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主演13秒

2018-05-14 00:43孙建勇
润·文摘 2018年2期
关键词:波士顿华裔同学

孙建勇

李昆华和郑强是美国新移民,虽然彼此不认识,但是同在波士顿查理士高中读书。前不久,他俩收到同一条比赛信息:波士顿华埠小区中心在波士顿市公立学校的华裔学生中,举办一次主题为“勇于改变”的DV比赛,获奖者将被邀请到华盛顿白宫领奖。

李昆华和郑强都跃跃欲试。然而,没过多久,两人都遇到了困难。李昆华虽然会写剧本,却对拍DV心有余而力不足,拍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想看。而郑强呢,虽然对拍DV颇有心得,但是对拍摄素材却不知如何取舍,根本形成不了能够打动人的作品。

一天,为了解决各自的短板问题,李昆华和郑强不约而同地去了学校图书馆,恰巧坐在同一张阅览桌旁。于是,两个陌生人在深聊后,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

“要做好一件大事,单靠一个人的力量不一定能成。”李昆华说,“我们为什么不強强联合呢?我编剧,你摄影,一起做一个短片去参赛,怎么样?”“这主意不错,我同意!”郑强高兴地伸出手与李昆华握在一起。接下来,李昆华和郑强在课余时间都聚在一起,反复碰撞灵感,很快就有了一个创意——让足够多的人担任主演!

为了把这个创意变成现实,两人首先在校园里寻找演员,每见到一个华裔同学就说:“请加入《我的声音》剧组吧,你会成为主演!”结果,先后有10位华裔同学欣然加入。

根据大赛要求,参赛作品时长不得超过3分钟。为了能让12个人都当主演,李昆华绞尽脑汁。一番思索后,李昆华决定采用“烛光晚宴上分享故事”的形式,让12人都在镜头中“本色出演”,每人2~3句台词,总单词量严格控制在40句以内。在两人的协调下,12个人既分工又协作,表现出极强的团队精神。

经过一个星期的紧张拍摄和后期制作,DV片终于成型。李昆华给短片取名为《我的声音——他们的故事》,然后发给了大赛组委会。很快,该片凭借“画面温馨,转切流畅,朴实自然,言辞感人”等特点,从200多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入围决赛的11部短片之一,并最终荣获大奖。

在片中,烛光摇曳,12名华裔高中生围坐一起,伴着轻柔音乐,轮流讲述自己适应新生活的困难与挣扎。在描述使用新语言沟通的困难时,有同学说:“放弃母语交流,我感觉就像在用树叶挠痒。”在倾诉对故乡亲友的思念时,有同学说:“有妈妈唠叨的日子其实很甜。”在表达对融入新文化的焦虑与期盼时,有同学说:“我真希望别人看待我的目光像湖水一样纯净。”12个人都在镜头上“露脸”,都是真正的主演。片长2分39秒,平均到每个人的时长为13.25秒。

获奖后,郑强说:“一个团队的成功,需要每一个成员恰到好处的发挥。我为我们的团队自豪。”李昆华则说,“我想让人们看到中国移民也有领导才能,现在,我的团队帮我实现了这个梦想。我想说,成功,其实就是让每个人都主演13秒。”

让每个人都主演13秒,本质上就是将“话语权”交还给所有参与者。而这,才是这个团队真正的核心凝聚力。

(冯国伟摘自作者博客)

猜你喜欢
波士顿华裔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云师大泰国苏拉塔尼大学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
波士顿禁止公务员吐槽申奥
裸婚
美国会出现首位 华裔女议员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