由20世纪20年代的殖民风格建筑改造而来,仅设有48问客房,酒店的泳池是客人最爱的所在,你时常能看到男男女女在泳池边喝着冷饮。酒店还能为客人在泳池边提供按摩服务,身着传统缅甸服饰的姑娘温柔、熟练地为你解压、排毒。如果将这种如今看来再正常不过的酒店服务放到20世纪的殖民时期,多少有些歧视和奴役的意昧。英国小说家GrahamGreene在The Quiet American中将场景移到越南,但同样是温顺的东南亚姑娘,你可以说她软弱,总要依附于强者,但你也可以说她坚忍,在乱世中维持着自己生活的秩序,这大概也像这个国家的命运。

DAY 2-曼德勒

3 老船在那停泊

英国诗人Joseph Rudyard Kipling的诗歌On the Road to Mandalay吟诵道:“你要回到曼德勒/老船队在那里停泊/你难道听不到哗啦啦的浆声从仰光一直响到曼德勒……”

你会在曼德勒登船,这艘以这首诗命名的河轮(Belmond Road to Mandalay)十分优雅,钢琴酒吧里的蓝丝绒沙发、餐厅里的银色餐具和甲板上的柚木吧台会让你觉得,必须精心打扮自己才不枉费这一船的细致。

4 古迹的修复与翻新

曼德勒是缅甸古代王朝的另一个首都,1852年缅甸被英国攻陷,贡榜王朝的皇帝Mindon Min把都城迁到曼德勒,希望通过改革拯救自己的国家,但30年后,缅甸还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缅甸,古迹修复向来颇受争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的是“Restoration”(修复),曾经掌权的军政府做得却是“Renovation”(翻新),以至于Mlndon的旧皇宫与人类遗产失之交臂。

DAY 3-蒲甘

5 冥想与瑜伽

河轮上的活动还包括冥想和藏式瑜伽。正念大师brian Hilliand以及Shannonvan Staden是Belmond特邀的“旅伴和导师”,引导客人在旅途之余,探索身心。

清晨七点,露天甲板上的瑜伽和冥想成为抵达蒲甘的序曲。说是瑜伽,其实更像是某种随性的舞蹈。手臂和身体的摆动完全来自惯性,随后加速,最终达到身体各个部位的有机协作。一小时后,看似“无章可循”的律动便会让你身上多出汗水和酸痛,那些现代生活带来的身体肌肉损伤由此清晰可见。冥想则更像自我与自我的精神博弈,如何摒除杂念、如何拉回思绪、如何与自我相处,这些不仅仅是河轮上的功课,更是生活日常的功课。(正念之旅详询:belmond.com)

6 缅甸的母体

相比现代化的仰光和末代王朝遗址的曼德勒,遍地佛塔的蒲甘才是缅甸文化的母体。蒲甘王朝是缅甸人建立的第一个帝国,从10世纪一直延续到13世纪,最后被蒙古大军覆灭。这个城市多灾多难,在1904年到1975年经历了超过四百次地震,曾经矗立的一万多座佛塔如今只剩不到三千座,其中Ananda Phaya让人惊艳。阳光勾勒出的佛寺轮廓令人惊叹千年之前的工匠是如何苦心建造出“心中的信仰”的。

DAY 4-仰光

7 久别必重逢

伊洛瓦底江的河轮之旅以回到仰光结束。1889年写下诗歌的Kipling其实并未抵达曼德勒,但这首诗引领着无数人去到曼德勒。缅甸人多皈依佛教,船上的管家在临别时常说,不要说再见(Never Say Goodbye),久别后必会重逢。

猜你喜欢
蒲甘曼德勒仰光
中国政府援缅甸蒲甘他冰瑜佛塔修复项目举行启动仪式
缅甸·曼德勒
缅甸·仰光
缅甸蒲甘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
合肥磐石助力中国流动科普资源走进缅甸
曼德勒 缅甸故都新观察
爱唱和爱笑的大树
一心只读“圣贤”书
总裁你被壁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