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狮舞

2018-05-14 13:34无歌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竹马锣鼓舞狮

无歌

有一种美,总在徐徐绽放。它是隐在内心深处的烟花,像拂之不去的红尘,给回忆穿上了几件情爱般的喜气衣裳。我记得了,它的名字,叫作元宵狮舞。

正月似乎比其他的月份都走得快,一转眼,除夕过了,新年来了,初三溜了,初十到了,元宵在望了。它招手,在十五的日子里,绕着贴满春联的村庄游走,或者倚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门楣吟唱:“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那时候,在我和伙伴们吃腻了平日难得一见的糖果米粑,并狠狠地玩耍了一通之后,我的父辈祖父辈,将在这一天把年味推向高潮—举行声势浩大的“狮舞”。尽管穷,岁月艰难,但又有什么能阻拦住乡村祈福人的心愿呢?挨不到天黑,我们一群小伙伴就早早赶到了生产队仓库。威风凛凛的狮子,暂时静默的锣鼓,竹马,鱼灯,龙灯,象灯,走马灯,金童玉女,它们团团聚在几张方桌上,像一家子人,焦灼地等待那幸福庄重的时刻来临。几位晚间要舞狮子的大爷大叔,正细心擦拭着,一点点,一寸寸,也不放过。有胆大调皮的伢子,趁着大人高兴,拍拍狮子呀竹马呀金童玉女呀,突然模仿成人的口气,一声吆喝,黄梅小调夺腔而出,旋而缠缠绵绵:“正月里来是新春,我和妹妹哎去看花灯。人来又人往啊,我的妹子哎,你我快快地行啊,去晚了看不成。”惹得大人和小孩笑得泪花都绽出来了。

慢慢地,家家户户的灯笼亮起来了,夜色上袭。随着村子西头的锣鼓“锵”“嗵”一敲,大地欢腾,远山喧响,鞭炮齐鸣,戏狮活动开场了。

我们老家的狮舞兼有南北两派的特色。影响最大的是南派的刘河狮舞和北派的东坪狮舞。于我,最难忘的却是一场刘河狮舞。他们叠起32张方桌,人穿套于脚,狮肚扎以布带,显得小巧玲珑,利索轻便。只见绸狮翻翻滚滚在叠起来呈宝塔形的方桌上,一会儿显威、寻巢、巢中思伴,一会儿大过五关、上泰山、翻江倒海、仙人打坐,不久,雄伟的狮子“高山跳架”“荣登大宝”,似喜鹊登枝、黄莺别树、果老骑驴,方桌的狭小隙地,表演却从容不迫,一系列高难度套路一气呵成,直看得人眼花缭乱,心跳不止。

这时候锣鼓敲得震天响,高台雄狮在几丈高的方桌上连连表演巨蟒翻身、望楼台、美女梳头、太公钓鱼、天鹅孵蛋、狮子打浴,最后,一个鲤鱼打挺,舞狮人齐刷刷落于地上,纹丝不动,引得全场一阵阵爆彩。

现在回到乡间,舞狮也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日渐衰落。偶尔见到一两个白胡子的舞狮老人,他们无可奈何地叹息,说手艺没有谁愿意传承下去。曾红遍古典中国,“倾座东风百媚生,万红无语笑逢迎,红妆起睡蜡烟轻”的元宵狮舞,怕已是一种美好的梦想吧。

(选自《新民晚報》)

这篇文章写的是对元宵节狮舞习俗的回忆,饱含深情:对耍狮前大爷大叔的精心调试、孩子的跃跃欲试的描写,字里行间充满喜悦之情;对刘河狮舞的精彩场面,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出“我”和其他现场观众的喜爱之情;而面对舞狮艺术的衰落,作者则流露出惋惜之情。

本栏目插图:舒 越

猜你喜欢
竹马锣鼓舞狮
狠狠代入了!300封假情书救回绝境“竹马”
郎骑竹马何处来
迷宫弯弯绕
水下舞狮
舞龙舞狮进校园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古人为什么骑竹马
薅草锣鼓,田间楚音
NO.5竹马
热闹的舞狮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