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视野中的鲁迅

2018-05-14 09:18赵一帆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组内祥林嫂鲁迅

赵一帆

一、《祝福》问题式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屡次增删,现实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的教学或多或少地遭遇着一些尴尬,甚至一度在学生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想这一方面源于鲁迅及其作品与学生的社会经历、生活阅历、接受能力之间的差距,更主要的则源于教师不清楚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把鲁迅先生及其他的作品传递给学生。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通过学生提出问题,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过程,而是以问题为中心分析已知、发现、确立、探索、解决的过程,学生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将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学行为基于学生的问题之上,即要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先有学生的“学”,再有教师的“教”。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在这种特殊的交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和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教学才有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操作流程

(一)素读文本,提出问题,找准《祝福》教学的起点

《祝福》一文,我让学生“素读”文章,提出问题,了解孩子的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遵从了教育心理學的规律,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祝福》的兴趣。

所谓“素读”文本就是在学生读课文之前,老师不做任何时代背景的介绍。学生素读文本之后,提出自己的问题。每个学生阅读背景不同,所以关注的焦点也会有所不同,问题自然会存在差异性,甚至提出的某个问题会不着边际。但我们只有通过学生的问题才会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才能找好《祝福》教学的起点,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对《祝福》一文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要对学生问题的提出做出指导,所谓指导不是告诉学生要提出什么问题,而是给他一些脚手架的东西,对于小说阅读我们要从什么方面来提问题。

学生在《祝福》一文中提出的焦点问题有:

1.祥林嫂的悲剧究竟是由谁造成的?

2.祥林嫂真的是穷死的吗?

(二)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组内进行交流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看,既有着差异性,也有一些共性的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组内交流。小组成员的构成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学生之间交流碰撞,教师到小组中进行适当点拨,要求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做出书面记录。

(三)针对焦点问题,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可将组内交流问题的成果在班中进行展示,再次进行全班同学和教师的交流和碰撞,教师要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或一些焦点性的问题,再次激起学生集体的大思考,各抒己见。

例如,祥林嫂究竟是怎么死的?祥林嫂真的是穷死的吗? 从文本中来,再回归文本,一起思考。分角色朗读:27段“怎么死的?”这一句话独占一段,可以说是全文最重要的一段。作者这一问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深深的思考。短工的回答很淡定,认为祥林嫂是穷死的。部分学生课堂回答:

1.我认为祥林嫂是自杀的。

我不相信在经历了悲惨的一生后,在受尽了嘲笑与鄙夷后,祥林嫂还不会痛恨这个冷漠、残酷,没有一丝温暖的社会,而死亡对她来说更是一种解脱,对这个世道,她一定没有任何牵挂和留恋。

她完全有能力去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可她并没有这样做,她留在了鲁镇,也许她在等待一个契机离开,让鲁镇人记住她,让她可以尽情嘲笑鲁镇人。

所以,我认为既是这个社会抛弃了她,又是她用死抛弃了这个社会。

2.她除了自杀,别无选择。

她不是穷死的,哀莫大于心死,她的心死了,对世间绝望了,也只有一死,才能免去痛苦。这样的悲剧是必然的,也只有悲剧才能发人深省,才能令人们好好的思考生活,关注社会。

师引领: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人生毁灭给人看。祥林嫂若是简简单单穷死、饿死、冻死,就无法将有价值的人生毁灭给人看。只有自杀(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才具有震撼力,才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对社会的关注。

三、《祝福》问题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行为基于学生的问题之上,找准教学的起点。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祝福》,我大胆放手,使用问题教学法,引领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文本。让学生素读文本,然后提出问题,我相信学生对文本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非常重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尊重学生的体验,并以此作为鉴赏小说的突破口。在问题的提出方面,我从小说阅读的角度对问题的提出做了指导,即从哪些方面来提出问题。在问题的探究方面,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记录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从学生的交流中提炼出一些共性的有争议的问题再次讨论,各抒己见,本人还引用名人对鲁迅作品的评价,让学生和名人对话。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的问题为基点的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问题教学就像是一潭活水,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中主动思考,在思考中主动学习。陶行知先生说:“一切创造始于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能力。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大师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思想与文学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后人可以不断地向其反归、回省,不断地得到新的启示,激发出新的思考与创造。鲁迅正是这样的一位具有原创性的现代思想家和文学家。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中学生喜欢鲁迅先生,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希望《祝福》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能成为我们对鲁迅小说教学的一个新的尝试,学生在追“问”中出发、探寻,教师与学生在解“问”中同行。

猜你喜欢
组内祥林嫂鲁迅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孔乙己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阿迅一族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