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学校、社会在学校德育中的联动作用

2018-05-14 18:44潘焕银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家庭德育

潘焕银

一、德育教育的性质及重要性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坊间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二、家庭、学校、社会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家庭、学校、社会德育教育的作用

1.家庭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德育必然受社会影响。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社会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德育教育不能完全依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之一,与教育的其他方式相比,家庭德育有着独特的优势。

2.学校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德育必然受社会影响。人是社会的人,青少年的生活和实践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青少年总是受到社会上各方面的影响。

3.德育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最大的主题,而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土壤,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既有同一性,又有互补性。校园文化发展和德育的目的都在于育人。

(二)家庭、学校、社会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家庭德育是主体

个体初到人间最早接触到的都是家庭,父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开展早期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心未滥儿先渝教,则化易成”。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

2.学校德育是主导

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很重要,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对德育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就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充实。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取一切力所能及的措施,通过学校环境的影响,家教制度的建立,政府行为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其逐步转化到,共同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3.社会德育是主流

学校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道德内化、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目前,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与当代社会生活存在不容忽视的裂解,严重影响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只有与社会影响同步教育,让青少年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道德思维,才能使出生时不适应社会生活的“个体我”成为崭新的“社会我”。

三、当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不和谐现状

1.家长的教育观念跟不上社会时代的步伐

在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中,以学生的分数为主要依据的现象占了比重。导致学校素质教育得不到广泛的支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面前,顾虑重重,举步维艰。在家长的心里认为,孩子的考试成绩代表了一切,学校教育成功与否,就看孩子能否考出高分成绩。

2.教师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主动性沟通

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甚了解,也不能及时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和情况,不能及时向老师提供有效的教育信息。家长和教师都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导致某些学困生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

3.社会教育呈现出无力的状态

从和谐的角度看,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教学、家庭教育处于相对游离的状态,社会重教氛围不够浓厚,青少年活动的场所设备不够完善。

(二)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不和谐成因

1.多依赖学校教育,少家长、社会参与

传统的思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是把教育的全部责任推向于学校或者教师身上,过分依赖于学校,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至于社会非到用人时刻否则根本无关系。

2.多教育理论,少实践活动

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大多数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还有很多较偏僻或不发达的地区、学校还是在使用老一套的方法在教学,如说教:老师的简单的说与教,学生的听与学。理论知识大于实践,至于其他方面教育几乎是没有实行。

3.多重视智育开发,少加强德育培养

学校、家长、社会上的人们认为只要读书好、分数高就认为是优秀的了,而其他的素质教育则少之又少,甚至被忽略。

四、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德育教育联动的意义与途径

(一)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德育教育联动的重要意义

家庭、学校和社会德育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他们之间很难互相代替,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协调一致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的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

(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德育教育的途径

1.学校的教育优势

学校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要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寻找和利用一切可行之机,诸如,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听专家、学者的家庭教育报告,利用家访的有利时机对学生家长进行个体指导,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或同家长一起总结教育孩子的經验教训,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

2.教育的互补性

将德育与智育进行整合,积极配合寻找最佳结合点,将合二为一,使其良性互动。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思考、设计德育工作。建立教育与管理互补的制约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可以看作是一项“软”工程,而依据规章制度进行的管理,则可以看作是一项 “硬”工程,实现两者之间的一种动态互补。

3.发挥教育的一致性

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力量,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形成“以学校德育为主题,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家庭德育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家庭“煮”夫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恋练有词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