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研究

2018-05-14 23:44刘璇
科技风 2018年25期
关键词:内涵

刘璇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是西方思想中具有重要影响力与代表性的重要思想,很大程度上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向,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其经济发展水平到目前为止还是领先世界各国。我国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投入研究,近些年来,更是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导向作用。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发展态势,我国长期以来的是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以及现代社会的建设水平一直奋起直追西方等发达国家,这种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带来了更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生态环境的下滑。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较为粗放,执政理念上也出现了生态建设的缺失,对于生态教育也处于失衡状态,社会各界片面注重经济效益的创造,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监督,使得当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建设工作,也不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党中央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研究,并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争取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事业布局。这是一项耗时耗财的巨大工程,需要党中央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仔细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内涵,从整体上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同时要把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同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相融合,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國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新形态,不断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并以此实现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内涵以及其价值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我国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借鉴意义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中国化实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内涵;中国化实践

我国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由农业向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国家,所以说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离不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能耗巨大,资源逐渐面临枯竭,生态环境更是面临严峻的污染问题,现代化的快速建设以及较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严重影响到了全国生态环境的平衡,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主要就是从生态的角度进行社会的各项建设工作,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研究旨在促进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致力于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力图实现我国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同步建设与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主要代表人物福斯特在他的《马克思的生态学》书中曾经指出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真谛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要求我国在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现代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进程上,并不断深入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研究解读,从各方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内涵

(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来源于自然界,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他们认为自然界从存在伊始就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随着岁月长河而不断演化发展,生活在世界上的人类也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确实如此,在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的发展中依靠着是自然界的馈赠,人类从自然界不断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某些时候还依赖着自然界的保护而得以生存,直至现在。关于此观点,恩格斯曾经说过:“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也说过:“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中的表达就是“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提供工人本身 的肉体生存的手段。”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人类与自然的相处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中把自然界比作人类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在长期的演化发展中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生活资料的来源,到现在还是存在人类无休止的索取现象,这就是长期以来人与自然在相处中的行为。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中主要体现的就是人类与自然的相处,因为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所以需要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像爱护自己每一个身体部位一样去爱护自然,而自然界的存在就像空气、阳光一样重要。而且,自然界作为一个外部的感性世界对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如果失去了自然界这个感性的外部世界,人类的生活也无法继续,所以在人类与自然的相处中要坚决抵制破坏自然的行为,因为破坏自然就是在破坏的生命之延续,就像恩格斯所说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再就是自然界中的动物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也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当人们因为某一利益去灭杀某种动物时或者破坏某一植物生长地时都会不可避免的对自然界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因此,要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这个感性的外部世界。

(三)人类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其表达的主要思想就是要求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于自然的认识和利用要尊重自然规律。人类不可否认是具有高端意识的高级物种,正是意识的生命活动能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去发展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活动,因此,对自然也一样,必须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正确运用规律来支配自然,当然。前提是要尊重、爱护自然。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 总之,人类的发展必须同自然规律相一致、相协调。

(四)人类与自然异化的原因

在社会文明的发展演化当中不难看出,自然史的发展与人类史的进步是存在相互制约现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虽然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也是导致现阶段生态危机越发严峻的主要根源,资本主义制度在创造巨大文明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平衡。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创造,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盲目性,对自然无度的开发和利用直接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种毫无节制的宰割也使得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并且在不断的建设发展中带来了严重的土地枯竭以及土地污染等问题,破坏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影响了农村人口的农业生产环境,加剧城市与乡村的矛盾,是的城市越来越富,宁村越来越穷,贫富差距逐渐拉大。针对目前严峻的生态危机现状,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变革社会制度,淘汰掉原有的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最大程度上变革生产方式,消除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弊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同步发展,和谐发展。

(五)人类与自然的和解

人与自然的和解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中针对于生态危机的解决而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恩格斯针对生态危机的解决方面也曾经说过:“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在这个理论建设中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提出一种社会生产组织的建设,并以此促进社会能够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在人类的社会生产进程中解放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这种共产主义的提出主要就是在变革生产方式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人与人的和解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解,并利用这种社会制度的建设发展不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真正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缓解人与自然之间严峻的矛盾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价值

(1)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深入解读能够指导人们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找准方向以及行业生产转型升级的方向,同时指导人们对待社会的发展上要从辨证的角度去看待,一方面是社会的建设发展,一方面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后在谋求发展进程。在热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观点上也明确指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两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发展关系,人们可以正确认识改变自然的方式,也能够明确认识自然在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是不能能脱离的,因此作为人类来说还需要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在社会的建设发展中要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不要轻易的打破这种规律,以免出现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素阻碍现代社会的建设发展。

(2)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能够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其的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解决过去工业文明发展时期所产生的能源资源消耗加剧、生态危机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指导。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中的失衡问题也给予现代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各界开始高度重视生态危机,并逐渐深入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解读,在其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其应用价值主要就是对我国的社会制度以及生产方式进行了转型升级,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在中国的研究当中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现阶段的能源资源枯竭以及环境问题的现状,因此,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成为工业大国,因此,人口众多的现状、土地资源的利用相撞以及工业的发展现状都决定了我国于生态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大,前期发展速度角蝰啊,但是不利于我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深入解读能够为全欧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建设的理论基础。

三、开展马克思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广阔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逐年上涨的人口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以及各种能源资源都处于比较短缺的状态,在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又过多的对自然界中的资源进行了占有和掠夺,使得新时代下的社会建设中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也使得当前的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了更多的矛盾,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导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中出现的水土流失、资源短缺、生物灭绝、大气污染等问题。

(一)生态文明建设能够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困境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从进入21世纪以后得到的迅猛发展,在这个时期中也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可避免地要利用更多的能源资源,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性也更大,在加上不断上涨的人口数量使得人们的生产过程中加大了对自然的开发利用,长此以往,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大多数资源能源也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并接近枯竭,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指导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我们不断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发展,利用创新科技解决发展中的生态困境,实现我国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就一直呈现出飞跃式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大多是以牺牲的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的,这种发展背景下使得我国现代社会的建设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自然灾害,影响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化建设,更加不利于小康社会的建设。在我国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只有坚持生态文明的建设布局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建成小康社会。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发展的更加完善,并为小康社会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中国化实践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经济发展问题逐渐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向相背离,为了缓解当前生态环境的压力,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能够为我国当前的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以及指导方向,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在不断的实践中真正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事业。

(一)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的世界观

生态文明意识的存在能够促使人们去自觉地履行尊重、关爱自然和建设自然的责任,其存在与建立也能够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明程度。近些年来,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引起的生态环境危机逐渐受到个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正处于发展中的关键阶段,进步的速度直接使得生态环境陷入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破坏中,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以此获得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因此,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势在必行,同时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世界观。现阶段的生态世界观超越了机械世界观,世界上的诸多专家学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深入解读,人为生态世界观是一个包括人类在内的、具有内在关联的活的生态系统,它呈现为一个不可机械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在进行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时候,需要不断注意整体的内在联系,并使得人们能够真正理解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协调共存。

(二)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让生态文明成为全体人民的价值观

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片面强调了自然的外在价值,即自然界对人和其他生命的有用性,通俗的说就是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知识一味的索取自然界中的资源用以创造经济价值,这种行为完全忽略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即自然所具有的不以人为尺度和参照系的价值,使得现代社会在建设过程中发生了人与世界的对立关系。而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中国化实践中就要求我们要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让生态文明成为全体人民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树立主要就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建设当中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真正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三)树立生态文明的消费观,追求健康、科学、文明、绿色的消费方式

我国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衍生的消费观是过度消费、高消费,人们渐渐把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定义为消费品的数量和档次,这样形成的消费观逐渐出现了消费异化的现象,同时,这种消费主义完全偏离了人的合理消费、正当消费。消费异化的滋生发芽使得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片面强调物质主义至上,经常为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而过度占有和消费物质财富,从而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现象。而且消费异化所强调的享乐至上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消费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危害自然界的行为现象,而且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得不到发挥,制约着社会生产生活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研究当中,需要树立生态文明的消费观,促使人们能够追求健康、科学、文明、绿色的消费方式。其中生态文明的消费观主要讲就是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模式,做到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主要指的就是人们在生活中的消费行为能够与人们的生活水平相适应或者同步,反对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绿色消费主要指的就是人们的消费行为能够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适度消费主要指的就是人们的消费行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而且要适合自己的需要,不能人云亦云、盲目从众。同时,在消费过程中不要一味的去追求物質上的满足,也要注重精神消费,促进自身内外的协调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生态文明消费观下,还需要人们能够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一种健康、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不断促进我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发展。

(四)树立生态文明的幸福观

我国的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建立的幸福观基本都是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片面追求物欲的满足和感官的快乐,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换得一时的销售和快乐,实际上幸福并不持久。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下的生态文明幸福观主要是指一种合理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它强调发展并非最终目的,而只是一个过程或一种手段,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精神快乐和生态文明程度,追求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安宁,并以人类的生存安全、生存健康、生存舒适、生存自由为发展目标,旨在让人类的精神更为充实、人格更加完善,总的来说就是促进人类生活的理想化发展,改变 “控制自然”的观念,合理安排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这种幸福观的建立能够衍生出一种更为文明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人们会在生产生活中崇尚节约、简朴、健康、低碳,并致力于缓解直至消除生态危机、重建美好家园。

(五)建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我国的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中不断占有掠夺自然资源以寻求更快的发展速度,虽然做到的经济的增长,但是在这个占有和掠夺的过程中破坏了人与整个世界的和谐关系导致不能保证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研究就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建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把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措施:

(1)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2)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

(3)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4)强化环境监管的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六)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新时代的来临、能源资源消耗加剧的现状以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都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顺应当今时代的绿色发展趋势,在产业的生产过程中树立绿色生产、低碳发展理念,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优秀的生存环境以及优质生态产品,真正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研究当中看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是与其思想中的唯物主义以及唯物史观结合发展的,其对生态危机方面的考察分析为我们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指明了解决方向,并指导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当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对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实践就是要为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提供全新的思路,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创建生态文明时代的“美丽中国”。在这个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的世界观;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让生态文明成为全体人民的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的消费观,追求健康、科学、文明、绿色的消费方式;树立生态文明的幸福观;建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健康有序发展,解决生态环境的严峻问题,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快速发展,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并深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当中。

参考文献:

[1]王玉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3.

[2]蔡虎堂.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环境问题[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33(02):2023.

[3]杨卫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当代中国现实观照[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02):113116.

[4]杨乃坤,史晓飞.当代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思想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A].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农学会.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农学会,2016:3.

[5]江可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6]张静苗.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2):155156.

猜你喜欢
内涵
党内法规研究中的概念:内涵辨析、体系构建与重要价值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落实路径
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人体大探索
实施和雅教育 深耕内涵发展——以莆田市荔城区梅峰小学为例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旧书里的创意世界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