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旧还是创新?

2018-05-14 14:53陈家运
知识文库 2018年22期
关键词:国语时代教材

陈家运

摆在我面前的是四套民国时期的老教材:三套民国时期的小学国文课本--《开明国语课本》、《世界书局国语读本》以及《商务国语教科书》,还有一套《西南联大大一国文课》。当然这些课本都不是民国原版,小学国文课本是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影印原版而重新出版的,西南联大课本是由译林出版社根据国家图书馆所藏《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予以校订整理出版的,除了原有选文还附有朱自清、浦江清、沈从文、汪曾祺等先生的回忆及解读文章。这些民国时期小学生和大学生教材,在尘封近百年后,能得以出版,并在社会上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当然,我不是教材研究专家,我无法全面系统甚至科学地对这些教材进行内涵挖掘;我也不是教育专家,思考问题的高度能达到他们那样高屋建瓴的层次;我也是不是理论家,无法系统从西方、从前苏联经典教育学理论的视野进行解读。只能以一个有几年教龄的年轻语文老师的视角、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做出自己的思考。

1 旧与新:黄金岁月与“镀金时代”

在1949年之前,我们语文老师教的课叫“国文课”而不是“语文课”,其实细想来也很有意思。众所周知“语文”这个名字是叶圣陶先生起的,更准确地说是他改的名字。按照叶先生的初衷是如是理解:口頭为语,书面为文,国语由口头语和书面语构成,国语也就成了语文。也有人把“语文”解读为“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语言文字”这个理解把语文理解得有琐碎之感,毕竟研究语言文字在清代是训诂之学,属于小学范畴;“语言文学”这个理解虽然与现在中文专业的通称“汉语言文学”一致,但是也无法完全容纳所有语文学科的范畴。

当然,“国语”这个名称也无法容纳,但从“国语”两个字就能看出当时教育的侧重点是传统文化,国语之“国”恰恰体现语文是中国的,是汉族的这种母语的特色,所以这个名称体现了国家意志,体现了民族核心凝聚力的特色。浦江清在1904年年发表的《论中学国文》中说:“商务印书馆所出的《复兴高中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第一篇是《典论·论文》,后面又有章学诚的《诗教》上以及《诗教》下,《书经》的《牧誓》,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那几篇文章,恰巧在千年的西南联大大一国文教本上也选的有。”那时候的中学国文的篇目,可能非中文系研究生,还得是中国古代文学或文献学研究生才读过,甚至才听过。

当今的中国,正如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在他的《双城记》中说的一样:“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然,狄更斯所处的时代正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激烈的城市化进程的时代。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当今中国也是。有人说,这样的时代是所谓的“镀金时代”,经济的貌似繁荣,但却丝毫不能隐藏和掩盖人们内心的空虚。然而这样的时代里,往往不是思想的百花齐放,而是杂乱思想的沉渣泛起。“读书无用论”、“阶层固化论”等等甚嚣尘上。当然,这些思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办法也不可能是方法单一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改变的也不仅仅是教材。

2 守旧与创新:坚守传统与拿来主义

在“镀金时代”,没有贵族,或早已铲除了贵族,于是我们忘了阳春白雪,剩下的只有那些下里巴人的东西。现在流行网络直播,有人调侃东北重工业是钢铁,轻工业是直播。你很难想象在文明发达社会,直播主播居然能动辄因为打赏,月入过数十万,可见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带动后富的幻想要破灭了,带动起来的只是东北的“轻工业”。有人说:西方有宗教,我们中国没有,所以我们的心灵无处安放。确实如此,西方有基督教和天主教,阿拉伯世界有伊斯兰教,同是亚洲古国的印度也有印度教和佛教,虽然这些宗教也进入了我们中国,但是信仰者毕竟只占少数,而大所数人还是缺乏信仰的。但回首中国漫长的历史,好像宗教也一直不能占据主流,但是古代的中国人,虽然大多数时间段都处于物质匮乏,食不果腹居多的时代,但是好像古代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还是很丰富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师们的人生也未必至善至美。之所以有点厚古薄今的原因,多多少少因为对当今教育的爱之深,恨之切,于是我们给民国的教育、民国的学人笼上了五彩的光环,正真从传统汲取好的东西,要像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说说的那样“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称为新文艺。”

3 守旧即创新:守住天真与解放童年

“守旧即创新”是我几年前写一篇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看法时所用的题目,班级管理要汲取前辈的经验,在没有摸清教育规律之前,不要乱标新立异,守旧就是创新,我觉得用在这也未尝不可。虽然说我们的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变,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可能因时代与际遇而有些许不同,然真正的生命、生活内核是相像的,无非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孔子时代的有教无类,与我们的“关注每一个”有什么不同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与诸弟子的言谈身教,与导师指导研究生有什么不同?几千年下来,我们发现我们现在教育的本质与孔子时代、与亚里士多德时代页没有什么太大不同。正如著名教育家雅思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中心也是提醒包括自己在内的教育工作者:有时候,守旧就是创新;有时候,保守就是进步。肯·福莱特《巨人的陨落》中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就像一场革命。你可以发动一场革命,但你无法控制它最终的结果。”教育需要这样的反思。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国语时代教材
教材精读
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学习国语的积极性
容祖儿《一百个我 国语新曲+精选》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妈,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